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燕玲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歷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是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構建完善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同時,啟發其自主學習意識,不斷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歷史教師應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念,在歷史教學活動中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培養新型的人才和創新思維。高中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應該在新形勢下采取新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傳統的歷史課程是教師講歷史的背景、時間、經過、歷史結果等,用各種手段讓學生記憶和理解。那么在歷史課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1]。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成才的先導。教師要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結合具體生動的事實,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樂趣,創造歷史情境,通過生動的歷史教學活動展示歷史事件。教師應該給學生創設具體的歷史情境,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歷史的時間點、歷史事件的發生原因、歷史事件的結果,讓學生產生了解歷史、探究歷史的興趣。
學生對歷史產生了興趣和愛好,其在學習歷史時就會表現出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細心地觀察和思考,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通過發散思維,不斷地學習和了解關于歷史事件的相關歷史知識,通過不斷地探索歷史知識,能更加系統化、完整地了解歷史事件。
例如教師在講授“三民主義”時,要利用豐富的圖片資料,激發學生對歷史事件的了解,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料,講述歷史事件的時代背景,讓學生通過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詳細地了解特定歷史時期的人物和思想。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認知,可以說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培養學生的興趣作為歷史教學的首要任務,讓每個學生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通過不同的歷史事件,引發學生不斷思考[2]。通過了解歷史事件,前因后果,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整體認識,不斷完善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他們對歷史知識有新的理解和認知。
二、教師要認真完善教學結構,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的知識結構和蘊含的思維。歷史教材是展現歷史事件的重要載體,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蘊含著歷史的思維方法。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教材提供的歷史材料進行完善和理解,要根據歷史教材的特點和知識結構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這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一環。
歷史是知識性和趣味性很強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方法容易讓歷史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受到感染,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歷史課程要有精彩的引入過程,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提出疑問。只有善于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這是創新人才的一個重要特征。學生創新能力形成的一個主要標志就是產生疑問,疑問本身就有一種探索精神,蘊含著創新。學習歷史知識的關鍵在于創新,因此要鼓勵學生創新,讓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
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優化課堂設計,創造情景,制造懸念,引發學生思考,通過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講到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事件時,可以引發學生的疑問[3]:“為什么美國的國旗是十三道紅白相間的條紋和五十顆白色的五角星呢?”這是一段記載著獨立戰爭的歷史。這樣學生就把知識和歷史事件有趣地結合在一起,產生深刻的印象。這樣一來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就會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創新自己的思維方式,用創新思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掌握處理不同事件的方法,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
三、通過歷史事件培養學生艱苦奮的精神意志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人們的一個主要活動。創新就意味著風險和失敗,讓創新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行為,知識創新的難度就會越來越高,失敗的風險就會越來越大,每一次創新都是無數次失敗的考驗,一個人的創新活動也許是成百上千次創新失敗的結果。因此,面對創新要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始終如一的創新精神,這樣才能獲取創新的成功。學生要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應該學習歷史抉擇中的優勢,了解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技術創新和重大發明都是歷經無數次失敗和艱難才取得的成果。
四、對學生進行歷史探究學習的指導
由于歷史是一門對過往政治文化進行記錄的重要學科,因此很多歷史事件存在不同角度的歷史解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探究的學習方法,這種探究的學習方法對于歷史學習非常重要,是保證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因此,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對學生的探究進行有效的指導,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和水平。學生要在探究的過程中總結自己的方法,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通過對橫向和縱向的歷史事件進行解讀和比較,實現最佳的探究學習效果,從而提高歷史學習水平。教師在探究學習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疑問去尋找資料。在尋找的過程中,學生會主動思考,思維是積極活躍的,通過有效地學習,學生的歷史探究能力會逐步提高。因此,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信心,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創新是國家和社會前進的動力,因此,創新能力已經是一個國家提高綜合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勇于站在時代的前列,根據新經濟形勢和發展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不斷觀察,不斷懷疑,不斷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是歷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陳秋曉.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J].亞太教育,2016(20):152.
[2]王東.情是知之始,行是知之成——初中歷史教學培養創新思維策略初探[J].內蒙古教育(C), 2016(06):52.
[3]王愛連. 精預設,重能力,抓拓展——初中歷史教學中讀圖能力培養的創新策略[J]. 科教導刊,2014(12):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