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入,許多農民涌入城市,因而出現“空心村”現象。涌入城市的農村青年長年離鄉,對本村政治少有參與;留守在農村土地上的青年則成為推動農村政治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本文研究的重點是如何提高農村中留守青年的政治參與問題。
關鍵詞:鄉村振興 "政治參與""途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的具體體現,是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戰略。鄉村振興的愿景,形象地說,就是要實現“三個讓”: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隨著我國農村基層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民政治參與的制度化渠道不斷拓寬,村民自治制度有了顯著發展,但是總體上來看,農村青年的政治參與水平偏低,并且伴隨著政治冷漠。
一、農村青年政治參與現狀
(1)農村青年政治參與質量不高。首先,農村青年參與的主動性差,農村青年的政治參與狀況直接影響整個農村的政治參與水平。其次,農村青年政治參與的功利性較強,大多數農村青年沒有把政治參與當作自身的一項權利和責任,往往受利益驅動明顯。再次,農村青年政治參與方式較為單一;農村青年獲取信息的渠道單一;農村青年參與政治的方式更為單一,青年們沒有表達意見和看法的渠道。
(2)農村青年政治參與缺乏制度性保障。我國農村實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通過直接選舉的方式參與政治。但是農村選舉制度中缺乏對選舉途徑和選舉過程的明確規定,導致執行過程中彈性空間加大,嚴重影響了村民的政治參與質量與水平。農村信訪制度不健全,導致村民信訪無門。
二、農村青年政治參與影響因素分析
(1)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農村青年為衣食奔波,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政治參與。同時貧困的農村地區,村委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低下,干部治理存在困難,削弱了農村青年參與干部選舉以及投身政務的積極性。
(2)農村青年政治參與受傳統文化影響,首先,受傳統文化影響,農村青年民主意識缺乏。農民的思想較為保守,創新能力差,農村青年的思想仍受傳統保守文化的束縛,民主觀念淡薄、意識缺乏。其次,復雜的社會關系影響政治發展,宗族關系、鄰里關系等等,把整個村莊聯系起來。農民習慣于通過私人交情解決問題,合法的政治參與方式被邊緣化。有些村中政務被宗族勢力把持,鄉村政治呈現家族化。再次,農村青年法律意識淡薄,直接導致農村青年的公民意識、法治意識薄弱,現代民主意識、政治參與的積極性、自覺性有待提高。
三、提高農村青年政治參與的途徑與對策
(1)發展農村經濟
農村經濟的發展對政治發展起促進作用。第一,經濟發展能夠提高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增加可支配時間,從而增強人們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第二,經濟發展帶來不同利益關系的變化,導致人們采取政治行動維護自身權益。第三,經濟發展促使村委會職責擴大,帶動村民對農村政治的關心。所以必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
(2)提高農村青年素質
政治參與需要一種民主精神、公民意識以及參與者對于公共事務的基本了解和判斷。因此提高農村青年政治參與質量和水平關鍵要提高農村青年素質。
1.提高農村青年的政治素質,可以根據農村青年的實際情況開辦講習班、文化館、“普法專欄”等等,宣傳法治精神,向村民介紹維權途徑、政治參與途徑,豐富農村青年的政治文化生活,培育公民精神。使其養成參與政治、表達意見的習慣,活躍農村的政治生態。
2.提高農村青年的科學素質,通過普及科學種田、科學養殖的方法,讓農民真正享受到科學技術的成果,使農民特別是農村青年能夠用科學武裝頭腦,徹底掃除農村中一切愚昧、落后的思想,增強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樹立對科學的信心,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處理問題。
3.提高農村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其道德修養,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領悟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制定一些鄉規民約約束農民的行動,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3)改善農村政治參與的法治環境
農村地區向來是法律運行薄弱地帶,長期存在“權大于法”“以權壓法”現象。
1.通過立法確保農民的結社權利,農民自行組織成立專門的社團,由社團代表農民利益與政府部門表達意愿。
2.落實現有的各項法律制度,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村委會組織法》及相關配套法律。明確村民自治的組織機構及其職權范圍,明確選舉的程序,以及村委會和其他國家權力機關的隸屬和指導關系等等。樹立法律權威,禁止任何人或任何組織擁有高于法律之上的特權。
3.嚴懲違反法律行為,用法律制裁政治參與過程中出現的非制度化傾向,指導村民通過正確的途徑參與政治。同時加強農民法治觀念的教育,普及法律常識,特別是對于農村中的青年人,要讓他們帶頭守法,不知法犯法。
(4)拓寬政治參與渠道
1.要做到信息公開,拓寬參與渠道。適當采取互聯網等新形式,真正做到村務、財務、政務的全方位公開,以便于村民的監督。
2.健全信訪制度、聽證會制度,給農民創造一個參與政治的平臺,整合村民的各項利益訴求,為村民提供合法的利益表達渠道。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農村農村青年政治參與的積極性。
3.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為政治參與提供平臺,這種參與政治的形式具有其天然的優越性即成本低、見效快。發揮新聞媒體監督作用的關鍵是把農民向媒體反映問題的程序用法律規范,促使媒體人士認真對待群眾來訪。
(5)用制度規范農村青年政治參與
只有增強法治建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農村各項制度才有運行的保障。政治制度只有具備適應性、自主性、復雜性、內聚力,才能容納青年政治參與的擴大。
綜上,農村青年是農村中文化水平較高、較為活躍的群體,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因此抓好農村青年的政治參與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推動我國農村政治的民主化和制度化,解決農村青年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弊病,最終推進農村政治積極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云秀.當代農村青年思想狀況及教育對策研究[D].沈陽農業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