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事實上越早越好,要讓孩子感覺閱讀就像做游戲一樣,要發現這本書很好“玩”、很有趣。比如最開始,孩子也許只知道這個是貓、這個是狗,不知道貓和狗在做什么。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家長不斷的引導,孩子就會知道書上貓在吃魚、狗在啃骨頭,對圖片和文字有更多感受認識,這個過程是有延續性的。就這個過程來說,每個年齡段對圖片、文字的感受不一樣,對孩子閱讀的連貫認知很重要。
親子閱讀圖書時,基本上書目的推薦沒有太嚴格的年齡段限制,尤其是文學閱讀。比如少兒版的紅樓夢,孩子能看,成年人也能看,因為他們的角度不同,需求內容不同,閱讀過后接受的信息多數是自己需要的。因為在整個閱讀過程中,都是各取所需,所以對書目的推薦,不需要太嚴格地根據年齡段來選擇。
實踐中,有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愛讀一些和愛情相關的書,都很“慌張”。其實,大可不必。家長不妨換個角度,自己也看看這些書再和孩子交流,去理解孩子為何被書吸引,他們獲取了什么樣的信息,再根據這些反饋去正確引導孩子。愛情是人類很重要的感情,年齡小同樣也可以了解,應該正確的看待。當然,不少家長還會擔心愛情類書會不會含有“三俗”內容,這是家長需要把控的問題。事實上,三俗的作品不僅不適于孩子,也同樣不適于成年人,在圖書沒有分級的情況下,家長應對此進行把控。
目前,親子閱讀還存在一些誤區。比如,不斷提問打斷孩子閱讀的延續性。要知道,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主要是培養他的興趣,而不是要他一定要讀懂里面講的是什么。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喜歡在給孩子講故事或者共同閱讀時不停地給孩子提問題,這樣會打斷孩子閱讀的延續性。如果成年人在看電視劇、電影、講課等過程中,有人不斷來提問打斷你,你的反應會怎樣?親子閱讀也是同樣的道理,孩子被打斷了,也會不開心,沒有樂趣,還怎樣會有興趣呢?所以,親子閱讀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讀書的興趣為重點,這個目的要準確,至于孩子能不能明白其中的內容、知識等等,孩子有了興趣自然而然就會掌握。
另一方面,幼兒園所作為針對兒童進行教育的主要場所,在進行繪本閱讀課的時候應該充分利用好繪本資源,挑選經典繪本進行繪本閱讀教學,并能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繪本,這對于培養學齡前兒童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幼兒園所能合理運用繪本,著眼于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很多時候,不斷地讓孩子跟著繪本故事學習、表演,孩子們自然也會個個興致盎然,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又讓孩子們完全進入了故事情境,讓他們覺得自己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這樣的學習真正入情入境,也是所有園所開展繪本閱讀課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