喬建良
摘 要:初中歷史課程是帶領學生見證中外歷史發展過程、培養學生形成正確歷史價值觀的重要人文課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決定了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下,應充分研究學生的興趣特點,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興趣的引領下更好地進行歷史學習。通過對具體歷史教學中的興趣激發策略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大家揭示出一條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途徑,以此促進初中歷史教學研究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習興趣;歷史文物;歷史影片;歷史人物
初中歷史課程包含有豐富的歷史知識,時間縱覽幾千年,地域橫跨中外,是帶領學生見證歷史的資源寶庫。初中歷史教學本該是鮮活生動、富有趣味的,但是由于受到了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現今的初中歷史教學形式過于生硬,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我們采用展示歷史文物照片、播放歷史影片、對歷史人物進行研究的方法促進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以下就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分別進行介紹。
一、為學生搜集真實的歷史文物照片進行展示
在歷史的滾滾長河中,歷史文物就如同沉淀在河底的一顆顆璀璨明珠,見證著人類歷史的發展變遷。我們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歷史文物非常感興趣,就為學生通過互聯網途徑搜集了大量的歷史文物照片,以供學生在學習相關課程時進行印證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不同歷史年代的歷史文物照片與課文相對應,有效地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的直觀感觸。
例如,我們在《燦爛的宋元文化》一課的教學中,為學生搜集了“定、汝、官、哥、鈞”五大宋瓷名窯瓷器的照片,還為學生搜集了“元青花”瓷器的照片,讓學生通過近距離的觀賞這些文物的照片,感受燦爛的宋元文化。學生在觀看這些文物照片的過程中,根據自己對宋元文化的體會對照課文進行反思,總結出了中華民族是經過長久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人類民族,體會到了元代少數民族文明對于漢族文明的學習與發展,強化了學生的民族意識。
二、利用歷史影片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歷史課堂中,歷史教學是以單純的口傳心授模式進行的,面對豐富的歷史知識,學生僅靠被動的學習難以進行全面的掌握,致使他們喪失了學習興趣。而我們為了豐富初中歷史的教學手段,可以對特定的歷史教學內容,利用播放歷史影片的方法進行教學。一方面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能夠有效拓寬課程的容量,讓學生收獲更多的歷史知識。
例如,我們在《戰略大決戰》一課的教學中,組織學生觀看了由八一電影制片廠出品的歷史影片《大決戰之平津戰役》,在課文中對平津戰役的介紹較為簡短,而學生通過觀看影片,對平津戰役乃至整個解放戰爭產生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組織學生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注意觀察傅作義的心理變化,從而更加透徹地了解北平和平解放的歷史經過。學生通過對傅作義心理變化經過的觀察,認識到了傅作義在平津戰役開始之前雖然有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意向,但是一方面又積極準備與解放軍進行戰略決戰。直到傅作義在張家口和天津接連遭受失敗之后,才下定了起義的決心。通過這樣的人物觀察,使學生意識到了“戰爭的目的是消滅戰爭”這句話的含義,理解了平津戰役的歷史意義。
三、組織學生對感興趣的歷史人物開展研究
歷史人物是學生在歷史學習中較為感興趣的內容,我們根據學生的歷史人物學習興趣,組織學生對他們所感興趣的歷史人物開展研究,使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有效增長了歷史知識。
例如,我們組織學生對蔣介石這一歷史人物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根據蔣介石所處的不同歷史階段,為學生提供了相應的拓展閱讀資料,讓學生認識到了蔣介石在創建黃埔軍校與進行北伐戰爭的過程中,是對中國革命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作用的。分析蔣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背叛革命的原因,并為學生解讀了蔣介石在十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的所作所為。之后根據抗日戰爭時期歷史背景,分析蔣介石發揮的積極作用,對他做出公正的評價。最后對蔣介石在帝國主義的指引下悍然發動內戰,在解放戰場失敗后逃往臺灣的過程進行分析,并組織學生對于蔣介石的歷史地位進行辯證客觀的評價。通過這樣的人物研究過程,使學生形成了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念,能夠看到蔣介石這個歷史人物在不同歷史背景下發揮的歷史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研究興趣。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教學應該包含豐富教學手段與教學資源,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我們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充分總結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緊密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利用歷史文物照片展示、播放歷史影片與歷史人物研究的方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劉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J].成功(教育),2011(23):147.
[2]李淑珍.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育科學,2015,20(10):9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