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小彬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建設,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想要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要求企業的管理層重視和管理風險,加強財務風險管控,防止企業財務結構失衡,控制、降低、警示和化解財務風險,更好地維護股東合法權益。
關鍵詞: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
1.財務風險類別與區分
財務風險主要為:資產質量風險、籌資風險、投資風險和對外擔保風險四大類。
1.1 資產質量風險:是指現有資產的變現能力達不到資產自身的賬面價值,而可能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具體分為:應收款項質量風險、存貨質量風險、固定資產質量風險三大類。
1.2籌資風險:指因債務籌資從事負債經營,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償債(或未來償還債務能力不確定),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1.3 投資風險:指長期股權投資項下核算的項目產生的投資報酬率達不到預期而可能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1.4 對外擔保風險:指企業給外單位(包括子企業)或個人融資進行的擔保行為,可能因被擔保單位(或個人)財務狀況不佳(或惡化)而帶來的償債風險。
2.財務風險管理控制策略
2.1應收款項風險管理
按月按帳齡逐筆實時建立應收款項明細備查帳、應收賬款分析匯總表及報告,收集歸類應收款項相關單據和憑據,對長期掛賬的應收款項應查明原因厘清具體責任人。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對企業客戶信用等級進行評定,對司合同履約的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督。
2.2存貨資產質量風險管理
按期對企業范圍內的存貨資產(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等)進行實地盤存,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盤盈、盤虧、毀損、有帳無物的存貨要查明原因,對企業現有存貨資產的質量和現狀要有準確的認識和深入的分析。
實時監控存貨實際占有量情況,若發生損毀、陳舊過時、市場售價低于成本,可變現能力低于賬面價值,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2.3固定資產風險管理
定期(每年至少一次)或不定期組織資產清查,對企業及所轄各單位范圍內的資產進行清查盤點,對資產的使用現狀和技術條件進行分析,對因技術落后、損毀或使用效率低下導致的績效已經低于預期的固定資產資產,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2.4籌資風險管理
定期依評判企業負債籌資的方式下,因資本結構不合理和現金流萎縮引起的到期不能償還本付息,或不能有效利用經濟杠桿原理而給企業帶來預期收益的風險,進行評估分析。
2.5投資風險管理
通過網絡系統實時掌握被投資單位的經濟業務運行動態,對被投資單位可能出現各類風險提前做出反應,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將風險的發生可能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6對外擔保風險控制管理
對外擔保,對被擔保單位的資信情況和償債能力作全面的調查,必要時需和被擔保單位簽訂反擔保協議,將企業的擔保責任降至最低限度。
3.設立風險控制管理量化目標
企業應設立風險控制管理量化目標,控制各類資產(或投資)的風險含量。
風險控制管理量化目標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高層管理者對風險控制的喜好,每年做出實時調整。
3.1資產質量風險管理控制目標
3.1.1應收款項風險管理控制目標:應收賬款增長率低于營業收入增長率;應收賬款周轉率低于5,設定為高風險區域;對18個月未回的應收款項,啟動法律清欠程序。
3.1.2存貨資產風險管理控制目標:期末存貨增長率低于營業收入增長率;存貨周轉率低于3,設定為高風險區域。
3.1.3固定資產風險管理控制目標:
企業長期閑置不用(或設備利用率低于5%以下)、淘汰、損壞的固定資產剔除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后,應控制在固定資產總原值的5%以內。
3.2籌資風險管理控制目標
資產負債率應控制在80%以下,否則為風險區域;應收賬款周轉率控制在5倍數以上,否則為高風險區域;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等比率也應在規定的安全范圍內。
3.3投資風險管理控制目標
對外投資額審批權限的行使必須在企業章程規定的范圍內嚴格執行;通過多種途徑監控被投資單位的生產經營情況,定期清理低效無效投資。
3.4對外擔保風險管理控制目標
擔保額不能高于被擔保單位的凈資產;擔保額不能超出董事會批準的最高限額;必要情況下必須和被擔保單位簽訂反擔保合同。
4.建立財務風險防范管理程序
財務風險防范管理程序分為:風險核實清查、風險過程控制和財務風險分析綜合報告三個階段。
4.1風險核實清查階段
建章立制,制定符合企業經營特點的合理風險政策、劃分財務風險范圍,明確職責,規范風險控制各項行為。
對企業各類資產(或投資)逐項進行核實認定,確保對企業財務風險現狀有“全面、真實、準確”的認識,必要時可聘請社會中介機構對相關資產(或投資)進行核實認定。
4.2風險過程控制階段
建立資產管理基礎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
根據企業各類風險控制的量化目標,實時監控風險程度,提出解決方案。
針對資產清查中暴露出來的資產及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實施長效管理。
4.3財務風險分析綜合報告階段
企業范圍內各類風險的現狀分析、風險評價、和建議措施及應對方案建議等。
通過綜合評價企業生產經營價值與風險,深入剖析其增值潛力與存在問題,為企業決策層正確理解和評價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和財務風險的等級,為高層最終決定具體應對措施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處理機制,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防范財務危機,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風險控制,加強資產管理,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宗海旭.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在財務風險管理上的應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8(26):131-132.
[2]吳正紅.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措施研究[J].經貿實踐,2018(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