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要】大學物理課程中的電磁學教學中出現的兩個常見重點和難點,也就是高斯定理和電磁波的形成和傳播,討論了學生難以理解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電磁學 ?高斯定理 ?電磁波 ?傳播
【中圖分類號】G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170-01
1.引言
電磁學是大學理工科專業重要的基礎課,主要講解電磁場的基本現象和規律,從靜電場、穩恒磁場,到電磁感應定律、位移電流,最后總結歸納出麥克斯韋方程組。在教學中不僅要深入淺出析地講解并分析電磁現象,更需要闡明其背后的物理意義和實質,從而幫助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學好這門課程。
電磁學所涉內容寵大、理論嚴謹,在教學中學生難免會出現一些困惑、模糊、甚至錯誤的理解。本文以下針對電磁學課程教學中常見的兩個問題進行討論,供師生參考。
2.庫侖定律與高斯定理
庫侖定律是靜電場的一個基本定律,也是電磁學的第一個定量定律,描述了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借助庫侖定律,可以引入“場”的概念并推導出靜電場高斯定理。相比庫侖定律,高斯定理在數學形式上具備更普遍的適用性,可用于描述所有平方反比律,如引力、點光源等;同時,它不受點電荷的限制,在帶電體或運動電荷時也有效;另外,避免了r→0時的矛盾。大部分教科書在說明高斯定理的意義時,明確指出在庫侖定律不成立時,高斯定理仍然有效,因此高斯定理是關于電場的更普遍的基本規律。結論是正確的,但未免過于抽象,因為在一般大學電磁學課程中只講授了積分形式的高斯定理,并未引入場的旋度和散度等相關概念,不涉及運動電荷或隨時間變化的電場,也沒有這方面的例證,因此學生在對比理解上有很大的困難。
3.電磁波的激發與傳播
大學的電磁學課程中一般不涉及方程的微分形式和波動方程,因此在講解電磁波的激發時,只能定性地解釋變化電場與變化磁場的關系,但往往說不清、道不明。例如有些教材在討論變化的磁場激發電場時,通常采用“附近”或“鄰近”等字眼來描述被激發電場與變化磁場的空間相互位置,但這種解釋比較模糊。根據麥克斯韋方程及電磁波的波動方程,如果在 處的磁場隨時間變化,則僅激發 處的電場,其鄰近或附近的電場是由 處電場傳播而來,而不是由 處的磁場所激發;對于電場激發磁場亦如此。更一般地說,在非靜場情況時,有電場的地方就有磁場,有磁場的地方就有電場,它們相互激發,共同傳播,構成電磁波這一整體。
4.教學建議
簡單的做法是回避對這兩個問題的討論,這樣的好處是不會讓學生感到抽象和困惑,但缺少了統一性與完整性。可以根據學生的學識水平,在不額外增加教學時數的情況下,考慮適當地引入部分運動電荷所激發的電場、磁場內容,通過運動電荷來說明場的運動,說明高斯定理的普適性,并進而解釋電磁波的形成和傳播機理,這對學生進一步理解電磁場的基本理論,活躍學生思想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