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形與幾何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數學學習的始終,對學生空間能力和形象思維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這一階段是學生接觸圖形與幾何知識的開端,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結合課程內容制定多種教學策略,帶領學生真正地走進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
關鍵字:小學數學 "圖形與幾何 "實物""手繪 "空間建構
小學階段是學生智力和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基礎的時期,而數學則是學生學好理科的基礎,對學生數學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基于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精心研究課程內容和教學策略。圖形與幾何一直是數學教學的重點,在小學階段當然也不例外。所以,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小學數學中圖形與幾何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以期能夠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借助實物,增強理解
圖形與幾何與數學其他方面的內容相比,直觀性較強。也就是說,圖形與幾何看得見摸得著,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可以說是隨處可見,而數學中的圖形與幾何就是這些實際物體的數學化和模型化。故而,在對小學數學中的圖形與幾何教學時,可以借助實物制定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削弱學生由于認知能力不足帶來的限制。
例如:在進行《圓的認識》中半徑與直徑的教學時,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曲線圖形的學習,所以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認識圓,我拿來了汽車車輪、吃飯用的盤子等模型展示給學生看,并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圓形。學生對這些模型代表的實物很熟悉,學習積極性也比較高。鑒于此,我沒有直接對圓的直徑和半徑的知識進行教學,而是讓學生猜測一下從圓心到圓上的線段有什么特征。學生通過對模型的觀察很快就發現這些線段都是等長的,我問學生是如何猜測的,有學生告訴我,汽車在行駛中如果這些線段不是等長的,那汽車肯定會顛簸的,既然現實生活中的汽車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就說明這些線段是等長的。由此可見,借助實物可以促進學生的聯想和思考,加快學生的理解。所以,教師應當結合課程特點妥善的應用實物來進行教學。
二、手繪圖形,加深思考
在圖形與幾何的學習中,手繪圖形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在畫圖過程中,學生對圖形的理解會更加透徹。而且,畫好了圖形,學生借助圖形進行思考,思路會更加廣闊。鑒于此,在小學階段,教師在進行圖形與幾何的教學時,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養成畫圖思考的習慣。這樣一來,對學生圖形知識的學習以及思考能力的提升都有較大的幫助。
例如:在進行《圓的面積》的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回憶了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用到了哪些方法,很多學生都想到了割補法,我順勢提醒學生用割補法來求圓的面積。因為有了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經驗,學生很快開始在紙上畫出了一個圓,然后開始嘗試著分割圓。圓是曲線圖形,在本質上與平行四邊形不同,所以學生在分割過程中會出現疑惑,不管如何分割,都不能將它轉化成自己熟悉的圖形。我適時地給學生進行了指導,讓學生采取極限或者近似的想法來進行分割和猜想。大部分學生通過畫圖,最后都發現圓分割開來近似一個長方形,面積就等于半徑乘二分之一周長。這樣一來,學生通過畫圖思考和教師指導自己探究出了圓的面積公式,這對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三、空間建構,提升思維
這里所說的空間建構是指在腦海中將數學圖形構造出來,這種方法與借助實物和手繪圖形有較大的不同,它對學生想象能力和空間能力的要求較高,也正因為如此,學生若具備了空間建構的能力,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會有重大的幫助。所以,教師在教學圖形與幾何的時候要注重結合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空間建構能力。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我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了一個圓柱,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想象,猜想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哪幾部分,應該怎么樣求解。因為之前求圓的面積用到了割補法,所以很多學生都下意識地想到了將圓柱割開,在割開后發現圓柱可以分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形。長方形和圓形的面積公式都學過,那圓柱的表面積就很容易求出了。這個猜想學生全程沒有借助任何道具,全靠腦海中的空間想象。事實證明,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我們生活的世界圖形無處不在,對圖形與幾何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讓學生的眼界和思想變得更加開闊。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的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的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提高認知、領略世界的美好。
參考文獻
[1]童海燕.核心素養時代的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7):127-128.
[2]徐海軍.淺談如何做好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J].學周刊,2017(1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