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赫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步伐加快,匯率的波動幅度和波動范圍的不確定不斷增加。在此背景下,研究人民幣匯率變動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關系變得愈發重要。有不少學者對人民幣匯率變化進行研究,但大多關注人民幣匯率變動給我國帶來的國際貿易的影響,少有關注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內部產業結構的影響。其中,郭寧寧(2012)通過協整檢驗和建立誤差修正模型來分析人民幣升值對FDI流入和產業結構優化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認為人民幣遠期匯率升值與即期匯率波動彈性加大都不利于我國FDI對產業結構優化積極作用的發揮??姾1螅?012)分析了產業結構調整對人民幣匯率的沖擊效應,認為產業結構調整是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一個重要來源并且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征。徐偉呈、范愛軍(2012)在勞動力市場動態均衡模型的基礎上,通過構建廠商利潤最大化模型,驗證了匯率變動影響產業結構調整的傳導機制,證明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能夠促進中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可見學者們對人民幣匯率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關系存在很大分歧。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利用2001—2017年省際數據建立面板數據模型研究了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各省份三大產業的市場占有率的影響,考慮多變量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盧萬青在切納里和塞爾昆產業結構演進模型的基礎上,引入人民幣匯率,研究人民幣匯率變動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作用,如式(1)所示:
其中E為人民幣匯率,Xi為第i產業附加值的市場占有率,Y為人均收入,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表示,N是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
本文在上述模型的基礎上,將時間序列數據拓展到省際面板數據,除人民幣匯率這一主要解釋變量外,還考慮了地區進出口總額、創新與研發等控制變量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以緩解遺漏變量過多而導致的內生性問題。如式(2)所示:
其中i和t分別表示地區和年份,PAit代表地區專利數,IEit代表地區進出口總額,εit為隨機誤差項,其他變量同上。
1.變量說明。根據上文構建的實證模型,本文涉及到的變量主要有產業結構、人均收入、進出口總額、人口數量、創新與研發、人民幣匯率。各指標的選取依據如下:
產業結構的衡量指標。產業結構以三大產業的構成為核心,分別用ZB1、ZB2、ZB3來表示三大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此外,用第二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與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之比來衡量產業高級化。
其它變量的衡量。采用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來表示人民幣匯率的變動;用《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的人口數表征地區人口數,人均GDP表征人均收入;地區國內專利申請受理量表征地區創新和研發水平,用統計年鑒中地區單位所在地進出口總額表示地區進出口總額。
2.數據來源。文中使用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環境統計年鑒》(2001-2017)、《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01-2011),中國 31個省份 2001-2017年的統計年鑒,部分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的統計描述
面板數據的估計模型有固定效應模型、隨機效應模型,本文運用Hausman檢驗來確定模型的選擇。根據豪斯曼檢驗的結果:當分別以第一產業的占比、第二產業的占比、第三產業占比、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比值表征的產業高級化為被解釋變量時,對應的面板數據模型分別為固定效應模型、隨機效應模型、隨機效應模型、固定效應模型。
1.基準回歸分析。本文運用上文選擇的面板回歸模型,所得的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從表2的回歸結果來看:人均GDP依然是影響產業結構的主要解釋變量,雖然所得到的人民幣匯率的系數不顯著,但是可以看出人民幣匯率變動牽動著三大產業的市場占有率。在最近的十幾年里,我國的產業結構正在逐步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過度,產業結構正趨于高級化進程。
表2 基準回歸結果
2.穩健性檢驗。為了檢驗實證分析的結果是否隨著參數設定的變化保持適當的穩健性,本文把地區進出口子總額和地區國內專利申請受理量引入上述回歸方程,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加入、兩個變量后,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三大產業的市場占有率影響雖不顯著,但是卻可以人民幣匯率變動卻可以引導產業結構穩健的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過度。
表3 穩健性檢驗結果
本文利用2000—2016年省級地區面板數據建立面板數據模型,證明了人民幣匯率升值會抑制地區的第二產業發展,促進第三產業發展,有利于地區產業結構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過渡,有助于推進我國產業結構的高度化進程。因此,政府要做好人民幣匯率改革,及時關注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影響,積極推進我國產業結構的高級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