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積芬 杜金萍
【摘要】兒童語言能力是幼兒成長的重要能力,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兒童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教學,特別是要充分利用教學方法,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借助看圖講述教學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養語言能力。要結合教學實踐,充分把握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本文將結合看圖講述教學的特點,充分發揮其優勢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關鍵詞】幼兒語言能力 ?看圖講述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026-02
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它是一種教學方法。然而,在幼兒教育系統中,其含義只從方法論的角度來揭示。這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受教育的對象,看圖講述已由一種教學手段上升為幼教語言教學體系中的主要內容,長期以來,一代一代幼教工作者帶著智慧在這個領域探索,以求卓有建樹。筆者愿意結合幾年來自己工作中的實踐,淺談自己對這個領域的一些認識和做法。
一、營造輕松愉快的語言交流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綱要》中指出“創造一個自由輕松的語言交流環境,養成傾聽孩子的習慣,培養語言理解能力,鼓勵孩子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并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因此,在看圖講述以及幼兒生活的各個環節,我們應該為孩子們創造一個環境氛圍,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心理環境,這樣每個孩子的語言能力會得到迅速的發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是讓他們學會溝通。日常生活中教師與兒童之間的對話是提高兒童語言交流和應用能力的最佳機會。我們要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鼓勵對幼兒發出的相應積極應答的師幼互動環境。由于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不同,并且語言的運用能力不同,我們應該引導孩子相互學習,相互提高。此外,教師應該多關心并鼓勵語言能力較弱的孩子,給他們留下講述的時間,提供他們多聽、多想、多講的機會,從而提高班級整體上的語言能力。
二、合理選擇圖片,有利于兒童觀察能力的發展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一個人的智慧應從觀察天上和地下的實在的東西中來,同時觀察越多,獲得的知識越牢固。”提高兒童的觀察能力不僅有利于科學研究,而且有利于幼兒思維和語言表達的發展。觀察能力的高低與幼兒感知故事對象的能力是一致的。因此,要做好兒童觀察對象圖片的篩選,以利于兒童觀察能力的發展。
首先,合理篩選為教學提供的圖片,由于年齡特點,幼兒集中注意時間很短,特別是在教學方面。孩子們不可能長時間坐著,看,聽,說話。在幼兒的本性中,對所有新事物都很感興趣,周圍的事物都可以引起他們的注意。但是,幼兒往往不能有意識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而看圖講述教學活動,是教師引導幼兒有意識觀察,教給幼兒一定的觀察方法,發展觀察能力的活動。因此,選擇一張能吸引幼兒注意力的圖片來進行講述教學活動尤為重要。應該指出的是,教師在選擇圖片時必須考慮內容是否有助于幼兒的教育(情感,能力,知識,健康等)。符合時代要求的健康主題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圖片的表現形式要具有藝術性,能激發幼兒看圖的興趣,有一定感染力。線索要單一,角色不宜太多,圖片中的角色形象鮮明,特征明顯突出,背景不宜復雜,結構布局勻稱,情節一目了然,色彩鮮艷協調,篇幅稍大。一般單幅圖為全開或二開紙,多幅圖為四開紙。幼兒園教材《語言》中比較經典的小班看圖講述的圖片,如《小貓在哪里》、《我和你一起玩》、《自己站起來》……涉及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圖片的講述中明白一定的道理,嘗試用獨白的語言把一件事說清楚,而目前在幼兒園中很受幼兒歡迎的《東方娃娃》中也提供了一些適合小班幼兒閱讀的小型圖書,里面有很多也適合用于看圖講述教學。
其次,對提供教學用的圖片做到分類提供,由易到難。根據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事物類型,我把它們分成植物類,如花、草、樹等;動物類,如兔子、烏龜、金魚、蝴蝶等;食物類,如薯片、糖、蘋果等;工具類,如:火車、汽車、自行車等;生活用品類,如,鍋、凳子、冰箱等等。這些都是幼兒能夠直接觀察到的,只不過在幼兒園中不可能所有的都能搬到課堂中進行實物講述。因此,我借助單幅的圖片供幼兒觀察,從外形特點、顏色構造、氣味等方面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幼兒并不需要一下子就完成一大段話的述說,只要能把幾個詞語拼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就行。如:紅色圓圓的蘋果真真香,我吃了一口,真甜等。
上述的是沒有任何情節的描述內容,幼兒觀察后直接描述就可,而有些圖片就是故事類的,一幅圖就說了一個簡單的故事,孩子在觀察后需要將畫面的信息在腦中建構一定的邏輯上的關系,也就是需要看看、想想再表達,因此,對于這樣的圖片教師的預設提問就顯得關鍵,它是引發幼兒觀察的過程,更是一個引發幼兒思維建構準備表達的過程。
三、分析圖意
1.理解圖意,分析主題。教師首先要仔細觀察畫面所反映的時間、地點、情節(人與人、人與事、人和環境間的關系);其次,根據情節和角色的動態想象角色說些什么,想些什么;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找出主題思想。2.分析重點、難點。在確定主題和講述范圍的基礎上,教師要分析哪幾幅圖是突出表現主題,在情節發展中起關鍵作用的,對這樣的重點圖如何引導幼兒講深講透;哪些圖是一般的,一般圖也應分析確定要講清什么,哪些可以一筆帶過;然后根據主次分配好每幅圖講述的時間。 ?3.分析要掌握的詞句。在分析圖意的同時,還要考慮通過觀察和講述,對幼兒語言培養上應提出什么新的要求。
四、設計提問環節
首先,這個問題應該與教科書密切相關,簡單明了,讓孩子都能有發言的權力。
在圖片處理活動中,教師提問的藝術對兒童的觀察,理解,想象和表達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這個問題也是教師引導幼兒積極探索的方法之一。在“看圖講述”活動剛開始,教師呈現圖片后,可采用直接的信息式提問,簡潔明了,用最短的時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對畫面進行粗略的觀察,獲取畫面提供的顯性信息,為講述活動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其次,提問要層層深入,積極互動,使幼兒會說。
隨著教學活動的推廣,在活動中,教師應抓住教育機會,根據孩子的觀察水平運用啟發性問題,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引導幼兒根據畫面提供的線索,層層深入,大膽表述,并要隨時把握幼兒的思維動向,重視思維清晰度,引導幼兒講得清楚、連貫、完整、有條理,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如大班講述活動《鼴鼠的皮鞋車》這個活動,圖片展現的是一個廢物利用的故事:一只破皮鞋,在小松鼠眼里一文不值,但是在勤勞、聰明、能干的小鼴鼠手里卻成了一輛漂亮的皮鞋車,它送小兔子上學,為小松鼠送松果……我及時抓住“破皮鞋變成皮鞋車”這條線索,提出適合幼兒能力水平的問題,并對幼兒的回答要以積極的態度應答,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形成積極的互動。
培養幼兒語言能力極為重要,必須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語言教師應該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在看圖講述教學中的引導作用,更好地起到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作用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周月華.如何在看圖講述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0).
[2]李惠榮.在看圖講述中有效提問之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J].山西經濟日報,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