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彬 羅幫永 羅小平 羅朝梅 張 毅
(重慶市綦江區農委 重慶 綦江 401420)
黑山羊生態養殖是綦江區打造山地特色畜牧產業的主要部分,也是綦江區推廣山羊生態健康養殖、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綦江區于近年大力推廣黑山羊養殖,不斷提高山羊生態養殖技術水平。當前,畜牧業正處于著力推進現代綠色生態畜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重要階段,筆者結合綦江區實際,現將主要技術環節總結如下。
1.1 綦江區重點推廣養殖黑山羊。黑山羊大都喜歡在山上放養,使羊肉肉質緊實、細膩,牧草的多樣性為羊群提供了豐富的飼料資源,決定了黑山羊肉的特定優良品質。黑山羊體格中等,體軀勻稱,略呈長方形。頭呈三角形,鼻梁平直,兩耳向前傾立,公、母羊絕大多數有黑山羊角、有髯,公羊角粗大,呈鐮刀狀,略向后外側扭轉,母羊角較小,多向后上方彎曲,向外側扭轉。羊肉肉色鮮紅,有光澤,脂肪白色,肉細而緊密,有彈性,肉質鮮嫩,膻味輕,煮沸羊肉熟透而不爛。
1.2 黑山羊肉是山羊中味美、營養價值高的綠色優質肉品,具有滋陰壯陽、抗寒、提高身體抗病力等特別效果。通過對綦江區的養殖條件進行論證和實地勘察,發現無論從地理條件、氣候環境還是飼草資源上來看,建立黑山羊繁育養殖基地,規模化養殖黑山羊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1.3 綦江區農委、有關鎮人民政府通力協作,認真開展品種改良、培育出來如安穩專屬的黑山羊品系。將不斷保種繁育發展,同時培育安穩黑山羊羊肉專營店鋪,開展羊肉深加工,通過電商平臺和媒體的宣傳,將黑山羊肉深加工產品進行推銷,提高養殖經濟和社會效益。
2.1 推廣黑山羊經濟雜交技術。利用肉用優良品種公羊與其它黑山羊品種母羊開展二元或三元雜交,生產優良雜種羔羊,育肥生產商品肉羊。雜種羊不僅生長快,飼料報酬高,而且肉質好、鮮嫩,售價高,經濟效益好。
2.2 開展羔羊補飼和早期斷奶技術。羔羊長至幾周齡后,母羊奶已不能滿足其營養需要,因此需早期訓練羔羊吃草吃料,進行補飼。一般從7~10日齡開始誘食,15~30日齡日喂50~70 g,30~60日齡日喂達到100 g,60~90日齡達到200 g,保證羔羊全活全壯、快速生長,為早期斷奶和后期育肥打好基礎。早期斷奶在100日齡進行,最遲不要超過4月齡,這樣可縮短產羔間隔,增加母羊在利用年限內所產胎數。
2.3 推廣飼草加工調制后喂羊技術。傳統養羊所喂的飼草往往不經過任何加工調制,像玉米秸多數以整株干秸飼喂,這樣飼喂后消化利用率低,不僅造成飼草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羊只生長慢,飼養周期長,出欄率低,因此應廣泛推廣青貯、氨化、發酵等飼料調制加工技術,提高養羊的經濟效益。
2.4 廣泛推廣種草養羊。按照每10~20只羊種植1畝草的比例,開發空地空土種植有利于山羊生長的草、菜,保障羊對青草的需要。品種有黑麥草、甜高粱、玉米、黃竹草等。
2.5 推行舍養和放牧相結合的養殖方式。種草養羊,利用農副產品開展舍飼,適度補充精飼料,精∶青比例一般為1∶10,飼養程序是先粗后精,必須保障清潔飲食。
2.6 認真搞好防病工作。包括驅蟲和傳染病的預防接種等,一般1年開展1次防疫,1個季度開展1次驅蟲,每周消毒。特別要做好羊羔和母羊的防病保健工作及冬季防寒工作。
2.7 及時銷售。羊一般養殖10~14個月出欄,秋冬季節人們喜歡吃羊肉,是賣羊的好時期,應該多銷售,提高養殖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