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蓉 楊青
(松江區婦保所 山海 松江 201600)
婦女健康與我國人口整體素質具有密切相關性,且受婦女對相關婦女保健知識認知的影響[1]。近年來,我國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生活水平直線上升,生產生活方式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婦女健康也隨之發生改變[2]。為此,將廣大婦女對日常生活中保健常識的認知度提高十分必要[3]。為了解農村已婚育齡婦女保健知識的認知情況以及相關影響因素,本研究采用自制問卷對某地區的育齡婦女展開調查,報道如下。
采用系統抽樣的方式隨機抽取某地區532例農村育齡婦女為調查對象,年齡在21歲~5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96±6.18)歲,年齡在21歲~29歲、30歲~39歲、40歲~50歲之間的育齡婦女分別占28.00%(149/532)、53.57%(285/532)、18.42%(95/532);家庭月收入為1000元以下、1000元~1999元、2000元~2999元、3000元~3999元、4000元以上的育齡婦女分別占4.32%(23/532)、30.26%(161/532)、34.21%(182/532)、12.03%(64/532)、19.17%(102/532);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或者中專、專科以上的育齡婦女分別占4.32%(23/532)、28.00%(149/532)、47.37%(252/532)、20.30%(108/532);婚姻狀況為已婚、離異、喪偶的育齡婦女分別占89.85%(478/532)、7.52%(40/532)、2.63%(14/532)。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該地區的育齡婦女進行調查,信度為0.92,效度為0.91。問卷內容包括包括一般資料與婦女保健知識兩部分,保健知識內容包括產褥期保健、孕期保健、優生優育、計劃生育、婦科保健以及生殖教育這6項,各項均有7個條目,分別采用“是”和“否”的方式回答,錯誤計0分,正確計2分,總分為84分。問卷采用現場發放、現場回收的方式進行調查,若育齡婦女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則由調查員對其進行詢問,并將其回答記錄下來。一共發放調查問卷532份,回收有效調查問卷500份,有效回收率為93.98%。
采用SPSS19.0處理數據,計量、計數資料分別行t、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調查,育齡婦女保健知識各項中的產褥期保健、孕期保健、優生優育、婦科保健以及生殖教育得分分別為(8.15±3.25)分、(9.52±3.12)分、(9.26±2.35)分、(8.21±2.12)分、(9.42±3.16)分,總平均分為(45.08±11.05)分。
將育齡婦女相關保健知識作為應變量,將婚姻狀況、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年齡作為自變量,行多元性回歸分析顯示,婚姻狀況、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均屬于影響農村已婚育齡婦女保健知識認知度的影響因素,P=0.000、0.002、0.001。
本研究經研究顯示,育齡婦女保健知識總分為(53.29±11.05)分,可知該地區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的保健知識認知度還相對較低,有待進一步提高。其次,經多元性回歸分析顯示,婚姻狀況、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均屬于影響農村已婚育齡婦女保健知識認知度的影響因素,P=0.000、0.002、0.001。究其原因,具有較高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的育齡婦女能對社會輿論的相關信息進行快速捕捉,且獲取信息的途徑與方式多種多樣,自身理解能力更強,接受信息和新事物的速度更快,所以保健知識認識度也相對更高。婚姻狀況理想的育齡婦女能獲得丈夫的關懷較多,對下一代綜合素質具有更高要求,獲取保健知識的意愿更加強烈。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的保健知識認知度,可開展各種各樣的婦女保健服務,加強保健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將廣大農村婦女的保健知識認知水平提高;穩定農村婦女保健醫生隊伍建設,將婦女保健的服務能力提高。
綜上所述,該地區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的保健知識認識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應大力加強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