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萍 郭敏
摘 要:歷史是對過去事情的講解,其中包含豐富的內容,僅僅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身臨其境。因此,在授課中,部分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內涵理解并不深刻。在信息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的到來為這一情況帶來了轉機。那么怎樣做才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高中歷史課堂呢?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有必要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不同手段、不同風格課件和研究性學習等方式,以轉變教學的現狀,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高中歷史;有效性
俗話說:“讀史可以明鑒?!笨梢姎v史對于一個人而言有重要意義。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21世紀,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高中歷史教學已成為勢在必行的事情。那么,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應該采用怎樣的方式將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融入高中歷史課堂中呢?筆者認為可以結合以下幾點進行:
一、結合教材內容,融合不同手段引導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首先教師要認識到在教材的基礎上制作課件,這樣才可以發揮課件的作用。如在講解絲綢之路的時候,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路線和特征都存在著一定的指標。在教師講授知識的時候,往往很難全面地講解其中的意思。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中的PowerPoint、Flash等軟件設置課件講解,以達到教學的目的,達成教學的目標。
歷史教材中包含的內容一般都比較抽象而且復雜,僅僅通過教師講解很難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而采用信息技術,可以將原本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也可以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可以在共同探索的階段學習、品鑒歷史,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如在講解三次戰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戰役的地形圖導進電腦,并通過箭頭、顏色等方式,將國共雙方之間的戰略思想和意圖呈現出來,并以動畫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可以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引導之下,更加全面地、清晰地理解戰役的內涵。
二、針對不同群體,制作不同風格課件
由于不同的年齡階段學生的智力和心理水平不同,因此他們的思維也具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學中,教師充分思考受眾的情況,并針對不同的情況確定是實際的內涵,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中生的好奇心十分強,這就需要教師在制作課件的時候可以增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趣味性比較強的知識點。我在制作的時候,也會選擇一些動畫、卡通等形象,還原歷史的歷程,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以《甲午中日戰爭》為例,在課件制作的時候,我將這個過程制作成為動畫,演示出日軍從仁川直接侵略朝鮮的歷程,通過運用卡通動畫,將小軍艦放在世界地圖上導其分別從日本出發,到達朝鮮釜山和仁川。同時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日本會選擇這兩個城市登陸。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這個上面的時候,思維也開始活躍起來,小組內部探索出日本侵略的野心。
針對班級中基礎比較弱的學生,我專門為他們準備了一些基礎性的課件,以供其閑暇的時候使用。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地認識知識的內涵,并結合需要掌握的內容進行滲透,引導學生自習觀察、理性分析、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層層引導中,幫助學生提升自我。
三、借助網絡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參與課堂的方式之一。在教學引導的階段,教師可以運用網絡技術,實現構建主義引導,讓學生可以在合作和體驗的階段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結合網絡資源引導的階段,教師要先建立一個主題,并在這個主題中共同收集其中包含的不同方面的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連接引導,豐富教材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在這樣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以鄭和下西洋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網絡中確定課本內容、歷史資料、學法滲透、自我檢測、交流反思等多個方面。通過借助網絡,讓學生可以及時與教師溝通,并思考、判斷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可以理解歷史知識點,還可以提升學習的效率、提高寫作能力、提升協作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是學生學習中提升自身底蘊的關鍵學科。因此,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還要綜合教學的內容,結合不同的手段、不同風格的課件和不同的學習方式等方面研究探索,發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糾正,繼而確保教學的質量。此外,教師還需要針對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在全面反思和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為之后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提供有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運龍.如何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6(28).
[2]普布卓瑪.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36):149-150.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