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智敏
(湖北省鄂州職業(yè)大學醫(yī)學院 湖北 鄂州 436000)
意外傷害屬于突發(fā)事故,意外事故,傷者本身并不愿意受到傷害,但是受各種無法預測的因素影響,造成人體健康損害[1]。比如交通意外、食物中毒、自然災害以及溺水、跌倒等等。現今,國內外有關意外傷害的流行病學研究比較多,但是多數集中在老年人、學齡前兒童或是青少年等等。近兩年來,才有部分關于在校大學生的研究問世。大學生處于人生最活躍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學生們擁有最多的自由,面對的是全新的環(huán)境,與社會正式接軌。但是,這個階段中,意外傷害也是無法避免的一個現象。本研究分析了2018年—2019年一學年鄂州大學生的意外傷害現狀,現總結報告如下。
2019年3月進行抽樣調查,利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鄂州職業(yè)大學各個學院大一至大二的學生中隨機抽取在校學生554人,發(fā)放自制的大學生意外傷害調查表進行相關調查。其中男性232例,女性322例;年齡在16歲~20歲,平均年齡(18.2±0.5)歲。本次發(fā)放調查表554份,收回調查表554份,回收率為100%。
調查方法:調查鄂州職業(yè)大學的554位大學生2018至2019學年上學期的意外傷害發(fā)生情況。調查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所在院系、所在年級、家庭情況、父母文化水平、飲食習慣、生活作息以及體育鍛煉等等共20項內容。意外傷害情況在而包括這一學年中發(fā)生的意外傷害類型、對于意外傷害的認識、對意外傷害知識的了解來源、對意外傷害曾采取的預防措施等內容。在調查過程中,調查員現場為大學生講解如何正確填寫調查表,確保大學生所填內容均有效。所有調查員事前經過培訓,了解調查的意義與目的,能夠在調查過程中為大學生解惑,讓大學生明白調查的原因。
應用EpiData 3.0數據錄入軟件審核、整理所收集的各項資料,由本科兩位數據管理員獨立錄入,并建立相應的慢阻肺合并輕度認知障礙調查數據庫。再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結果顯示,2018—2019學年上學期中,共有200名大學生出現意外傷害,男女學生之間的意外傷害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不同年級學生的意外傷害發(fā)生率(大一發(fā)生率最高)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意外跌倒發(fā)生率最高(P<0.05)。調查大學生對意外傷害的認知,六成以上的大學生基本了解意外傷害。其中能夠主動預防意外傷害的大學生共30名。見表。

表 鄂州大學生的意外傷害調查結果
近年來,意外傷害發(fā)生率不斷上升,意外傷害能夠發(fā)生在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中。但是,有研究[2]發(fā)現,意外傷害的高危人群不僅僅是學齡前兒童,在校大學生更是意外傷害高危人群中的主力軍。該研究[3]認為,在校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學習壓力驟然減輕,有更多的時間出門玩樂,接觸新鮮事物。再者,多數大學生所讀學校并非本地大學,而是外市、外省大學,大學生們出門幾率、活動量明顯增多,意外傷害也隨之增多[4]。
本研究對鄂州職業(yè)大學的554名大學生進行了調研,從中發(fā)現性別與意外事故的發(fā)生率無明顯關聯。但是,年級不同的大學生意外傷害發(fā)生率也不一致,本研究中大一學生的意外傷害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大二。原因分析:大一學生初入校園,對于校園內外的事物、景象有著高額的好奇心[5]。這個階段中,出門幾率大大增加。再者,大學校園比中學校園大得多,校園內人流量也大、階梯多、植物多、運動場地大等等,大一學生很容易在探尋過程中發(fā)生意外傷害[6]。
研究顯示,發(fā)生意外傷害的200名大學生中,意外跌倒發(fā)生率最高,交通事故其次。原因分析:大學校園面積大,臺階多,學生起得晚,趕著上課或是下課急著去食堂買飯、食堂內地板太滑、冬日寒冷,地面光滑等原因都可能造成意外跌倒。大學校園內車流量變多,校園外車流量更多,學生在出門過程中,隨意橫穿馬路或是沒有注意背后來車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
研究顯示,554名大學生對于意外事故的認知度都處于基本了解的水平。但是能夠運用意外事故知識主動預防意外事故的學生僅有30名。由此可知,在校大學生雖然對于意外傷害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與認知,但是多數大學生并沒有主動預防意外傷害的意識,存在明顯的僥幸心理,并不認為意外傷害會降臨在自己身上。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主人,也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主力軍。但是,我國大學生進入陌生校園,急于探索,但是自身的意外傷害預防意識并沒有提高,并沒有重視身邊的意外風險因素。因此,在校園生活中,很容易發(fā)生意外傷害,學生們應該加強對意外傷害事故的重視,主動了解意外傷害預防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預防能力,減少身邊的風險因素,在校園中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鄂州大學在校大學生的意外傷害發(fā)生率較高,大學生們自身意外事故防御意識較低,學生們應該加強意外傷害教育,減少意外事故的發(fā)生率,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