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梅方
(成都市溫江區人民醫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數字設備被廣泛應用于醫療領域,尤其是搶救生命的手術室。通過實驗室的數字化應用,能夠建立一個更加直觀的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醫護人員也可以更加有效和實時的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征,實施更加精確的手術[1]。同時,可以采取實時交互的形式進行遠程演示、教學,并對手術進程進行監控和儲存,對手術室的人、財、物進行統一調度和管理的一整套解決方案[2]。
以中文關鍵詞“數字化、醫院、手術室、應用效果”為關鍵詞檢索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Elsevier、SpringerLink、Wiley&Blackwell、Science等英文文獻數據庫。
1.2.1 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包括普外科手術室、神經外科手術室、泌尿外科手術室、胸外科手術室、骨科手術室、耳鼻喉手術室以及婦產科手術室的患者。
1.2.2 干預措施 對照組手術室未采用數字化系統,實驗組采用一種或多種數字化系統:包括安全門控系統、設備集中控制系統、手術麻醉信息系統、視頻傳輸系統、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3D打印技術等。
1.2.3 結局指標 1)手術精確性;2)手術時間;3)術后并發癥復發率;4)患者遠期生存率;5)手術花費。
文獻由2位研究者獨立進行檢索和收集,并根據Cochrane系統評價手冊5.0推薦的質量評價方法,從分配方法、隱藏方法、盲法等方面進行質量評價與分級。
采用RevMan5.3軟件分析,用森林圖展示結果,用OR和平均差作為合并統計量,計算其95%可信區間(95%CI)。
初檢出相關文獻306篇,剔除重復文獻、排除非臨床研究、明顯不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獲得118篇文獻,初步納入47篇文獻。進一步閱讀文獻全文并進行質量評價。
根據Cochrane系統評價手冊5.01,由2名研究者獨立對納入的18篇文獻進行質量評價和分級。納入的18篇文獻均為A級。
以手術精確性及手術時間為例
2.3.1 手術精確性 共納入9項研究(圖1)評價數字化系統應用于手術室中對手術精確性的影響。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數字化系統在手術室中的應用有利于提高手術的精確性(P<0.0001)。

圖1 數字化系統應用于手術室中對手術精確性影響的Meta分析森林圖
2.3.2 手術時間 共納入4項研究(圖2)評價數字化系統應用于手術室中對手術時間的影響。經異質性檢驗,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顯示,數字化系統在手術室中的應用與常規手術對手術時間的影響無顯著差異(P>0.05)。

圖2 數字化系統應用于手術室中對手術時間影響的Meta分析森林圖
數字化手術室以手術室為核心,能夠實現術前、術中、術后的臨床管理;創建符合國家規范的數字化工作流程;可以實現手術信息報表生成、查詢、統計、分析的電子化;數字化手術室較好的滿足了醫院的需求。它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再開發性強。醫生能夠獲取病人手術的全面信息,并實時儲存在系統中,并能滿足各科手術和領域的要求,新的設備也可以擴展到系統中,減少了醫院的重復投資,提高了醫院的經濟效益。因此,本文收集分析了數字化系統應用于手術室效果分析的臨床試驗,對此進行Meta分析,以期所得數據為臨床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