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鋒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 江蘇 常州 213000)
1.1 網絡飛速發展為學生安全埋下隱患。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互聯網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之智能手機、電腦等工具設備的普及與發展,自媒體已經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新時代的大學生,是網絡社會的主力軍,在推動自媒體發展的同時,更是深受自媒體的影響,網絡上的各類信息都可以快速傳遞給大學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展。
1.2 學校重視不足,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流于表面?,F在的高職院校,監控攝像、消防等硬件系統都得到了質的提升,但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執行不徹底,缺乏有效、長遠的管理制度。在學校層面上,由于高職院校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同行競爭壓力,學校更愿意將精力投入到學生的教育教學、各類技能大賽中,對于安全管理,更多的是認為有了設施,就有了保障,使得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另外,雖然高職院校有自己的安全教育制度,每年也都會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但很多活動只是管理部門為了完成任務,而且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乏味、年年相似,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1.3 校園外環境復雜。學校周邊環境復雜,一些餐飲、網吧、娛樂等場所在為學生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吸引來了各類復雜人員,這些都是安全隱患,嚴重影響著校園安全。
2.1 學生個人因素
2.1.1 生源的復雜性。作為一所高職院校,其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地域性的生活習慣和發展差異,影響著學生間的交往,使其很容易產生矛盾。
2.1.2 個人心理素質差。傳統的應試教育往往重視學生的成績,對于學生個人心理的發展缺乏足夠的關注,而且中國式家長的溺愛也更容易讓學生養成自我為主的性格,獨立性和抗壓性較差,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很容易成為受害者。
2.1.3 自我松懈。在我國,社會的普遍認為是讀到大學就完成了這輩子的學業,可以開始享受人生,加之大學寬松的學習環境,更是讓學生身心放松。學生在放松自己的同時,也忽視了對社會不良誘惑的抵制,縱容自己,造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2.2 社會因素。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對于充滿朝氣而又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社會因素已經成為危害大學生安全的重要因素。
2.2.1 網絡高速發展,國家監管滯后。最近一款名為“抖音”的視頻軟件風靡全國,在為人們帶來歡聲笑語的同時,也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岸兑簟鄙系牟糠肿酝婕覟榱宋P注度,上傳黃、賭、暴力等違背法律和道德底線的視頻,而管理平臺為了網站的點擊量,松懈了監管力度,罰而不徹底,使得不良視頻屢禁不止。國家監管部門無法在第一時間發現并制止,由此造成了安全隱患。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
2.2.2 新事物,新威脅。當前社會,科技、思想迅猛發展,每年都有各色各樣的新事物產生。這些新事物在為我們提供便捷服務、提升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帶了一些負面的影響。例如,網約車、共享汽車(單車)、網絡貸款等。作為新事物,它們普遍的特點是投入使用快、配套政策模糊、政府監管薄弱,這些漏洞往往給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他們為了謀取私利,甚至不惜采用違法犯罪行為,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與安全。
2.2.3 反動勢力的誘導。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穩步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但部分國家不希望中國富強,支持反華思想和反華勢力對我國進行滲透和破壞。當代大學生由于缺乏足夠明辨是非的能力,而成為這些反華勢力誘導的主要對象之一。
2.3 學校因素
2.3.1 專門制度欠缺。一些學校針對學生管理的法規制度嚴重欠缺,有些學校雖然擁有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但很多制度缺乏法律的支撐,經不起反復推敲、社會質問和實踐檢驗。
2.3.2 安保人員不足。 《江蘇省高等學校安全管理規定》明確指出:“高校應當按照不少于師生員工數的1‰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倍趯嶋H工作中,很少有學校能做到這項規定,個別高職院校的保衛處甚至只有兩至三名專職保衛干事。
2.3.3 管理權力的下放。現在多數高職院校模仿普通高等院校,施行二級學院管理制,各二級學院擁有很大的自主權、決策權。部分高職院校的二級學院在學生管理問題上,存在瞞報、誤報等現象。這些都直接影響著學校安全管理部門對本校學生安全管理問題的有效分析,不利于有效管理機制的形成與建立。
3.1 加強制度化建設,形成長效管理機制。積極編制《學生安全管理工作質量手冊》,分析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概況,系統的羅列出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制定學生安全管理工作規范,建設有效安全管理工作質量測量體系。在編寫安全管理手冊時,一定要注意依托國家的法律法規,使得編寫的安全管理制度富有生命力、權威性。通過 《質量手冊》,建立和完善學校安全管理部門的長效工作機制,促進各項學生安全工作的開展,夯實平安校園的建設基礎。
3.2 依托“大數據”,推動校園安全管理改革。當今社會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化技術正在逐步融入到校園的日常管理中。在大數據背景下,傳統的、被動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須得到改革。尤其是高職院校,必須充分面對大數據應用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主動掌握學生的安全管理規律,對安全事故進行預測預報,實現安全管理模式的創新。
3.3 充分發揮校園安全管理各方參與者的主觀能動性
3.3.1 提高校園安全管理者的安全意識。校園安全管理者是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領頭人物,直接影響整個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進行。管理者必須以身作則,樹立安全意識,同時要與時俱進,轉變思想,改變傳統安全管理工作自上而下的模式,貫徹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推動安全管理工作人員的思想轉變,將安全管理部門改革成為學生服務的部門,主動探尋學生需求,開展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
3.3.2 打造一支高效的安全管理隊伍。首先,按照有關規定,完善人員配備,保證有充足的人員開展各項校園安全管理工作。其次,強化隊伍建設。無論是專職安全管理員,還是校園保安隊伍,必須做好崗位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打造出一支富有戰斗力的安全管理隊伍。
3.3.3 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安全意識。聯合各學生管理職能部門,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收學生參與到校園安全管理中。
3.4 開展多樣的安全教育宣傳活動。順應時代的步伐,改變單一的講座、橫幅等傳統安全宣傳方式。例如,聯合學工處、團委等學生工作管理部門,引進“PU口袋校園”平臺,深化校園第二課堂的改革,將安全教育宣傳工作融合到這個互聯網平臺,刺激學生的敏感神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改變傳統的法制講座模式,聯合檢察院、法院,將有關大學生的案件庭審搬進校園,讓學生近距離接觸法庭,通過現場案件中對法律的運用與解析,讓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法律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