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遺俊 鄒霞(通訊作者)
(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院 重慶 404500)
隨著護理模式的不斷更新,目前臨床對高素質護理人才需求顯著提高,而護生在實習階段,能夠直接走進臨床,在此階段,如何做好帶教工作,提升帶教質量至關重要[1]。傳統的帶教模式已經被大量臨床數據證實并不能有效的提升實習護生的護理能力[2],為了提升我院護生規范化培訓中的帶教質量,本次研究創新性采用微格教學培訓模式,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及2018年于我院手術室進行實習的護生為研究對象,其中,2017年護生共50名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0例,女性40例,年齡范圍19~22歲,平均年齡20.5±1.2歲,采用傳統的帶教培訓模式;2018年護生共50名為觀察組,其中,男性11例,女性39例,年齡范圍19~22歲,平均年齡20.4±1.3歲,采用微格教學培訓模式。
1.2.1 對照組 該組護生采用傳統的帶教培訓模式。每10人為一組,分配一名帶教護士,在帶教護師的引導下,分別進入到各個科室進行參觀學習。每位帶教護士需為護生詳細講解不同科室里,護理人員所應做的準備工作及其重要性,并為患者進行示范操作,包括留置針穿刺、心肺復蘇、手術器械的清點等,按照實習大綱要求,出科前進行理論及操作的考核。
1.2.2 觀察組 該組護生采用微格教學培訓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從工作經驗在10年以上的護理人員中選出一名總帶教,主要對護生及其他帶教的護理人員進行工作指導及監督;②根據實習內容的不同,分為基礎知識組,實踐操作組以及整體護理組,每組15~17人,各設兩名帶教的護理人員;③在正式帶教前,每位帶教老師根據帶教內容的不同需制作各自的帶教計劃以及預期目標,總帶教進行審核指導;④每一組的課程設置為5個課時,分別于星期一及星期五下午開始授課,在為基礎知識組進行授課時,應為護生整體介紹不同科室的結構布局,強化護生的無菌意識并告知各項操作操作時無菌的重要性;⑤實踐操作時,共設置留置針穿刺、心肺復蘇、洗胃及危重患者搶救護理四種常規護理操作,以小組的形式反復觀看操作錄像,并進行操作練習,讓學生各抒己見,互相探討問題所在,在小組無法解決時,帶教護士應及時為護生進行答疑解惑,并親自示范規范操作;⑥整體護理時,以3~4個人為一個小組,帶護生親自感受手術前,手術過程中以及手術后護理人員所需做的護理工作;⑦于實習培訓結束后,評選優秀帶教護師及優秀護生。
①采用自制帶教滿意度調查表,每位護生匿名填寫,指標包括十分滿意(>85分),一般滿意(70分~85分),不滿意(<70分),總滿意度%=(十分滿意+一般滿意)%[3];②每組護生的實習結束后出科考試成績,包括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操作
采用常規帶教培訓模式的對照組護生中,出科理論成績為80.43±2.34,實踐操作77.78±3.33;采用微格教學培訓模式的觀察組護生中,出科理論成績為92.89±3.21,實踐操作88.99±3.21。觀察組護生的出科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微格帶教培訓模式對提升護生培訓質量效果顯著,兩組數據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并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采用常規帶教培訓模式的對照組護生中,帶教滿意度為80%(40/50),其中十分滿意20例,占比40%(20/50),一般滿意20例,占比40%(20/50),不滿意10例,占比20%(10/50);采用微格教學培訓模式的觀察組護生中,帶教滿意度為96%(48/50),其中十分滿意30例,占比60%(30/50),一般滿意18例,占比36%(18/50),不滿意2例,占比4%(2/50)。觀察組護生帶教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微格教學培訓模式對提升護生帶教滿意度效果顯著,兩組數據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并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臨床對護理要求的提升,培養新一代的高素質護理專業人才已經稱為臨床護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微格教學培訓模式是近年來臨床中新提出的一種帶教模式[4],因具有“訓練課題微型化,技能動作規范化,記錄過程聲像化,觀摩評價及時化,被廣泛應用于臨床[5]。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微格教學培訓模式,將個人的學習模式轉化為小組式的團隊學習模式,采用錄像視頻教學與護師示范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其操作能力。結果,觀察組護生出科成績及帶教滿意度均顯著提升,表明微格教學培訓模式確有效果,且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微格教學培訓模式在護生規范化培訓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顯著提升護生的理論知識掌握度及操作能力,并提升帶教滿意度,提升醫院的整體帶教質量,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