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我國在提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下,其對于人才的需求與培育要求也隨之發生了相應變化。因此學校在培養產品設計人才時,也需要盡快轉變自身傳統人才觀,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基于此,本文將從闡明中國制造2025的基本內涵入手,結合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人才要求,針對如何創新產品設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簡要分析研究。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產品設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TB472-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33-0148-02
一、引言
在新時期下,各行各業乃至國家之間的競爭,均將人才競爭作為競爭核心,特別是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學校有必要盡快調整、創新產品人才培養模式,進而培養出更多與“中國制造2025”相符合的優秀人才。
本文旨在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相應理論參考,并為學校深入落實產品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工作給予一定的實踐指導與幫助。
二、“中國制造2025”的基本內涵及其人才要求分析
(一)基本內涵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在制造業深入貫徹落實強國戰略的一個大重要行動綱領。在“中國制造2025”當中,要求我國需要以創新為驅動、以保障質量為優先、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基本方針,同時需要堅持優化調整產業結合,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方針1。在基本原則中“,中國制造2025”要求我國政府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與引導職能,在堅持市場主導的基礎上,實現自主發展、開放合作。“中國制造2025”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上,對我國實現制造業強國建設之路進行了詳細描繪,為我國制造業實現升級轉型奠定了堅實可靠的政策保障。而“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提出,也對我國相關領域產品設計等方面的人才及其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人才要求
“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產品設計人才,首先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技能,包括能夠熟練掌握產品設計與制造、靈活運用各種先進設計理念與設計技術手段的能力。其次,要求產品設計人才可以充分利用其所學專業知識內容,在合理范圍內對其進行創新創造,探索更多全新的具有較高節能性的工藝流程。
因此,學校在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要求下,在培育產品設計人才的過程中,需要在繼續加強對學生產品設計專業學科的知識技能教育的同時,也應當高度重視對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培育其形成較高的工匠精神,可以在實際開展各項產品設計活動時,靈活運用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與設計理念,創新產品設計的工藝流程與方法,最終成為“中國制造2025”目標實現所真正需要的專業優質人才。
三、基于“中國制造2025”的產品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一)構建完善課程體系
在“中國制造2025”下創新產品設計人才培養模式,首先需要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構建完善的產品設計課程體系。
例如在第一學年,需以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為學生賦予初級學徒的身份,在完成相關理論課程課堂教學的同時,學校也需要積極開設關于產品設計相關的實踐教學課程,引導學生實現“學中做、做中學”。
在第二學年教師則需要將學生可以熟練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技能作為主要教學目標,此時學生的身份也將從初級學徒轉變為熟練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工作室”模式,幫助學生承接企業真實的產品設計訂單并將其作為教學任務。學生則需要在教師的適時指點與引導下,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充分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技能,按訂單要求完成產品創新設計,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并使得學生能夠在親自接觸企業訂單獨立完成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逐步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2。
在第三學年教師則需要將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與創業能力作為主要教學目標,一方面學校可在該階段安排學生直接進入訂單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使得學生可以真實接觸產品設計崗位,深入了解具體崗位工作內容與企業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根據其在企業頂崗實習中積累的設計經驗,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新創造能力,靈活運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如3D打印技術等,完成具有較高創新性的畢業設計,并直接在企業中對自身制定的產品設計方案進行實踐轉化,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較高實踐操作能力與專業素養的優秀工匠。
(二)深入發展校企合作
