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社會各個方面的高速發展,社會專業性技能人才的需求也產生了很大的一個缺口,產生了一種“用工荒”的現象,所以技工學校面對這樣的社會需求,更加致力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主要針對技能方面進行培訓,導致在培養過程中會理論和技能的發展不平衡,致使學生理論掌握程度較弱,在很大方面影響了學生和學校的綜合性發展,所以在新課改的浪潮下,學校和教師都應該注重理論和技能的平衡發展,做好基礎學科的教育工作,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技校數學;新課改;教學策略;分析
由于技校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培養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所以對于理論學習過于疏忽,導致人才發展的失衡。數學作為理論學習中比較重要并且難度系數又相對較高的基礎類科目,在技校的教學中一直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但其學習的成果又會對其他學科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應該積極改變教學方法,以適應綜合性人才培養的需求,做到層層影響,教師和學生都能把對數學的教學和學習重視起來。將數學的基礎知識應用于各個科目的學習當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本文結合數學在技工學校中的作用,分析其在教學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為更多技校的全面發展提供借鑒意義。
1.數學教學在技工學校中的作用
1.1有利于其他學科的教學與學習
由于數學科目的特殊性,作為一門基礎類學科,與很多的學科之間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技校的教學內容多數為理科或技術類專業,比如數控專業、計算機專業、電氣專業等,數學對于這些學科的作用尤為顯著,所以對于技校來說,數學在各個學科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老師應該對課堂教學方式加以改進,增強學生的數學能力,為更多學科的學習提供基礎。
1.2數學教學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
數學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不僅是理論和學科知識的掌握,更是自身能力的培養。數學學科具有嚴謹性和邏輯性強的特點,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幫助學生養成探究性的學習特點,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形成自我完善的思維能力。這些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的發展是有非常大的助益性的,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將數學的知識與自己所學的專業相聯系,促進知識的共同發展,也幫助自身全面發展。
2.當前我國技工學校數學教學出現的問題
2.1學生的基礎薄弱,信心不足,沒有學習興趣
進入技校是許多學生不能正常升學后而選擇的又一個發展路徑,由于初中或者高中的學習成績不理想,所以選擇了技校學習,所以這些學生的的理論知識基礎相對不高,知識儲存量也相對較少,有些甚至連基本的數學能力都沒有,所以學生在進入技校后,學習難度非常大。學習積極性也不夠高,甚至會產生厭學心理。本身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對于數學這一難度系數相對較高的學科,更容易產生望而卻步的心理。
2.2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效率低下
雖然新的課程改革要求在不斷的推進,但是面對技校這樣的群體,改革的步伐基本是停滯狀態,教師基本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基本上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內容枯燥表達形式缺乏感染力,老師大多選擇的教學方法就是大量的習題練習,然后老師進行題型講解,然后繼續做題,如此反復循環,導致學生完全沒有學習的興趣,課堂效率始終得不到提高。
3.提高技工學校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3.1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增強其自信心
許多選擇在技校學習的學生都是因為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按照正常的升學不能夠進入理想的學校,所以選擇技校的學習,發展自己特長的一方面。所以面對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老師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數學學習對于自己專業的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都不是很高,所以學生的信心方面還是比較好建立的,沒有強烈的對比,學生的學習心態至少不會很消極,所以老師應該多鼓勵,多幫助,讓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3.2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各個專業的實際出發
一件愛好的開始,很多都是由于興趣使然,學習也是一樣,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逐漸可以轉換為熱忱,能夠為學習提供長久的學習動力。由于技工學校的性質,學科范圍不是很大,基本上是幾個主打專業,所以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聯系本專業的學習內容,由于專業不同,對于數學教學的重點也不同,例如對數控專業的學生,三角函數、向量、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等內容就要作為重點內容來學,而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復數、概率論等內容則可講得簡單粗略一些,而對電子、電工類專業的學生,三角函數、復數、線性方程組等內容要講得深一些,透徹一些,立體幾何、解析幾何、排列組合等內容則可講得簡略一些。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定不同的講課內容,一方面便于學生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基礎。
3.3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多數為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的課堂模式效率極其低下,尤其是在技校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本身自我學習能力不高和自我學習的要求就很不明確,如果長期處于煩躁的學習環境之下,學生甚至會放棄數學的學習。所以老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態度,能夠深入同學之間,充分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學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想法,與學生之間盡量做到平等相處,亦師亦友,從而建立一種良性的師生互動關系。同時可以借助課堂提問這一有效的教學手段,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但是提問的內容和時機需要老師科學合理的安排,提問的難度要循序漸進,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啟發性,避免空問和套問,增加了課堂的啰嗦程度。
3.4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
技校的學生沒有選擇走正常的升學路徑,而選擇了技能性的學習,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學習成績的原因,但這并不代表學生所有的科目學習能力都不高,很有可能是因為偏科的問題而導致總體成績不高。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會顯現出一定的參差不齊,這就需要老師充分的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重視,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
3.5選用開放性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改的推進之下,數學教學也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講、聽、做模式,要加強實踐活動的訓練。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幫助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學習,比如在講應用類型題時,老師可以根據現有的生活范圍設定題目,如:建造一座圓拱橋,現在征集設計方案,要求每隔一定距離需要一根支柱,老師給出相關數據和求解數據,學生可以按照自我的想法展開設計,求得需要數學答案,這樣的開放性試題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結束語:
即使新的課程改革標準已經下發很久,很多的技校依然保有原來的教學態度,只重視學生的技能培養,面對這樣失衡的教育必然會產生失衡的結果,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不僅要培養綜合型人才,也要辦好綜合性學校。技校數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還需要更多的老師積極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盧薔.技校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分析[J].長江叢刊,2017,(23):279.
[2]陸靜,吳洋.職業學校數學教學中師生互動情況分析與策略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23):131,158.
簡介:蔡慶東,(1967—),男,漢族,籍貫福建莆田,大學本科,講師,數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