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茜
摘? ?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教育領域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引入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對于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意義。作者從創新教學模式、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興趣、擴大課堂教學容量及開展情景化教學五個角度探討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優化高中歷史教學的策略,有效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 信息技術? ? 高中歷史? ? 教學策略
由于信息技術具有便捷高效的優勢,可以對教學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將信息技術與高中歷史課程有效整合是歷史課程教學的重要課題。高中歷史是高中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在新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的雙重要求下,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高中生的歷史素養,為日常教學注入更多的生機與活力,對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有著積極的意義,有利于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與新課程改革基本精神是契合的。當前,如何將信息技術教學合理運用到高中歷史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是高中歷史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1.信息技術與高中歷史教學整合的意義
1.1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教學要致力于改變學生不良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倡導主動學習和快樂學習,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態勢下,將其與高中歷史教學結合,能夠降低學生對歷史教師課堂講授及教材內容的依賴程度。互聯網可以為高中歷史教學提供海量的學習資源,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眼界,增長見識。同時,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師生平等溝通和討論提供了條件,討論和合作式的學習方式對活躍學生的思維有促進作用,而且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歷史信息化教學可以為學生創造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體現教育公平。
1.2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課程。
高中歷史知識的特點是零散細碎,各種歷史事件交織在一起,對于沒有較強歷史知識積累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要對相關的歷史事件和文獻資料進行有效的梳理和歸納,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信息技術引入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全面系統地歸納整理歷史知識點,而且可以將教學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出來。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整合相應的知識點,降低學生理解和記憶的難度,如文字、圖片及音視頻的有機結合可以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歷史知識的整體架構,有效提高學習質量。
1.3有利于凸顯高中歷史教學的德育功能。
高中時期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高中歷史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教會學生從歷史事件中學會如何做人、如何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引導學生建立健全人格,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歷史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合理拓展教學內容,進行高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學《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短視頻直觀呈現雷鋒、王進喜及焦裕祿等人的光榮事跡,讓學生有所啟發,引發其在情感上的共鳴,促使其思考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什么事情才算是偉大的,凸顯高中歷史信息化教學的德育功能。
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高中歷史教學的策略
2.1創新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傳統高中歷史課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相對來說比較被動,灌輸式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扼殺學生思維的活躍性,隨著社會的發展,過去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而教育是需要與時俱進的,當前強調的素質教育理念提出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對于正確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十分有利。信息技術資源豐富,具有強大的信息分享功能,所以學生可以自主地了解與歷史有關的知識,主觀能動性得到很好的發揮。比如筆者在教學中國古代文藝發展這一部分內容時,將其分為五個版塊,分別是戲劇、小說、詩歌、繪畫和書法,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隨機抽取一個主題,要求學生自主搜尋與本組主題相關的歷史資料,之后統一整合,并采用視聽結合的形式制作成課件并進行匯報講解。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營造更加輕松愉悅的歷史課堂氛圍,讓學生提前了解相關內容,尊重他們的個人觀點和看法,教師再進行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講解,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2.2促進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方便的檢索方式,只要有網絡,學生就可以快速查詢自己需要的信息。在當前高中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新觀念,拋棄思維定式,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搜索與歷史有關的學習內容,開展小組學習活動,針對某一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這是尊重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同時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例如在講解與拿破侖相關歷史時,教師可以給出一個討論話題,究竟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然后將學生分為兩隊,各自搜尋能夠支撐其觀點的資料,同時要求與歷史相關知識結合起來,最后以辯論賽的形式深入學習這部分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要發揮引導和組織整個活動的作用即可。
2.3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中華上下五千年,似乎與當下的生活相距甚遠,如果學生只是單純通過課本中的文字敘述和教師的語言表達了解千年前發生的歷史事件是很難有身臨其境之感的,難以體會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歷史環境下人們的思想和心境,所以不可能產生情感共鳴。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習歷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過情景模擬,將過去的歷史直觀呈現給學生,讓他們感覺離歷史更近了一步,從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真正走進歷史感受獨特的魅力。比如在講解唐朝盛世的貞觀之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影片或者電視劇中的片段在課堂中播放給學生觀看,通過直觀的歷史情境在線,讓學生對這一時期的歷史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2.4擴大課堂教學容量。
過去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師要展示關鍵內容只能通過黑板或者口頭表達,受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教材中的知識難以完全講解,難免出現學生上完課之后對所學知識似懂非懂,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的情況,這樣的學習效果是很差的。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缺陷,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前將該節課所講內容制作成課件,然后結合課堂講解,一方面縮短板書的時間,拓展學習內容,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學習歷史知識。
2.5開展情境化教學,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情境化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創新型的教學方式在很多學科教學中都得到了應用,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情境化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及高效獲取信息的能力,結合圖片及音視頻創設相應的歷史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建立對歷史事件的感性認知,與傳統的板書和口語表達相比,優勢不言而喻。比如在講解中日甲午戰爭時,課堂引入可以選取《甲午大海戰》的經典片段,歷史背景是北洋水師的炮彈因為兵工廠生產時出現了誤差而難以裝載,從國外訂購的武器也因為慈禧太后要修建頤和園抽取軍費而難以正常使用,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水兵們只能硬著頭皮上,將炮彈削磨之后再裝載,炮彈用光之后,“致遠號”艦長鄧世昌下定決心撞擊日艦,然后壯烈犧牲。觀看視頻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對這段歷史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全面理解北洋水師的覆沒及洋務運動失敗的多層次、多方面原因。不需要教師過多羅列,學生可以自行剖析,對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涉及的歷史人物、事件的原因及產生的影響等進行整合和歸納。
3.結語
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主動學習,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開放性的、多元化的環境,培養學生探究歷史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符合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素質教育理念。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了解知識的途徑,不再僅僅依靠教師和課本,互聯網可以為其提供海量的學習資源,學生的學習方式進一步拓展,不再嚴格受限于時間和空間。因此,將信息技術與高中歷史課程結合,一方面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歷史素養,另一方面促使高中歷史教師不斷提高專業能力,積極探尋更多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手段,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歷史綜合運用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孝楠.論如何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高中歷史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4).
[2]張偉東,徐翠霞.對信息技術與高中歷史整合的深度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2(19).
[3]郭宏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高中歷史教學[J].社會科學期刊,2010(10).
[4]朱秀梅.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教學——基于多媒體學習的認識理論[J].社會科學期刊,2011(1).
[5]王玉祥.信息技術與高中歷史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備,2010(28):193.
[6]徐珊珊.高中歷史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6X):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