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剛,魏永義,李玉蘭,于紅櫻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食品生物化學作為一門食品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是生物化學的分支學科,也是生物化學基本理論應用于食品加工、貯藏及檢測技術的重要基礎課程,對食品專業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以及將來從事食品加工、貯藏、質量檢測等方面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然而,在教學中發現,由于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內容抽象復雜,既涉及生物化學基本原理和過程,又涉及與食品有關的化學問題,導致很多學生感覺食品生物化學難理解、難記憶,知識點太多,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根據近幾年教學實踐,提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實踐和考核體系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以期提高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效果。
根據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結合企業崗位要求、國家職業標準,確定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對應的職業崗位群[2],主要有生物大分子制備、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和產品分析與檢測等方面(見表1)。通過基礎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常見生物分子(如蛋白質、糖類、脂類、酶等)分離、純化、鑒定、含量測定與合成等工作任務必備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通過本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生物化學的主要概念,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生物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表1 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對應的主要職業崗位群
我校食品營養系設有食品營養與檢測、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食品質量與安全管理等專業,它們的培養目標不同,為更好地服務于各專業人才培養,在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建設過程中,結合各專業特點,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分析職業崗位知識和技能構成,合理整合課程教學內容。例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和食品營養與檢測兩個專業,在食品生物化學學習中,“物質代謝過程”一直是學習的難點,對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專業,其培養目標是,能在食品、藥品、衛生防疫等領域從事與食品、藥品安全有關的技術或管理工作。因此,對該專業教學重點應側重糖類、脂類、酶化學和食品的色香味化學以及食品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分離和檢測技術等,這些都是與學生專業課程聯系更為緊密的章節,而沒有必要在物質代謝這一章上花太多時間,否則容易導致學生抓不住重點[3]。而對于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來講,為能使其對營養科學理論有深刻的理解,結合本專業教學目標以及學生今后發展方向,物質代謝是需要重點講解的部分,而其中又以葡萄糖代謝作為重中之重。
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有大量的化學反應和復雜的物質與能量代謝內容,學生普遍反映理論知識不易理解和記憶[4]。在教學中,可采用PPT、教學錄像等手段進行基本概念的講解。通過播放PPT、教學錄像等,將原來抽象、復雜的生化反應和機理,用圖像和動畫生動地表現出來,對于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可以制作微課等,方便學生進行翻轉課堂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對食品生物化學中很多相似易混淆的概念,可采取對比法進行教學,如生物大分子結構(DNA與RNA結構、蛋白質二級結構與DNA二級結構等)、概念內涵比較接近的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代謝過程(糖代謝、脂代謝等)、翻譯過程(原核生物的翻譯和真核生物的翻譯)等,通過對比分析便于學生理解記憶,也有利于學生對難點、重點的掌握[5]。
在生物化學教學中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分組討論進行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按照認識事物,掌握知識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逐步探究,層層深入[6]。如講授“糖酵解”時,提出問題:為什么劇烈運動后會感到全身酸痛?講授“維生素A結構與功能”時,提出問題:為什么人從光線較亮的地方進入光線較暗的地方時,開始看不清,過段時間后,又恢復視覺?講授“生物氧化”時,提出問題:為什么一氧化碳會致人窒息?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生物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生物化學不再是空洞的知識,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研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7]。學生可在實驗室進行一些探索性實驗,可以是自己設計的實驗、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食品生物化學課程中設置的實驗等。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自己進行實驗準備及具體操作。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查找原因,研究改進措施。教師在學生實驗過程中給予幫助和指導。開放實驗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平臺,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及實驗技能,有利于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理論知識與學科應用研究課題的融合是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有效途徑,一方面,以理論指導實踐,設計實驗項目,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實踐可驗證知識的準確性和真實性[8]。學生圍繞實驗內容,帶著問題從課本、參考文獻以及網絡等渠道了解學科領域及相關行業科技發展的信息,提高學生科學設計與評價實驗結果的能力。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科研經驗及實驗操作的關鍵點,加強師生互動[9]。食品生物化學實驗項目,如“天然活性物質黃酮的提取”“果膠的提取及凝膠特性”“果蔬加工酶促褐變的抑制”“酶對蛋白質水解作用”“油脂的乳化”等就是結合科研課題構建的實驗內容。開設的綜合性實驗,其過程貫穿著樣品提取、純化、定量分析及應用研究等環節,系統反映科學研究的全過程。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避免了傳統學科教育與實踐工作過程相脫離的現象,學生的綜合技能明顯提升,教學效果顯著,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過程相對輕松,教學滿意度也逐年提高,但課程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教學課時較少,特別是實踐教學課時數偏少,理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等。在后續的教學改革中,仍需進一步精選教學內容,基于工作過程導向進行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