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中,通常是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即只是一味機械地向學生講授和灌輸課本知識。在這種被動式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下,不僅會在極大程度上消磨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也不利于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層次理解,進而極易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已然成為當前廣大教學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有效性 "導入 "探究 "應用
現如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已然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的共識和共同追求的目標。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一定要及時掙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并立足于教學實際來積極尋求符合學生興趣愛好、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策略,以便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學生理解感知的基礎上,促使數學教學獲取高質量、高效化的教學效果。
一、有效導入,激發興趣
課堂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端,不僅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而且還關乎著學生對于一門學科的好惡程度。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一定要在認識到課堂導入重要性的基礎上,以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依據,為教材的具體內容為依托來對導入環節進行精心設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急于了解和學習新知的強烈愿望,進而為實現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創造一個有利的前提條件。
例如,以“隨機事件與概率”這部分內容為例,在導入環節,我對學生說道:“一天,甲乙丙三個人想要跳皮筋,甲自愿先撐繩,可是乙和丙都想先跳。于是,他們決定用抓鬮來決定:先做4個紙鬮,只有一個紙鬮上面寫有‘跳’字。先讓乙抽,如果她沒有抽到,就在不放回的情況下再讓丙抽。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個辦法公平嗎?如果你認為不公平,怎樣改進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證公平公正呢?”這一極富趣味性的問題一經提出便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紛紛對其發表著自己的看法。如此,通過利用這一趣味性問題來導入新課,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順理成章地引出了新課內容,進而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合作探究,挖掘潛能
數學一直以來都是一門令很多學生感到畏懼的學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這一學科極具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征,這便為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帶來了一定的阻礙。鑒于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不妨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課堂的主動權最大限度地還于學生,以使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親身參與。如此,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而且還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從而有利于獲取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這部分內容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先是在黑板上畫了兩個三角形,它們只有一條邊的長度是相等的。之后,我向學生問道:“同學們,這兩個三角形是全等的嗎?”很顯然,學生異口同聲地答道:“不是!”于是,我繼續說道:“接下來,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一同來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看看三角形的角和邊需要滿足什么條件才能全等。”在這一過程中,我會在行間巡視,并就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予以針對性的指導和點撥。如此,通過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親身參與,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而且還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深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進而有利于獲取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應用實踐,知行合一
數學歸根結底是一門應用類學科,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絕非僅僅是應對考試,更重要的是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除了要向學生講授課本知識之外,還應當積極設立知識應用環節,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所學知識加以實踐和運用。如此,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進而有利于在增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同時,實現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學習完“直方圖”這部分內容之后,我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對全班學生的身高進行調查統計,并借助適當的方式來對統計數據進行描述。此外,我還提出了以下問題供學生思考探究:1.大多數學生的身高集中在哪個范圍?其中身高最高為多少?最低為多少?二者相差多少?2.研究所得到的數據,你能從中得到哪些結論?你是如何分析的?如此,通過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所學知識加以應用和實踐,不僅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直方圖的相關知識,而且還使學生體會到了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進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總而言之,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始終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善于借助靈活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而促使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能夠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亮. 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對策分析[J]. 才智,2016(20):173.
[2]劉文博. 關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18(2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