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針對浙江高考改革新模式下普通高中物理學業水平考試復習課提出具體建議,以《曲線運動》復習課為例淺談如何讓復習課更高效。
關鍵詞:學業水平考試 "復習課 "高效 "
浙江開展7選3的高考模式已經兩年,伴隨著教學不斷發展,教學改革不斷深化,高中物理教學日益要求課堂教學高效實現教學目標。如何實現高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學成為每一個高中教育者面臨的現實問題,特別是在廣大的普通高中更是如此。
我以《曲線運動》這章的復習課為例,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和改進。
一、開門見山,精心鋪墊,充分發揮導學案的導學作用
導學案是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討、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為了保證落實到位以及上課更有針對性,導學案要精心設計,導學案的撰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注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導學案的編寫要依據“因材施教”原則,對不同層次學生設置不同梯度的題目。
在保證基礎較好的學生高效學習的同時,也滿足基礎薄弱學生的學習需求,確保不同層次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最大程度提高。這就要求導學案的編寫時分出梯度,小臺階、低梯度,由淺入深,層次分明,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進而理解接受。
對于《曲線運動》這章的復習課,可以把曲線運動的運動性質,產生條件,平拋運動的運動特點以及圓周運動中幾個物理量的含義單位以及這些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在導學案中體現出來,再把對我們學生來說的易錯題每個學考點都挑出一兩題呈現在導學案中。
要做到課前對導學案進行批改,批改時碰到大部分同學都做錯的、容易犯錯的地方有錯的學案要挑選出來,比如“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這句話的判斷,上課進行分析,可以用手機拍照然后放到ppt里或者直接投影到屏幕,能讓學生積極認真的尋找錯誤的地方,比傳統的直接講評的方式更有效,再次碰到類似的題目錯誤率會有明顯的降低。
二、創設情景,突破難點,讓學生在情境中高效學習
(1)理論聯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
物理知識來源生活,很多生活中的問題都可以在物理中找到答案。因此在課堂上可以對與知識點有聯系的生活現象進行討論。
平拋運動:水平扔出一只粉筆頭,問粉筆運動過程如何,速度位移如何,引出曲線運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畫圖回顧了平拋運動的速度、位移等知識點,通過教師指導理解運動的速度和位移合成與分解的分析方法,自己能夠寫出平拋運動的合運動與分運動速度位移公式。
(2)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生動的演示情境
多媒體技術可以將物理課程中的現象還原,使物理教學情境更加生動具體,這樣就可以在學生的記憶里留下深刻印象,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圓周運動:圓周運動考點在兩種模型,一種豎直面上的圓周運動,一種水平面上的圓周運動,都利用合力提供向心力這條主線進行求解。豎直面上要讓學生把最高點最低點兩個狀態分析清楚。這里可以將導學案中學生犯錯的作業投影出來或者放在ppt上,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錯誤。
筆者上課用到了一個例子:長L=0.5m的輕桿,其一端連接著一個零件A,A的質量m=2kg.現讓A在豎直平面內繞O點做勻速圓周運動,如圖所示.在A通過最高點時,求下列兩種情況下A對桿的作用力.(g=10m/s2):
1.A的速率為1m/s;
2.A的速率為4m/s.
這是某一位同學寫的,受力分析圖中只出現了重力,把向心力直接當成A對桿的作用力,也沒寫方向,其實班里大部分學生都和他類似,因此筆者拿來放在ppt上進行講解時,學生注意力很集中。可以看出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重難點是受力分析和列式。
水平面上的圓周運動受力的不定性比較大,給出幾個常見的例子,比如物體放在水平繞圓心轉動的面上做勻速圓周運動等,讓學生受力分析。
兩種類型受力分析完成之后列式也是一個難點。先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是指向圓心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然后會求合力。學生問題主要出現在兩個力方向相反求合力的問題上不知道哪個力減哪個力,這里可以總結得出如果兩個力方向相反,那么指向圓心的力大,用指向圓心的力減另外一個力。這樣學生只要能受力分析正確,就能把式子列出來。
三、教材為本,合理布置,擺脫題海戰術
命題以能力立意,并不是忽視基礎知識的考查。沒有扎實的基礎做后盾,培養能力就是空談。什么是能力?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和靈活運用就是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夯實知識基礎,穩扎穩打。
(1)利用教材資源
很多往年試題可在教材中找到出處,把教材上的一些例題和課后習題作為學生的課后作業,并且在課后一定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復習課本。比如5.2平拋運動問題與練習第2題,5.6向心力問題與練習第4、5題,5.7生活中的圓周運動問題與練習第3、4題都可以作為本節課的課后作業。
(2)選擇考試真題
課后作業中一定要增加真題的練習。找出往年與本節課知識點有關的真題,有些綜合性的題目不僅可以讓學生復習到本章內容,還可以回顧其他知識點。
(3)合理設計模擬題
在選擇和設計模擬題時,切記不要盲目增加題目難度。要體現典型性、目的性,針對性、靈活性,既要注重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更要注重對物理思想方法的考查。
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加深對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認識與理解,掌握典型例題、習題的解法和思路,做到舉一反三,活學活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脫離題海戰術。
參考文獻
[1]李建平.如何實現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4.
[2]王靜.淺論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考試周刊,2014.
[3]宋小羽.普通高中物理學業水平考試復習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