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困生往往課堂參與度低,學習熱情低。對于學困生的轉化是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大難題。筆者在多年的《細胞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在利用角色扮演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該方法同樣適用于留學生教學。
【關鍵詞】角色扮演 ?學困生 ?留學生 ?學習積極性 ?細胞生物學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226-02
在大學里,有些學生由于之前的生物學知識儲備少,或者不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或者以往的不良學習習慣所致,會出現學習動力不足、學習集中力渙散、課堂參與度低、聽課效率差等問題,導致學習成績低下,甚至進一步喪失學習積極性,而成為學困生。轉化學困生是教育工作者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但又因缺乏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成了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的一大難題。類似的,一些留學生由于對新的學習環境不適應,或者受困于以往的不良學習習慣,有的同學也會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表現懈怠。筆者在六年多的《細胞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對轉化學困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在利用角色扮演調動學困生學習《細胞生物學》的積極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角色扮演,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分別扮演一定課程內容中的各種角色,從而通過各角色的語言、神態、動作、情感等等,去感受所扮演的角色,進而體會其中蘊含的各種知識和邏輯關系等。筆者的具體做法和體會是:
一、依據教學內容,分析角色數量和角色要求
首先,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尤其是涉及邏輯關系較為復雜,適宜用不同角色來呈現教學過程的相關內容,最適宜用角色扮演法來呈現。然后,依據教學內容再設定教學過程中角色的數量,以及對角色有什么具體要求,比如年齡、性別等等。
下面筆者就以克隆技術——多利羊的由來,來闡述具體的操作過程。
教學內容是:研究人員先將第一只綿羊卵細胞中的細胞核吸出去,使其變成僅剩細胞膜和細胞質;之后,從第二只母羊身上取出一個乳腺細胞,將乳腺細胞的細胞核注入上述卵細胞的細胞質中;隨后,給予電刺激,這樣就得到了一個含有新的細胞核的融合型卵細胞;再將這個特殊的卵細胞進行培養和誘導,使其分裂、增殖形成早期胚胎;然后把這個胚胎,植入到第三只母羊子宮內,隨著母羊的成功分娩,第四只羊——“多利”出生了。
依據上述教學內容,我們分析至少需要四位同學來進行角色扮演,當然最好是女生,因為上述內容涉及的羊皆為雌性。當然,適當的時候也可以選男生來男扮女裝,幽默一下,更能活躍課堂氣氛。尤其是在對留學生進行上述的男性代表母羊進行扮演時,平時沉默寡言的同學,也變得十分積極,也會賣力地表演,這更加活躍了課堂氛圍。
二、創設教學情境,選擇適宜的學困生進行角色扮演
筆者會依據課堂具體情況,選擇課上打盹、看手機、課下作業完成效果差或者平日課堂參與度少的學生,把他們叫到講臺前來,隨后簡單地給他們分配角色,之后把上述教學內容所涉及的科學過程簡單地講一下“戲”。然后提供給他們白紙、彩筆和記號筆等工具,讓他們把教學內容,由各自的角色,以具體參與人的方式通過語言和肢體動作等演示出來。并引導下面的同學積極指導和指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臺上的人慢慢就進入了角色,也不困了,也開始大膽表述了。起初老師只觀察,全由學生展現,必要時適當引導即可。對于極為復雜的案例,可以由教師按照任務關系,把這些角色之間的故事情節,依據他們所充當的角色講解清楚,然后再讓學生演示一遍,以加深理解。臺前的同學們努力地演示著,臺下的同學們也仔細地觀察或者積極地給予建議。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沒有再看手機的,也沒有打盹的了,都提起了精神。
三、提出問題檢驗教學效果,并對學困生的參與給予評述和激勵
角色扮演完了,筆者會在課堂高度活躍時,插上一句:“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那我看看你們看出門道沒?”,然后提問,比如問扮演第四只羊的同學:你覺得在“戲里”,從生物學的角度,你應該最像誰(哪一只羊)?以此,來激發她(他)的積極思考。隨后,再轉向其他扮演者,問:你們覺得呢?借此,引發其他學困生的認真思考。此處主要是考查學生對于染色體遺傳和細胞質遺傳之間的區別,往往學生只關注了由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改變而引發的遺傳問題,卻忽視了在細胞質中,也有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線粒體中,所引起的遺傳呈現為母系遺傳,因為后代(受精卵)中的大部分細胞質來自于卵細胞,精子所含的細胞質極少。此處的問題可以引發學生對于遺傳類型的思考,同時可以掌握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認知層次,以便教師能有針對性地調整后續的教學活動。
然后,在獲取他們的答案之后,再轉向觀眾席,問:你們覺得這是為什么呢?目的是進一步地引發學生之間的熱烈討論,期間老師可以適當提醒,精子和卵細胞各有什么特點。積極鼓勵學生走上前臺,依照各個角色來講解清楚來龍去脈,這樣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由其他同學(層次相對比學困生好)的解釋,來加深學困生對此問題的理解,因為學生之間的語言更有親近感和接受度;并且教師也好藉此把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
在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后,依據各學生的具體表現,予以客觀評述,以表揚和激勵為主,同時積極肯定學生的參與。幾次角色扮演之后,發現許多學困生會不必由教師點名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角色扮演活動中來,這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自信心,學習積極性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成績自然有所改善。
四、總結
學困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參與到了教師的《細胞生物學》教學過程中,以第一人物的身份感受教學內容,上臺扮演角色加深了他們對知識和邏輯關系的理解,在表演過程中,其他同學的指導和建議也能促進他們的學習。臺上的同學在角色扮演時,下面的同學也能更清晰地理解教學內容,同時臺下同學和臺上同學的積極互動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困生的課堂參與度,并能讓他們嘗到學習的甜頭,增加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同時教師的選擇也向他們傳達了一種關注,讓他們有被注意和尊重感,使他們覺得老師一直在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成長,也能增進他們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使學生能更有學習積極性。該方法應用于留學生的日常教學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是語言表達換成了英語,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甚至有些同學沒等教師點名就積極地跑到前臺來。運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在臺上臺下學生的互動過程中,不只調動了學困生和留學生學習《細胞生物學》的積極性,還增進了同學間,以及師生間的交流和了解,加深了情感,同時為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及時把握授課的難易程度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潘凌理,劉云建.高校學困生心理輔導轉化成功的個案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0):73-74.
[2]旦智草.角色扮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168.
[3]徐進利.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如何促進學困生的轉化[J].生物學教學,2008(9):26-27.
作者簡介:
王巖,山東單縣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任職于石河子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醫學遺傳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