在“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下,學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時也應當繼續深入發展校企合作模式,建設虛擬與現實相互結合的智能工廠和實訓基地。為此,學校需要對現有各項優勢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并主動與當地和產品設計相關的企業進行協同合作,將企業優勢資源引入其中,根據企業、行業真實的生產流程對實訓基地進行統一規劃。同時按照企業真實工作環境,創設實訓教學情境,根據企業真實訂單設計教學任務。例如我校專門開辟了3D模型制作實訓室和211創意設計空間,并主動與本地多家知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系,以“工作室”的形式將企業實際項目融入教學實踐。學生可直接在實訓室中,運用現有的各項軟件和設備完成創意設計、效果圖制作等操作,并利用3D打印技術按照具體產品設計方案直接生產制作出相應的產品。教師與企業負責人則根據真實的產品設計要求、設計規范等對學生設計出的產品進行評價考核,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學生可以深入感受真實的企業環境、企業文化并了解具體的企業產品開發設計等工作內容,依托虛擬智能設計制造平臺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順利銜接,達到智能化設計制造的效果。
(三)優化產品設計教學
1.優選教學內容選擇
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創新產品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在對產品設計教學進行優化創新時,除了需要將現有的課程教材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外,還需要學校與教師主動將真實的企業產品設計訂單、產品設計項目等引入課堂教學中。教師則需要積極與企業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交流,了解真實的企業人才需求與產品設計需要,將企業對產品設計人才的職業能力需求、職業素養要求等作為主要人才培養目標。
例如在開展產品設計課堂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運用微課的教學方式,借助短小精悍的微課視頻,使得學生能夠在認真觀看視頻內容的過程中快速掌握基本的產品設計理念、設計方法、設計流程等相關知識內容。其次,教師可以依托現有的實訓室,同樣利用電子白板、多媒體等現代教育工具將企業真實的產品設計過程直觀展示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對整個產品設計流程進行認真觀察,從中深入感受和體會設計師們所具備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此外,教師還可以將真實的企業產品設計案例作為輔助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內容,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案例中的產品設計方案及其存在的優勢與不足等進行深入探究。集思廣益設計出更優的產品設計方案,使得學生能夠嚴格按照真實的企業產品設計要求、設計出真實的企業產品,由此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與專業能力,培養其形成良好核心素養。
2.靈活運用教學方式
除了采用傳統課堂理論教學方式外,在培養給予“中國制造2025”下的產品設計人才時,教師還需要堅持以項目為驅動的教學方式。如可以將教學內容和具體崗位任務進行深入融合,以企業的產品設計訂單和產品設計項目作為主要教學任務。將教學課堂與現場教學進行深入融合,為學生創設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要求學生在有效明確企業產品設計要求的基礎上,通過利用互聯網等渠道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并熟練運用所學產品設計知識技能,自主完成產品設計項目,并接收教師與企業相關工作人員的評價指導,實現產品設計的進一步優化3。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采用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方式,即通過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級別的產品設計大賽,學生在實際參賽過程中,也可以接觸學習更多其他優秀的設計理念、設計想法,了解更多獨到創新的產品設計工藝流程等。在賽教結合模式下,學生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自身專業技能,逐步形成良好核心素養,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自覺樹立起工匠意識,促進學生真正實現全面發展。
不僅如此,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國家對學生創新創業制定的各項優惠政策,由專業教師牽頭,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圍繞產品設計發展創新創業項目,如可以通過利用天貓等電商平臺,發展私人訂制的產品設計創業項目。在網絡中承接客戶訂單,根據客戶的實際需要,利用校內現有各項優勢資源,在導師的正確引導與適時指導下,順利完成產品創新設計最終獲得相應的經濟利潤。在此過程中,學生可持續深化所學產品設計專業知識,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激發其創新創業意識。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國制造2025”下,學校需要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專業特色等,努力建設完善的課程體系,繼續深入發展校企合作模式。同時加大對產品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創新力度,靈活運用項目驅動、賽教結合等方式,落實好產品設計人才培養工作,實現產品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在“中國制造2025”下的有力創新。
基金項目:寧波市教育規劃課題“中國制造2025”視域下高職產品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9YGH077。
注釋:
1浦毅“.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構建——以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為例[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4):1-4.
2李良軍,金鑫,朱正偉,等.融合創新范式下“中國制造2025”人才模型和課程規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4):18-24.
3曾小蘭.基于“中國制造2025”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變革[J].教育與職業,2017(1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