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社會對人才標準作了重新的界定,創新以及合作的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識經濟時代要求教育界培養大批有創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在小組合作學習上,以往研究的重點在于研究小組合作的方式上,而忽略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與實效性有機結合是一個新的嘗試。
關鍵詞:初中歷史""小組合作 "實效""教師
一、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的現狀
(1)運用形式化
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分追求時尚技法,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上公開課或外校聽課時制造主體學習熱烈氣氛的工具,常態教學往往不采用或很少采用;有的教師提出問題后,未留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就宣布“合作學習開始”,不到兩分鐘就叫“停止”,實際上學生并未真正進入合作的狀態,這樣的合作學習怎能達到預期目的?還有部分教師不能正確理解合作學習的要旨,把它當成課堂教學的插花點綴,過一會兒用一次,以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表面氣氛的熱烈。這些都是形式主義的表現,是一種典型的無效學習。
(2)提問隨意化
教師不能根據學情和教學內容恰當地提出問題,而是根據主觀想象隨意提問。問題太容易,缺乏思考性、啟發性和探索性,小組討論缺少爭議、碰撞和火花,這樣的問題也就失去了討論的價值;問題太難,外延太廣,討論往往不著邊際,學生不知道切入點是什么,結論胡謅亂扯,費時低效,而且還會降低學生的討論興趣,造成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一部分學生游離于學習過程之外,部分學生甚至會表現出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不合作的現象。這些都會挫傷學生的合作熱情,進而造成學生不愿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不良影響。
(3)參與失衡化
目前的情況是,小組成員間往往不是一個平等的關系,而是一個依賴的、主從的關系。即知識基礎好、表達能力強的同學,成了小組的主角,甚至包辦代替了一切,而學困生容易產生依賴思想,失去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就自覺或不自覺地成了陪襯、附庸,養成了懶于動腦、動手的習慣。
(4)評價片面化
有的教師對組內交流后的匯報評價偏重于對個體的評價,忽略對整個小組的評價,使我們的小組學習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有的教師過分地看重學習的結果而忽視對學習過程的評價;有的教師只重視自己主導的評價而忽視學生主體的評價;還有的教師對學優生偏愛,有意或無意間冷落學困生,等等類似問題。
(5)形式固定化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的時間過長、次數過多,就會失去新鮮感,降低學習興趣。實際教學中,由于諸多因素限制,許多合作小組長期不改變形式,加之班級人數太多,部分學生將討論變成了玩耍、嬉戲,導致整個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低效甚至無效化。
二、如何增強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產生實效的主要前提條件之一,就是——規矩,在課堂討論中,所有人都必須遵從的基本要求。
1.分工:小組長負責小組學習過程的組織工作,小組成員能夠履行各自的職責,聽從老師和小組長指揮。
2.傾聽:專心聽同學發言,不要隨意打斷他人發言,邊聽邊想,記住值得肯定的要點,聽出彼此不一致的地方。
3.發言:獨立思考后再發言,發言要先舉手,圍繞中心問題,言簡意賅,耐心解釋,以理服人。說話聲音控制要合理,聽(看)到討論停止的命令要迅速保持安靜。
(2)合理構建合作學習小組,增強小組合作的興趣
1.構建合作小組時,發揮小組長的調控作用
在分組時,應盡量做到科學合理,可考慮兩方面:一是爭取小組間的零差距,做到每個小組實力相當;二是組內成員的異質互補,就是將有各種特長的學生放到一個組內,讓他們取長補短,盡量做到最佳組合。
2.明確合作的目標和任務,提高小組合作效率
一是重點討論《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導學案互動探究2;二是小組內先對學,一對一討論;三是組內集中討論(群學),小組長注意控制整體討論節奏,及時安排組內展示與點評以及檢查小組落實情況;四是提高效率,時間3分鐘。
(3)正確定位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
教師是合作環境的營造者,教師要以平和、愉快、友好的方式對待學生,另外,教師還是合作情境的創設者,培養學生養成合作意識和發展協作能力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因此,教師應是小組合作性學習情境的創設者。教師要認真研究本學科的課程標準,掌握教材,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小組合作性學習情境。
(4)認真搞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設計,激發小組合作興趣
1.問題要有開放性,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以及考點
開放性的問題能夠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所以,選用時事熱點作為探究內容的切入點,一方面,能夠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關注時事的習慣;另一方面,與現實生活的緊密關聯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有話說。
2.問題的難度要適中,問題要有價值
合作學習問題的難度最好是處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設問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盡可能與他們已有的經歷和生活經驗相聯系,要讓學生覺得“問題值得”討論,并愿意討論,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通過小組合作能夠解決的問題。
(5)建立科學靈活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體制,激發學生競爭動力
1.教師的點評要做到指導性。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老師要給予探究問題以方法指導與理論升華。如:民族資本主義在甲午戰爭后得到初步發展的原因,老師要指導學生從內因與外因、主觀與客觀分析,并強調: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并不意味著清政府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
2.教師的點評要做到全面性、準確性。如:對新航路的開辟,從多元史觀對它進行評價,在學生回答完畢后簡要總結,它是一條殖民擴張之路,世界市場開拓之路,文明交流之路等,但對它的評價主要應從全球史觀和革命史觀說明。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幫助老師減輕勞動負擔,還能為同學分憂,同時增強了同學間的友誼,密切了同學關系,營造了團隊氛圍,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小組合作學習能讓學生早日走上“自學成才”之路。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教育部.普通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