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梅
摘 要: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要抓住“學與用”這一關鍵性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由學而生悟,發展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綜合能力;培養策略
一堂課,就教學目標而言,一般有三個層面的目標要求。這里筆者主要選取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這一話題展開分析和討論。為此,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拓展時空和路徑,遵從學生的個性和共性特點。下面,筆者就結合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就這一話題展開自己的分析和討論。
一、強化實驗教學,提高學生操作力
生物這門學科的特點就是它具有很強的實驗性。基于這一點,我們在平時教學中,一定要認真開展生物實驗教學。因為這樣做,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有動手操作方面的能力。實踐證明,當學生這些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時,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會自然得到提升。
教學“水中的動物”,為引導學生對于鯽魚為適應水中生活可能具有的外部形態特征的假設進行驗證,筆者設計了相關的實驗活動。首先,組建小組。學生小組4至5人,分別選取其中的一個假設制定相應實驗方案。這里,筆者選取“腮與魚的呼吸有關”這一假設進行具體說明。實驗方案:(1)將顏色水滴入水中,要求學生對出現的現象做好記錄;(2)將鯽魚鰓蓋包扎好,避免水從鰓蓋下流出;(3)將鰓蓋堵好;(4)涂抹腮絲,使之與水隔絕。
方案提出后,引導學生進行仔細觀察:由方案(1)觀察到顏色水由魚口吸入,后由鰓蓋后緣流出;由余下方案皆可看出魚頭伸出水面,口是張開的等狀況。由此得出這樣的結論:鰓是魚的呼吸器官。這樣的設計,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實驗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皆由他們自主進行,這樣就使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增強。
二、鼓勵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探究力
現在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要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關鍵是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為此,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根據各自的特點來確定相關課題。課題確定后,就要考慮如何去引導學生開展獨立思考了。
在引導學生對家兔的形態、特征進行觀察時,為提高學生觀察的質量和效果,筆者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首先,筆者通過多媒體呈現問題:(1)家兔的身體由哪幾部分構成?體表的毛對其生存有何作用?(2)其體腔分為哪兩部分?其中的一些器官作用與人類的有否相同之處??(3)議一議:我們常見的一些動物,如狗、豬等有哪些相同的特征?
問題提出后,學生依據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在此基礎上,再對各種信息進行收集和處理,并將觀察到的相關信息做好記錄。這樣的設計,教師呈現問題,由學生自主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他們的觀察、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高。同時,整個活動切實改變了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這就使得他們以主動的態度參與到探究活動當中,發展了他們的思維。
三、加強互動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力
教學過程中,很多目標單靠學生一己之力是很難完成的。碰到這樣的活動,就需要我們開展自主合作學習。實踐證明,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間互動進行學習,一方面可以融洽彼此關系;另一方面,則可以實現彼此互補,互相影響。這樣,就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思維水平,提高了教學效率。
下面筆者還以上文所舉例子來作進一步說明。待學生自主探究后,我們就要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要保證討論質量,就需要分好小組。一般每組四人組成學習小組最為理想。這樣,小組內部先互動共同探討問題;然后,每人介紹一種哺乳動物,主要說其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并向本組概述哺乳動物最為主要的特征。
這里要說明的是,教師在這時要參與學生交流。交流時,要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其中;同時,要適時對交流情況作出恰當的點評。這樣可以把控好導向,讓學生的交流活動不脫軌。這就提高了小組互動學習的實效性。當然,在對學生交流等活動進行點評時,要以鼓勵為主,這樣可以保護好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四、強調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力
生物學科教學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引導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意識。為此,我們要加強這方面的教學引領。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將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用來解決現實生活中所碰及的一些生物學方面的現象,特別是一些實實在在的現實問題。而事實上,學生的這方面能力是極為欠缺的。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講,課堂教學我們要加強課堂和生活的聯系,強化對學生這方面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比如,教學“單細胞的生物體”這一節,引導學生做“觀察水中的小生物”這一實驗,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對單細胞生物的感性認識。但是,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還要做到通過該實驗強化對學生自我保健意識的培養,這樣就可以給學生提出一個生活乃至生存保健的指南,促使他們增強養成良好生活衛生習慣的迫切感。而這樣的課堂引領,其實就是將課堂所學運用于實踐的一個極好的范例。由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類似元素,加強這方面的教學研究和實踐。
以上幾點,是筆者對平時教學實踐所作的多角度反思所得到的認識。的確,作為生物這種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只注重知識的教學顯然不夠。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強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做到真正學必得,學必用。
參考文獻:
[1]陳麗菊.在反思中成長[J].新課改教育研究,2007(4):135.
[2]丁念金.論教師的課程決策意識[J].課程·教材·教法,2006(3):8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