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花
【摘要】低年級的小學生正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于他們而言,直觀的圖像、喜歡的動畫很容易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源泉。給寫話訓練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有利于學生以后的寫作水平提高。因此。訓練方法和訓練技巧顯得非常重要,而信息技術這種能將聲音、圖像、文字、動畫高度整合的科技,以它特有的五顏六色的色彩,配以聲情并茂的解說讓學生往往對知識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之外,還可以將教師的許多蒼白的語言變得具體生動,穿越時空將過去的情景以形象逼真的屏幕圖像和動畫演示進行形象化模擬展示,彌補現在城市孩子不了解農村,農村孩子對城市陌生的成長弊端。從而為學生的寫作打開廣闊的視野。實踐中證明,借用信息技術是強化學生的寫話訓練,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寫話訓練 ?直觀 ?挖掘 ?自身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102-02
新課改對語文教育的重視程度有目共睹的,語文作為自己的母語我們隨處可以學習,但要真正學好,仍需要從娃娃抓起,小學低年級的寫話訓練無疑為學生的聽說讀寫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循序漸進,讓學生做到想寫、能寫、會寫、樂寫。教師只有與時俱進,充分應用現代媒體技術緊緊抓住寫話這根主線,才能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其語文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也會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下面淺談自己長期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結合信息技術在寫話訓練中一些粗淺的做法:
一、借助媒體技術“聽一聽、問一問”喚醒學生寫話的欲望
讓學生動起來可以很好地發揮學生寫作的主動性,聽、問就是讓學生要有學習的動力。傾聽是學生學習的先導,信息技術除了提供了更具有感染力和磁性的聲音外,還給孩子們帶來了更多的表現自我的機會。為了吸引學生我把自己的講課內容錄制成視頻,學生就會產生新鮮感,然后告訴學生課后誰的句子寫得精彩,老師就給誰制作錄音讓大家聽,學生都渴望聽到和被別人欣賞自己的錄制聲音,于是,就紛紛努力爭取,這樣會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問一問”是老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理解、認識、掌握程度的法寶,是啟迪學生思維的導航燈,傳統的課堂多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問互答,而信息技術設置生動的卡通故事更能激發學生的寫話對話的情感,如:人教版一年級語文園地八的口語交際《咕咚》。為了讓學生介紹的全面具體、完整,學生觀看視頻后,我設計卡通小猴的提問:“和我一起到河邊的還有誰?他們干什么?心里想什么?”我先說說我當時在干什么,心里怎么想吧!以此來引導學生的思路順序,從而既激發了學生的寫話激情,也給出了寫作的范例。
二、借助多媒體或網絡技術展示形象直觀的實物,幫助學生理解和體驗生活,提高學生的寫話水平
低年級學生生活體驗和知識非常缺乏,讓寫作成為無本之源,無下鍋之米,而媒體技術就為解決這方面問題提供了最佳途徑。而生動形象、具體可感的生活情景不僅能喚醒他們的思維和對生活的理解。例如:“要求學生寫自己喜歡的美食”,我通過視頻把“炒菜、面食、糕點、特色小吃”等放在餐桌上展示給學生,學生的知覺、視覺、味覺一下被喚醒,很快地激發了學生交際的欲望。全體同學更好地看到實物,馬上看到它的顏色,形狀、聯想到味道等,于是,每個學生從色、形、味等自然地找到了寫作的素材,從而激發了他們的交流興趣;進而使學生溝通有條理,交際有順序,氣氛更活躍。同時,借助網絡視頻,打破區域和時間的限制,加強優質學習資源的交流,增強學生范文交流量,詞匯積累,素材收集,開闊視野。
三、挖掘學生自身的生活畫面,激發寫話興趣
