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一直都是高中語文課程中的基本組成部分,關系著高中生語文素養的生成與發展。為了優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切實提升高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人們提出了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即按照某個議題或多個議題組織多篇文本整體閱讀,使學生以集體建構思維活動完成閱讀任務的一種新型閱讀模式,而任務群則是倡導群文閱讀任務化,優化學生閱讀認知的一種教學策略。本文將從群文議題任務化、群文探究任務化兩個教學角度分析高中語文教師應如何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建設任務群。
關鍵詞:高中語文 "群文閱讀 "任務群 "組織策略
一直以來,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都是以單篇精講方式展開的,學生需要根據教師的教學要求分析單篇文章的題材、文本內容、表現手法與寫作風格等文學信息。但是,由于缺乏閱讀整合,高中生自己的閱讀思維能力發展水平又不完善,導致高中生缺乏相應的閱讀思維,并不能將這些閱讀技巧應用于同類題材或文體之中。群文閱讀與單篇閱讀不同,群文閱讀是通過擴充文本內容數量,與整體、多元的文本分析幫助學生達到融會貫通的學習效果,通過群文閱讀的聚合性與關聯性優化高中生的閱讀思維,擴充高中生的閱讀含量,使其在更多的事實材料中展開整體閱讀推測。學習任務群與群文閱讀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等多個內容相吻合,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構建任務群可以進一步提升群文閱讀教學效率,升華高中生的閱讀思維。
一、群文議題任務化
群文閱讀是由某個議題引導與發展的,議題是群文閱讀的精髓與指向標,教師所選擇的閱讀文本都必須要符合群文閱讀議題的本質需求。在建設任務群的時候,教師也應該從群文閱讀的議題入手,實現群文閱讀議題任務化,通過有內在關聯但豐富多樣的群文閱讀議題豐富群文閱讀對象。群文議題可以直接指出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以任務驅動群文閱讀活動的順利展開。因此,在設計群文閱讀議題任務時,高中語文教師應綜合考慮高中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等多個基本因素。
就如在《月是故鄉明》一課教學中,筆者便以“中國月亮”這個主議題為主,鼓勵本班學生思考與分析本輪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分議題,由此組建議題任務群。比如,有的學生認為,我國古人一直都將月亮作為寄托相思與傳遞感情的途徑,還為月亮編寫了許多優美的神話故事,所以可以在主議題下分設“古詩中的月亮”與“神話中的月亮”兩個分議題;還有的學生認為人們一直對月亮抱有神秘、期待的感情,但是科學卻已經推翻了這些推測,所以可以將“科學中的月亮”作為一個分議題;有的學生則希望可以整體現代散文中的月亮形象,以便意識到“月亮”在我國文學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可以將“散文中的月亮”作為一個分議題,等等。本班高中生所提出的議題任務很有閱讀價值,所以筆者便將“古詩中的月亮”、“神話中的月亮”、“科學中的月亮”、“散文中的月亮”組成了群文議題任務群,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對象,整理相關文本,為群文閱讀探究做好準備。
二、群文探究任務化
值得一提的是,群文閱讀任務群并不僅僅是將多篇文本的簡單組合,而是要以建構主義教學理念為基礎,引導學生探究議題系統中文本內涵的整體結構。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高中生的閱讀思維能力與文本分析能力水平存在明顯差異,所以他們在群文閱讀學習活動中的閱讀效率與閱讀成果也不盡相同。對此,教師應該設計層次化的群文閱讀探究任務,讓每個高中生都能明確自己的閱讀重點,體驗“跳一跳,摘桃子”的快樂,由此對群文閱讀一直保持高漲的閱讀興趣,在任務探究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原有閱讀水平。
就如在“古詩中的月亮”群文閱讀探究活動中,本班學生整理了杜甫的《月夜憶舍弟》與《夢李白二首?其二》等,蘇軾的《水調歌頭》《西江月》《中秋月》等,李白的《靜夜思》《把酒問月》《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等多首古詩。但是,由于本班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與學習能力水平不一,所以筆者為學生設計了不同的群文閱讀任務:通讀古詩作品,翻譯古詩內容;結合詩人的生平背景與古詩的寫作意圖分析詩人在詩中所描繪的情感與思想,總結出詩歌意境的本質內涵。在群文閱讀學習中,高中生可結合自己的古詩鑒賞水平選擇難度不一的學習任務,靈活遷移自己所掌握的閱讀技巧。當然,為了豐富高中生的閱讀認知,筆者將閱讀能力水平不同的高中生分在同一組內,鼓勵學生相互探討群文閱讀任務,在交流與合作中提升本班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
總而言之,建設學習任務群是教育部在2017年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一種教學改革需求,這一教學要求直接明確了在群文閱讀中建設任務群的重要意義,對進一步挖掘高中生的閱讀潛能大有裨益。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高中生的閱讀需求與閱讀能力設計合理的議題任務與群文探究任務,豐富高中生的閱讀經歷,促進高中生閱讀思維走向高階思維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段增勇.“學習任務群”背景下看群文閱讀價值[N].中國教育報,2018-03-07(009).
[2]陳旭強.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群文閱讀教學[J].江蘇教育研究,2018(1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