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wǎng)上產(chǎn)生了很多熱話題,小編在此挑選了兩條引發(fā)了老師家長們熱議的話題,一是因為《開學第一課》而引發(fā)的關于“娘氣文化”的爭論,而另一條則是老師抱怨家長微信群成為負擔,在此,我們邀請了心理學專家進行解讀。
最近,網(wǎng)絡上對“央視”和“小鮮肉”的熱議不斷,不管是《開學第一課》,還是“拒絕邀請當紅小鮮肉”,就此引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男孩的教育。
《對抗男孩的戰(zhàn)爭》一書中提到,在當今教育體系中,更多的男孩認為老師不理睬他們的聲音。而《男孩的腦子想什么》則通過大量的案例和相關研究闡明,男孩并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的教育模式。那么,我們的教育模式對男孩來說,存在哪些不匹配的方面呢?
首先來看看男孩子的性別差異和特質(zhì)。男孩在大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方面,落后于同齡女孩;男孩天生具有比女孩更高的活動水平,喜歡挑戰(zhàn)、冒險和競爭性的活動;男生的推理能力優(yōu)于女生,邏輯法則運用能力略于女生。因而男孩的學習更多地依賴動作和空間機械刺激,相比于語言刺激,他們更容易接受運動物體、圖表和圖像的刺激。
其次看看學校教育。目前普遍的大班制、以語言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和課堂教學中的常規(guī)紀律要求擠壓了男孩的“好動、探索和大膽表達”;學校教師隊伍中嚴重的性別比例失調(diào),使得男孩欠缺了增強自我性別認同感、形成鮮明男性特征的性別榜樣。這些因素,直接或者間接導致男孩的成長需要得不到滿足。
最后說說如何關注男孩的教育。第一,關注家庭教育。兒童性心理發(fā)展與性教育專家胡萍說,當孩子知道性別后,就會尋找與自己性別相同的榜樣,男孩會把爸爸作為榜樣,女孩則會把媽媽作為榜樣。父親的角色,是男孩作為男子漢的啟蒙教師,只有父親真正參與到男孩子的成長教育中,才能為男孩提供真正的榜樣作用。父親角色如果在生活中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軟弱或不負責任,將對男孩的健康成長產(chǎn)生消極影響。
第二,關注學校教育。增強教師隊伍中的男教師比例,同時,學校可以適當?shù)卣{(diào)整教育模式,因性施教,倡導“右腦教育”,加強“雙性化人格教育”,給男孩營造一種適合其個性發(fā)展的成長環(huán)境。教師的教育觀念要重視男女生的性別差異,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評價要充分考慮男女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方式差異。
第三,關注社會主流文化建設。有人說“未成年人審美存在極大的隨機性與偶然性,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他們喜歡才成為流行,而是成為流行他們才喜歡”。如今,流行文化里的中性打扮會帶來新的潮流,我們無法保證我們的男孩,在未建立成熟識別能力的情況下,在這種亞文化中喪失男性應有的陽剛之氣,甚至造成“性取向”的紊亂和迷失。在我看來“膚白、唇紅、皓齒、明眸、充滿陰柔氣息”的陰柔審美不只是屬于多元審美的問題,更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一個民族的集體審美,或多或少會對精神氣質(zhì)產(chǎn)生影響,進而影響我們男孩的男性特征養(yǎng)成。我們應時刻保持對這種娘氣亞文化成為主流文化,甚至是民族集體審美的警惕心理,影響我們的男孩子教育。各領域,尤其是娛樂圈,在導向主流審美文化時,應該給男孩一個陽剛之氣的氣象,一個充滿元氣的社會。男孩的教育,不應該是浸淫在“娘氣”文化中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