寫話訓練的素材來源于學生的認知世界,學生對自己親身經歷的活動很熟悉,也有切身體會,許多孩子往往愿意寫,喜歡寫自己以及自己身邊的事,但對一些事常常在寫作時又無法選擇,而此時,老師用信息技術的便捷性,時空的自由性等特點展示出來,這樣,自然會很好地觸動學生寫作琴弦,現在,手機作為日常工具,也是每個成年人手中的掌上電腦,作為教師隨時用手機捕捉生活的精彩,善于搜集學生身邊的活動,或視頻或圖片,在寫作時制成課件,將這些作為拋磚引玉的影子,勾起學生的記憶,從而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比如:寫快樂的節日,展示“六一節”“國慶節”等視頻用來啟迪學生抒發自己思想的思維。將孩子們自身的生活與寫作借助信息技術很好地整合,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和思想描繪出獨特的內心看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是他們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過程。
四、巧借媒體技術的補白藝術,提高學生的寫話水平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寫作就如一個孩子處在剛剛走路的成長階段,如果給他一個幫扶的東西,將會對寫作大有裨益,而怎樣借助信息技術讓傳統的補白藝術更上一層樓,這是我們順應時代要求不斷探索的寫話教學新任務。
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是應用和寫作的基礎,因此,借助視頻畫面感性理解詞語是寫作的基礎。為了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漸漸”一詞時,我設計“……漸漸……”的補白格式,配以小葫蘆逐步長大動畫視頻,一邊出示畫面內容,一邊用彩色字體將“小葫蘆,長大”打到屏幕上幫助學生理解詞義,然后,學生馬上爭先恐后地喊出了“蘋果漸漸長大了;樹葉漸漸變黃了……”,這樣,學生無形中應用到視覺、感覺等的寫作和理解思路,很好的調動起了學生的感官。這也無形中對學生的理解詞語和應用詞語起到了雙管齊下的作用。
借助電腦的補白應充分發揮PPT的強大制作功能,在補白時配以動畫和實物圖片加深學生的印象,把老師提供的這一補白范例深深的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啟發學生學習到仿寫,如學習課文《荷葉圓圓》,我出示補白“……說:……是……”我借用PPT的制作效果應用“小魚和荷葉的圖片”配以進入和退出的動畫效果,選用不同的聲音刺激學生感官,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的印象。學生很自然的記住了:小魚說:“荷葉是我的雨傘。”很快仿寫出了:螞蟻說:“大樹是我的房子。”……顯然,挖掘信息技術的功能與傳統的補白藝術有著無法比擬的效果,它可以加大課堂知識容量,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發揮屏幕的學習媒體功能。
五、借助信息技術,提高看圖寫話的能力
小學低年級課本都是圖文并茂,但是學生看習慣了紙質的課本圖片,許多時候已經熟視無睹了,加之課本圖片無法縮放,集體學習操作不方便,我通過白板和投影等信息技術將這些畫面通過縮放展示在屏幕上,啟發學生學會整體和局部觀察和寫作,再指導他們重點寫作的畫面。初步讓他們明白重點、整體、局部的感性知識。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截取播放學生喜歡的動畫片的一部分作為寫作素材,如,我播放《熊出沒之過年回家》片段等,啟發學生寫,光頭強過年高興嗎?為什么?引導學生通過看圖,看視頻提高自己觀察和寫作水平的同時注意人物內心想法的思考。
總之,信息技術與低年級寫話整合,必須聯系學生的認知過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激發學生喜歡寫,教會學生巧妙寫。正如陶行知所說:“教育就像喂雞”,要吸引雞吃食,必須放上雞喜歡的食物。借用信息技術提高補白藝術,激發學生情感,帶領學生理解和體驗生活,都很好地給學生寫話訓練加進了喜歡的精神食糧。相信如果每位教師都能持之以恒,不斷創新,挖掘寫作和信息技術的整合點,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水平一定會有更大的突破和創新。
參考文獻:
[1]楊憲澤.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探討[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6
[2]楊利.計算機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應注意問題的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