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 張暢玲
(油市中醫醫院 四川 江油 6217OO)
通常在實驗室中,用于生物醫學檢查的物體是復雜的,相對較大的。動物和人類都與各種微生物和致病病毒有關。在當今時代,生物醫學實驗室在醫學界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承擔著分析和研究各種生物因素對人體健康影響的重要任務。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醫學實驗室中,對相關人員的操作和各種過程的要求相對較高。如果操作不當,甚至會導致感染的發生,因此做好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醫學檢驗實驗室標本來源于病人的血液、體液、組織液以及排泄物等,這些標本內含致病性病原體,如各種細菌、病毒、螺旋體等,是潛在的重要生物感染源,檢驗過程中的任何非保護性接觸都有可能導致實驗室中的生物安全危害。
很多醫療機構在進行醫學檢驗的過程中,都存在著控制意識淡薄的現象,嚴重影響醫學檢驗控制效果,導致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大幅下降,從而使醫療事故的發生概率大幅提升。當下,醫療機構內出現醫學檢驗質量控制意識淡薄的主要原因為:(1)沒有健全的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制度。很多醫療機構內都沒有制定專項的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制度,檢驗人員在實際檢驗的過程中,沒有制度的約束,從而導致控制效果大幅下降,進一步影響醫學檢驗質量;(2)檢驗工作者沒有較強的檢驗質量控制意識。在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工作中,檢驗工作者發揮著最重要、最關鍵的作用,而在實際檢驗的過程中,很多檢驗工作者都存在著質量控制意識不強、容易粗心大意等現象,嚴重影響醫學檢驗質量,提高醫療事故的發生率。
醫學檢驗實驗室檢驗儀器多,實驗完成后如果未對相關儀器嚴格消毒、清潔,能夠導致設備使用效率降低、管理工作混亂、生物不安全因素多,所以清潔是醫學檢驗實驗室的首要工作之一。檢驗實驗室每天會接收各種各樣的檢驗樣品,為了避免細菌傳播和滋生等問題,檢驗人員必須對實驗室的儀器、檢驗工具、設備等進行深度清潔。實際工作中檢驗人員對實驗室清潔工作重視不夠,出現了檢驗設備后用后未進行消毒處理,滋生了細菌現象。
實時監測生物安全風險因素能夠及時發現存在于醫學檢驗實驗室中的安全隱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檢驗人員需要提高自身對生物風險因素的敏銳程度,以便能夠科學的識別各種類型的生物風險,準確找到風險源頭,以采取針對性的生物安全防護措施。檢驗樣本采集、樣本運送、樣本檢驗過程、樣本菌的傳播,是發生生物安全風險事件的主要環節。因此需要對檢驗樣本的傳染性、細菌的傳播途徑、細菌的穩定性、設備應用風險等內容展開相應的風險評估。針對檢驗過程中面臨的生物安全風險因素,進而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
醫療機構應當加強對醫學檢驗人員的培訓與教育,不斷培養他們的醫學檢驗質量控制意識,使其能夠對檢驗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因檢驗質量控制不合理而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的現象發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障醫學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及可靠性,才能為臨床醫生的診斷提供可靠依據,從而避免誤診現象的發生,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概率。
在規劃建立新的醫學檢驗實驗室或改建實驗室時,首先要做好布局設計。從實驗室分區,電壓要求、電源安全、通風系統、網絡分布、廢物通道、廢水處理到人員的安全防護設置,均需進行周密的思考,以便更有效地實施實驗室各項安全防護措施。另外,在實驗室中設置安全柜,DNA(RNA)的提取工作、標本離心之后的去蓋工作、病原標本的接種工作都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進行操作。在基因的擴增實驗室中、血清體液標本的離心區域中、臨床微生物實驗室中以及具有強污染的實驗室中,都必須以BSL-2實驗室為建造依據進行設置。
醫學檢驗實驗室的各檢驗儀器使用效率,直接影響到生物安全,尤其是微生物與免疫學實驗室中的各種低溫冰箱、培養箱、試劑冷藏箱、洗板機、高壓滅菌鍋、酶標儀等的清潔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設儀器的使用安全性。所以,在要結合相關設備的清潔、消毒規范,對其進行嚴格的處理,以實現菌種的安全管理。同時,實驗室的清潔消毒工作,還需要符合生物安全的相關要求,并嚴格遵守先消毒后清潔的原則,對實驗操作臺以及各種儀器進行徹底的消毒。此外,在每次實驗前后,也要對所使用的的各項設備與儀器進行嚴格的消毒,并每周進行一次全方位的徹底消毒。在消毒過程中,可采用液體消毒、紫外線燈消毒等方式進行,并嚴格按照生物安全的要求進行,以確保實驗室生物安全。當然,也要注意加強對廢棄物處理工作的重視度,尤其是攜帶有微生物、病原菌的實驗廢棄物,不可作為普通的生活垃圾處理。對于免疫試驗室所用到的各種陽性血清標本器械,還需要按照相應比例的消毒液予以浸泡,再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以確保器械無污染。
從事生物檢驗工作的檢驗人員,需要具備安全意識和生物安全防護知識,才能從根本上降低醫學檢驗實驗室的生物安全風險因素,保證實驗室及檢驗人員的安全。所以,醫院要定期對相關檢驗人員進行培訓,組織安全宣講活動,不斷提高檢驗人員的安全意識,使檢驗人員明確檢驗工作的性質以及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護意識,通過實施生物防護措施確保自身的安全。宣教各種規章,使檢驗人員牢記各項安全防護措施,確保各項實驗安全展開。另外檢驗人員在檢驗實驗室工作和檢驗過程中的操作要遵守規范,進入實驗室需要穿戴隔離服,遵守檢驗規定和檢驗流程,及時對設備進行消毒處理。在進行細菌性檢驗和實驗時,檢驗人員的生物安全防護工作更要做到位。要不斷加強操作者的無菌理念,督促其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確保各項操作按規范要求展開,并嚴格控制各項流程。
在實驗室中,定期評估和監測生物安全風險等相關因素是保證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手段。實驗的實時安全監控可以保證安全問題的及時發現,并進行相應的預防和控制。在這一過程中,檢查員應有效識別各種生物危險因素,對生物危害的主要來源有詳細的了解,加強監督,優化管理,杜絕生物檢查(收集、運輸、監測和處理)過程中的傳播。在這一過程中,應在實驗室檢測過程中定期進行嚴格的風險評估。第一,對實驗樣品的傳染性和穩定性進行監測;第二,對微生物和病毒傳播途徑進行風險評估;第三,對設備設施進行定期檢測、風險評估和安全風險分析,以減少生物風險因素對醫學檢測的影響。同時,應根據相關風險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
綜上所述,在醫療事業持續發展的形勢下,醫學檢驗實驗在臨床醫學中的地位也在逐漸提高。所以,醫院要不斷完善醫學檢驗實驗制度,切實提高檢驗人員的專業意識和水平,以形成對檢驗人員的行為約束,在規范醫學檢驗實驗流程的同時,提高醫學檢驗的整體水平,推動我國醫療事業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