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華
摘 要:小學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培養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興趣,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有著重大的意義。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古詩詞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激發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成為每個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探究
古詩詞是我國文化的瑰寶,是智慧的結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古詩詞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他們對于古詩詞的鑒賞能力,還能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培養他們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品格。
一、利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文化也開始走向世界,引起世界人民的關注,有很多的外國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了解和學習中國的古典文化。作為本土文化的繼承者與發揚者,我們也不甘示弱,媒體人率先發力,成功舉辦了弘揚古詩詞文化的《中國古詩詞大會》,這個節目一經播出,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引起了社會上一片贊譽,與此同時,也掀起了一股弘揚古詩詞文化,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浪潮,在這股宏大的浪潮中,也涌現出一個個中國古典文化的優秀繼承者和發揚者。我們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榜樣的力量,培養和激發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興趣,讓他們主動投入到對古詩詞的學習上來。
二、利用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情境教學法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利用圖畫或者音樂、動畫以及視頻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里感受到作者的所思所想,進而加強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便于他們理解和記憶。
如,在教授學生五年級語文下冊《宿新市徐公店》的時候,我沒有直接為學生講解相關的古詩知識,而是先為學生播放了一首江南的歡快小曲,伴隨著優美的曲子,我打開多媒體,為大家播放我提前制作好的視頻,只見視頻之中先是出現了一段稀稀疏疏的籬笆,沿著籬笆朝前看,一條蜿蜒的小路慢慢伸向遠方,小路兩邊樹上的花已經凋落,一些新葉正在慢慢長出,孩子們正歡快地在小路上跑著,追逐著翩翩起舞的黃色蝴蝶,但是隨著蝴蝶飛到黃色的菜地里,孩子們就再也找不到它們了……生動的畫面,優美的曲子,一下子就將學生吸引到了視頻之中,它們仿佛正處在這樣美好的田野里,正有蝴蝶圍著它們起舞,輕柔的風正輕撫他們的發梢。隨著視頻的定格,大家也慢慢回到了課堂上來,只是眼中流露出一絲向往。看到這樣的情況,我拍拍講桌,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開始了關于這首古詩的后續教學。
三、利用合作學習法,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素質教育比較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也是比較適合古詩詞學習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完全發揮他們學習的自主性,促進他們主動思考和探究,提升他們的各方面的素質,并且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還能讓學生彼此之間看到差距,從而揚長補短,取得更大的進步。
例如,在教授學生五年級上冊《尋隱者不遇》的時候,我在上課伊始,直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特質,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自行學會這首古詩的內容,并將它完整地誦讀下來,聽到我的要求,學生很快行動了起來,他們先是由組長將整個詩歌誦讀了一遍,接著大家將剛才誦讀中有疑問的地方拿出來,大家進行討論,在進行討論之后,再挨個進行對于古詩的誦讀。在每個人誦讀的過程中,同組的同學還指出他們的錯誤,糾正了他們錯誤的發音。隨著時間的流逝,各個小組都很快完成了我留下的任務,達到了我的要求,我對他們剛才在小組內的各種表現進行了點評,表揚了做得好的幾個人,接著便開始了這篇古詩的后續教學。
四、利用分層教學法,讓每個學生各有所獲
由于學生的家庭背景、接受能力不同,造成了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不同。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語文教師應該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將學生分為不同的三個層次,力爭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例如,在教授六年級李清照的《如夢令》的時候,我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對他們采取不一樣的教學方法,讓處在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收獲。例如對于那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將他們分為甲層次,教學的時候側重于學習方法的傳授和引導,讓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學會相關的知識,掌握其中的知識點,而對于那些能力一般的學生,我則將他們分為乙層次,為他們注重講述這些基礎知識點,讓他們不僅能夠學會,還能夠得到鞏固。而對于那些“學困生”,我就將他們分為丙組,積極幫助和指導他們學會相關的基礎知識,并且幫助他們能夠簡單運用就可以了。
總之,對于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教學,教師一定要采取各種手段,培養他們對于古詩詞的興趣,促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學習和探究,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增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董西春,郭鳳芹.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3(23).
[2]褚志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出路[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