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蓉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江北院區新生兒監護科 江蘇 南京 210048)
患兒,于某某之子,男,5分鐘,住院號0101216015。患兒系G2P1,母孕29+2周,因“宮頸機能不全、先兆早產”于我院順產娩出,產前予地塞米松10mg 靜推一次促胎肺成熟,產時羊水清,量中等,臍帶、胎盤無異常。出生體重1.2 9kg。患兒生后有呻吟,伴吐沫,心率低下,約80次/分,面色青紫,肌張力低下,哭聲不暢,Apgar評分1分鐘6分,予保暖、吸痰、胸外按壓、氣囊加壓給氧等處理,患兒心率上升至100次/分以上,5分鐘評分7分。請我科會診后,于2018-12-14 20:54收住我科。體格檢查:體溫:35.5℃,脈搏:146次/分,呼吸:56次/分,體重:1.2 9kg,身長:39cm,頭圍:28cm。神志清,反應一般,哭聲不暢,早產兒貌。入科后予保暖、吸痰、氣管插管、豬肺表面活性物質氣管內注入,大劑量氨溴索促進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生成,頭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維生素K1預防出血,靜脈補液營養支持等治療,CPAP輔助呼吸。入院第六天患兒突發呼吸暫停,血氧下降至60%,伴心率下降至100次/分以下,予胸外按壓及氣囊加壓給氧,30秒后無自主呼吸,自口鼻腔涌出大量鮮血,吸痰吸出大量血液,予氣管插管,腎上腺素氣管內滴注,留置胃管,自胃管內抽出大量血液,予去甲腎上腺素洗胃,凝血酶靜脈推注及胃內保留,生理鹽水擴容,碳酸氫鈉糾酸,呼吸機輔助呼吸,經搶救后患兒生命體征正常,搶救成功,后于我院NICU繼續治療。
新生兒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兒期常見的急癥之一,臨床上以嘔血和便血為主要表現,近年來文獻報道新生兒消化道出血多為應激狀態誘發的消化道潰瘍所致[1],該患兒早產合并有窒息史,更易發生應激性潰瘍而導致上消化道出血,因此須采取如下搶救及護理措施。
搶救及護理措施:①立即入輻射臺保暖,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阻塞氣道,吸痰,吸出大量新鮮血液。②配合醫師進行氣管插管,呼吸氣囊正壓通氣,同時以1:3的比例進行心肺復蘇。③氣管插管內滴注1:10000的鹽酸腎上腺素0.3ml,留置胃管,自胃管內抽出15ml血液,予去甲腎上腺素1ml加入9ml生理鹽水洗胃,洗胃時注意保持進出液量平衡,回抽力適中,必要時旋轉胃管,避免用力過大損傷胃黏膜[2],反復清洗,直到抽吸液清晰。洗胃后予凝血酶0.5u靜脈推注,0.5u胃內保留。④急查血氣、血常規、輸注懸浮少白細胞紅細胞補充血容量,靜脈輸入冷沉淀,加快凝血活酶的形成速度,進而達到加速凝固血液,快速止血的效果[3]。⑤給氧:予呼吸機輔助呼吸,設定呼吸機參數,使患兒血氧維持在90%以上。⑥禁食:禁食是新生兒消化道出血處理中的重要措施,為了避免負壓引流加重胃黏膜出血,用藥后將胃管拔除,未進行胃腸減壓。⑦注意保暖:由于出血,機體代謝功能差,容易導致體溫下降,應每2h測體溫一次,使患兒體溫維持在36.5~37.5℃,以減少氧耗,以防心腦等臟器的血流量進一步減少[4]。⑧口腔護理:由于出血后口腔含有殘留血液,為細菌生長創造了條件,同時抗菌素的使用,容易引起口腔內的二重感染,因此須做好口腔護理,用2%的碳酸氫鈉清潔口腔每天3~4次。⑨預防院感: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加強手衛生,限制探視人員,加強皮膚、臍、臀部護理。⑩安撫:禁食中的患兒進食欲極強,絕大多數情況下,強力鎮靜也難以平息饑餓引起的哭鬧[5],嚴重哭鬧引起血壓較大波動,加上患兒自身凝血功能障礙,易引發或加重顱內出血,因此,禁食中安撫尤為重要,將蘸有10%葡萄糖水的長棉簽放入患兒口中讓患兒吸吮,能起到很好的安撫作用。
這例消化道出血的新生兒經過臨床急救及護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當新生兒出現缺氧、窒息、感染等癥狀時,易引發應激性潰瘍,使胃腸道血流灌注減少,對胃腸黏膜造成損害。新生兒出現消化道出血的癥狀時,我們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患兒洗胃、止血等急救措施,同時補液、輸血、以補充血容量。搶救后的護理工作更為重要,應做好保暖工作,加強口腔、臍、臀部等皮膚護理。禁食做好新生兒安撫工作,減少哭鬧加重出血。若有重癥感染、窒息、缺血、缺氧等并發癥應給予有效的治療措施,以起到預防和減少消化道出血的目的。綜上,給予新生兒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能大大的提高搶救成功率,促進患兒病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