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長期執教低年段,學生年齡小,自主性差,精力不集中,容易走神,也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讓學生靜心接受教育。筆者通過靜聽音樂、靜讀課外書、靜聲教學及靜坐訓練等措施,讓學生在安靜、平和的心態下更好地接受教育。
關鍵詞:素質教育""靜心教學""耐心
筆者長期執教低年段,學生小,自主性差,精力不集中,容易走神,也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課堂上一個學生出狀況,如哭鬧、玩耍等,則容易影響全班的學生,導致教學難以繼續進行,影響學習氛圍。如何讓孩子們靜下心來學習呢?下面也來談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具體做法與取得的效果:
一、靜聽音樂,熏陶心靈
“音樂是以感性見長的藝術。它可以深刻,強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識,有效的發揮其熏陶感染作用。”將音樂引進課堂,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安撫他們的情緒,從而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本學期咱們班有兩節語文課排在最后一節上,更為無奈的是,其中一節前面是體育課。因此,每當我走進教室時,看到的通常是這樣的畫面:孩子們個個滿頭大汗,臉漲得通紅,有的趴在桌子上氣喘吁吁,有的拿起水杯大口喝水,有的扯著嗓門在談笑風生,還有的小調皮在追逐打鬧……這顯然是還沒從“活潑熱鬧”的體育課中緩過神來。怎么辦呢?怒發沖冠,大聲呵斥?即使能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也影響了師生上課的情緒;視若無睹?照常上課?這樣,孩子們將會鬧得更歡。于是我微笑著走上講臺,對孩子們說:“同學們,剛剛上完體育課,又熱又渴吧?來,讓我們假睡片刻,聽聽美妙的音樂吧!”隨著《雪的夢幻》像靈泉一般緩緩流淌,我閉上眼睛,與孩子們一起沐浴在大自然輕柔的風聲、流水聲、鳥鳴聲中。一曲終了,真有滿心舒適,滿眼清新之感。這時,再看看孩子們,靜靜地坐著,雙眼煥發神采,時機到了,我雙手輕輕地捧起了語文書……音樂的神奇,不僅在于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穩定課堂秩序,更在于能夠熏陶學生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安靜的力量。
二、靜讀繪本,豐富情感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由此可見,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內容。我們要構建語文教科書與課外閱讀一體化閱讀教學模式,使它們優勢互補、互動、互促,相得益彰。
我在課堂上與孩子們分享過很多的繪本故事,如《猜猜我有多愛你》《花婆婆》《我爸爸》、《高個子和矮個子》《大衛不可以》……繪本的妙在于它五彩繽紛的插圖和簡潔有趣的文字相結合,對于低年段的學生來說,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所以每當我打開一個繪本,孩子們便會放下手中的事,挺直腰板,睜大眼睛,期待著老師帶他們進入神奇美妙的故事之旅。這時,如果有個別孩子還在說小話,不用老師提醒,其他孩子一定會向他們做出“噓”的手勢,告訴他們應該安靜下來了。更讓人欣喜的是,我發現孩子們已經開始學著自己閱讀,輕輕捧起一本書,慢慢地翻看,聚精會神,時而露出可愛的笑容,外界的嘈雜已被他內心的寧靜慢慢消融。幾個平時活潑好動的孩子也受到感染,下課后不再大吵大鬧,而是享受著書本帶給他們的各種快樂。
三、靜聲教學,平和氛圍
“輕聲教學”有別于傳統的教學語音方式,在“輕聲”中避免了以往的“命令”、“冷漠”、“噪雜”以及“厭煩”等負面感覺,由此帶來的是“親切”、“和諧”、“溫柔”和“輕松”。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們個個都是輕聲慢語,以禮待人,達到靜語境界。只有靜,才適合讀書,適合思考,適合孩子的成長。
現在每個班級都配有一個話筒,我平時幾乎不用,有一次感冒咳嗽,聲音沙啞,擔心學生無法聽清,于是動用了這個話筒。結果分貝是提高了,教學效果卻更差了,一是因為話筒有回音,對學生的聽覺造成刺激;二是因為老師的聲音大了,學生在讀書、發言時也會不自覺地放大音量,這時老師又要把分貝往上提。半堂課下來,聲嘶力竭,師生都苦不堪言,干脆放下話筒,用平和但有力的聲音繼續講課,孩子們也似解脫了一般,臉上是放松的表情。再帶領他們朗讀時,我告訴他們聲音可以輕柔一點,這樣有利于我們集中情感去走進文本。孩子們輕聲、用心地讀著課文,這種相對“安靜”的朗讀,竟比“書聲瑯瑯”聽著更加舒服,更容易讓人陶醉其中。
四、靜坐訓練,感受師愛
課堂上總有幾個特別活躍的孩子,在用過上述的幾種措施后,還是不能安靜下來,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那么就有必要進行“懲戒”教育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懲戒”孩子我始終堅持對事不對人,從不把犯錯歸結為學生是壞人,絕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班上有一個“問題”小男孩:老師講課,他插嘴;做值日生,他逃跑;同學玩耍,他打人。漸漸地同學們都疏遠了他,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他更加頻繁地對同學動手動腳,老師對他進行批評,其他小朋友就更不喜歡他了。如此惡性循環,老師和家長都深感頭痛。有一天,我把他叫到辦公室,說必須要“懲戒”他,“罰”他每天放學后就到老師辦公室報到。來辦公室干什么呢?靜靜地坐著,靜靜地回想一天在學校的學習、紀律、交友情況。并與他約定了,如果每天都能達到老師的一個要求,便發給他一封表揚信。第一天,我沒有在課堂上點他的名,發給他的表揚信上這樣寫:“你今天學會了傾聽,說明你懂得尊重老師和同學,是個好孩子!”他把信緊緊攥在手里,臉上滿是興奮和喜悅。第二天,我表揚他清楚自己的職責,是個有責任心的好學生;第三天,我表揚他學會了理解和包容同伴……整整半個月,沒有一個學生來投他的訴,告他的狀,整個班級的班風和學風就像春風一樣,安寧和煦。而他,也得到了我的十封表揚信。
這場私底下不動聲色的“懲戒”,到了班上,我卻把它變成公開的、毫不吝嗇的表揚,同伴們又重新接納了這個孩子。從他感激的眼神中,我再次感受到,對學生的“懲戒”必須是安靜的、善良的、飽含著鼓勵和信任的。
靜心是一種美,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純凈和清明。安靜、平和的心態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都至關重要。而我的目標,就是在安靜平和的教育中去奉獻,去靜候,去傾聽花開的聲音。
參考文獻
[1]成尚榮.《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2]卜錫文.《音樂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