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浪:江蘇省上岡高級中學語文教師,歷任17年班主任、20年備課組長。先后被評為江蘇省優秀青年教師、鹽城市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建湖縣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現為江蘇省農村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鹽城市李仁甫名師工作室骨干教師、南京市張一山名師工作室指導教師、建湖縣李正浪名師工作室領銜教師。
教育的核心是“心靈成長”。作為一名鄉村語文教師,李正浪在語文教育上,有一套獨有的見解。他認為,語文教育需要立足于學生一生發展,培養學生自愿自覺的讀寫習慣,并從中體驗生命的價值與人生的幸福;語文教學,需要基于學生“本心”發展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策略。核心素養的提升,其實就是語文心靈的發展。語言的建構與應用,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與心靈需要;而“思維”、“審美”、“文化”則是語文心靈發展重要的三個側面。李正浪最看重的,是基于學生本心的語文教學。
讀寫情懷,是從教初心
李正浪生在農村普通家庭,很幸運,當時以應屆身份考上最熱的中專——鹽城師范學校。那時的欣喜與驕傲,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這一份膚淺的狂妄在李正浪第一次到學校圖書館時被擊得粉碎——琳瑯滿目的中外名著、名家經典,李正浪幾乎一部未讀,面對其他同學如饑似渴的閱讀神情,李正浪如坐針氈。學校讀書交流會,面對別人引經據典,信手拈來,李正浪只能當自己消失了,連陪襯都算不上。回想自己在跨進師范門之前,其實不算真正讀書,僅僅是做題、刷題,就連寫作也只是應試。家庭條件的限制、長期以來考試的順風順水,鑄成了深深的遺憾——課外,李正浪沒看過什么經典名著,也沒有培養起寫作興趣。李正浪讀的是普師,從教學科方向較廣,可李正浪漸漸明晰了自己的專業方向——做一名語文老師,彌補自己讀寫的缺憾,同時也讓更多的農村孩子不再重蹈覆轍。
“從頭再來”是李正浪走上農村語文講臺的苦澀而不愿放棄的夢。現在,工作再忙,李正浪都會騰出晚上的時間讀書,少則半個小時。要求學生習作,李正浪必同時寫。與學生同讀共寫,李正浪也在成長并幸福著。
“閱讀試驗”,讓學生在講臺成長
當年的夢想成真,直到現在,李正浪老師依然時刻不忘初心。如何引導學生愛上語文,擁有一份閱讀的狂熱,李老師一直在摸索一套“閱讀試驗”。
教材上的自讀課文、部分選修課文,可以讓學生嘗試導學。《鑒賞家》一文是蘇教版選修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李正浪在必修課文上小說教學的示范之后,就試著將學生分組,由學生負責課堂閱讀主要版塊的交流互動。精彩處,李正浪帶頭鼓掌;生澀處,李正浪相機點撥。整堂課,版塊主持的學生帶動小組,小組帶動組內學生,每一位學生都在積極參與,并體驗學習過程中突破凝滯的艱辛,享受閱讀玩味高峰體驗的幸福。一個學生在講臺上的成長,帶動的是班級大多數學生的共同成長。
摘抄佳句,是許多學生積累作文語言的基本方法,不少語文教師也是這樣要求的,但僅滿足于摘抄、背誦,學生的作文思維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如何對精彩語句進行深度開發,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向深度發展,這是擺在高中語文教師面前的現實問題。一次偶然的情境讓李正浪茅塞頓開。李正浪看到同班的英語教師在教室的前黑板左上部抄了一句名言,下面附上英文翻譯,意在加強英語翻譯的積累。有限的語言陣地已經被英語積累占領,右上的一小塊還是空白,可以做做文章,但若還是名言積累,對學生作文的促進作用有限,而且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惰性——一抄了之。
怎樣引導學生的思維多走一步,甚至幾步呢?李正浪眼前一亮——不如與英語名句翻譯擺“擂臺”。李正浪要求學生自由組合,每兩人分為一組,自主搜集經典名言。在此基礎上進行順寫、逆寫、折寫等多重創寫。然后,將自我創寫語句同名言警句一起在黑板上展示。對此,學生的積極性大增,極盡所能地展現自己的智慧與才情。
游戲寫作,讓語文更有生趣
游戲,不是幼兒園常見的教學模式嗎?高中語文教學,尤其是占語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學還能用游戲來教學?這不是教學的低幼化了嗎?的確,游戲,有低級形式,高中作文教學并不適合做“擊鼓傳花”式的低級游戲,但是內涵更豐富、形式更成熟的高級游戲,未嘗不可,且十分必要。
寫作材料,可以嘗試把死板的命題轉化為思維游戲。就作文審題而言,簡短單一的材料,很難達到思維錘煉的目的與效果,而通過“情節化”豐富設計,通過漸次呈現的形式來進行思維的游戲訓練,結果會別開生面。
且看示例——①在英國一個鄉村的田野里,一位貧困的農民正在勞作。忽然,他聽到呼救聲,一個孩子落水了。他不假思索,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②獲救的孩子是一個貴族公子。幾天后,貴族一家帶著厚禮登門致謝,農民拒絕了厚禮。③老貴族敬佩農民的善良,感念他的恩德,于是決定資助農民的兒子到倫敦去接受高等教育。農民接受了這份饋贈,能讓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來的心愿。④農民很快樂,老貴族也很快樂,因為他們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⑤多年后,農民的兒子被英國皇家授勛封爵,并獲得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他就是青霉素的發明者——亞歷山大·弗萊明。⑥那名貴族公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但幸運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就痊愈了。他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
教學中,上述材料情節不是和盤托出的,而是分六次先后呈現。隨著材料情節的推進,立意的維度不斷變化,意蘊的內涵不斷豐富,而學生審題的“思維體操”,在一次次訝異與期待中“揮汗如雨”。
席勒說:“只有當人是完整意義上的人時,他才游戲;只有當人在游戲時,他才是完整意義上的人。”在作文教學中,將“游戲”升華為一種“精神”,用豐富的材料啟迪、老師的示范引領、現場的情境體驗等游戲策劃,讓學生在平等參與、合作互動中實現情感對話、心靈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