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進
(銅梁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重慶 銅梁 402560)
兇險性前置胎盤(PPP)屬于臨床產科常見并發癥,是導致孕產婦在妊娠晚期出血、分娩期出血主要原因[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討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兇險性前置胎盤并胎盤植入的診斷價值分析。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自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且經臨床病理檢查確診的50例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的臨床資料。50例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最小27歲,年齡最大43歲,平均年齡為(33.20±3.50)歲,孕周最小29周,孕周最大39周,平均孕周時間為(35.30±1.35)周,均有剖宮產史,產前出血史有42例,流產史有8例。參與本次研究工作的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均配合完成本次研究工作。本次研究工作均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與同意。
50例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均接受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具體操作如下:實施檢查前,應囑咐患者多飲水,以使膀胱充盈狀態,并進行超聲檢查。檢查儀器均選擇生產于美國的GE VOLUSON E8型超聲檢查診斷儀器,條件選擇腹部凸陣探頭,頻率調整為3.5MHz~5.5MHz;操作者運用二維超聲進行仔細觀察患者的胎盤位置、胎盤厚度情況,胎盤內部回聲情況、胎盤后方間隙情況、胎盤植入子宮肌層情況等;接著,操作者運用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仔細觀察患者的胎盤后間隙情況、子宮漿膜膀胱界面情況、胎盤內部血流情況等;將所得數據以及超聲圖像結果、手術病理檢查結果、術后隨訪結果作詳細記錄保存,并使用MCNEMAR系數與KAPPA系數對兩種檢查診斷方法的一致性作觀察分析。
觀察分析50例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的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并通過MCNEMAR系數與KAPPA系數觀察分析兩種檢查診斷方法的一致性。
1.4.1 兇險性前置胎盤 兇險性前置胎盤的臨床診斷標準為:患者前一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為剖宮產,而此次妊娠,其胎盤附著于前一次妊娠剖宮產的瘢痕處,而且超聲檢查結果顯示為“前置胎盤”。
1.4.2 胎盤植入 胎盤植入的臨床診斷標準為:患者生產時進行手動剝離胎盤困難,而且胎盤取出后,患者子宮大量出血(或者患者產后胎盤殘留),而且經臨床病理學檢查結果顯示,子宮肌壁受絨毛組織侵入,符合臨床“胎盤植入”的相關診斷。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5.0處理分析所得的數據資料,使用MCNEMA進行檢驗組間計數資料,使用KAPPA系數進行檢驗所得結果的一致性,若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50例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經手術病理檢查分析,結果顯示,50例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中,有33例為胎盤主體部分位于前壁,有17例胎盤主體位于后壁;兇險性前置胎盤并胎盤植入共有32例患者,占64.00%(32/50)。
經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顯示,有27例患者為兇險性前置胎盤并胎盤置入,檢出率為84.4%;與經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的32例兇險性前置胎盤并胎盤植入患者比較,通過MCNEMA檢驗,結果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使用KAPPA系數進行檢驗兩組結果數據,結果顯示一致性好。其次,經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顯示,有4例誤診,有6例漏診,誤診率為8.00%(4/50),漏診率為12.00%(6/50)。
兇險性前置胎盤并胎盤植入為臨床產科常見合并癥,且對產婦的生命安全及生命質量造成較嚴重影響。兇險性前置胎盤并胎盤植入患者在產時容易發生產后大出血、產后貧血性休克,個別患者甚至發生DIC等,對母嬰生命安全均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及早檢查、及早發現,及時評估兇險性前置胎盤并胎盤植入,以給予臨床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參考輔助依據十分重要。
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知,通過給予50例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進行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與臨床病理檢查結果確診的32例兇險性前置胎盤并胎盤植入患者比較,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顯示,有27例兇險性前置胎盤并胎盤植入患者。運用MCNEMA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無明顯差異無臨床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方法的臨床診斷價值確切。而且,使用KAPPA系數對所得結果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其一致性較好。
綜上所述,臨床結合兇險性前置胎盤以及兇險性前置胎盤并胎盤植入的疾病特點、臨床癥狀表現,運用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以有助于提高臨床檢查診斷準確率,有助于臨床醫師制定科學性、針對性、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以及手術處理方案,從而有效降低產時大出血發生率,以及由此而發生的一系列不良并發癥,值得在臨床中加強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