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梅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農村經營管理局,甘肅 張掖 734000
甘州區張吉晶家庭農場以“流轉土地建基地,環保種植有機菜,采摘觀光增客源,多種經營促發展”的理念,大力發展蔬菜生產,闖出了一條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的新路子,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受到市區政府的肯定和廣大農戶的歡迎,去年底被甘肅省農業農村廳評定為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
甘州區張吉晶家庭農場,是甘州區烏江鎮退伍軍人張吉晶,于2015年6月成立的,該農場始終以蔬菜種植、果品、觀光采摘為發展理念,全力打造現代設施農業示范種植基地。2010年12月,張吉晶復員回到家鄉,靠在部隊上學到的種菜技術,率先調整種植業結構,在只會種莊稼而不會蔬菜的天樂村,流轉土地23.7萬m2,帶頭建造60座高效日光溫室,大膽引進引種新特蔬菜品種,種菜收入達到180多萬元。
前些年,烏江鎮的農業產業主要以玉米、蔬菜制種為主,種植結構單一,由于連年種植、種子市場飽和,致使病蟲害發生日趨嚴重,農民收入逐年下降。
在當前,農業產業發展較快,國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較大,他深知,作為一個農民,再不轉變思路,就跟不上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2011年,他多方了解,經與家人商議后,在第二年春天,拿出自己30多萬元的退伍金,建起了2 668m2的高標準日光溫室四座,種植瓜果、蔬菜,毛收入超過20多萬元。而那一年,恰好制種玉米行情不好,每畝地除去成本收入不到2 000元,制種公司不能及時出手,很多鄉親為不能及時拿到制種款而憂心忡忡。而他的日光溫室的收入鄉親們看在眼里,榜樣的力量是無言的,效益的引導是誘人的,周圍群眾看到了現代設施農業的產出效益,增加了群眾種菜的積極性。
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外地客商對蔬菜的要求越來越高,農藥殘留、品種單一,淡旺分明等現象,致使產供銷鏈條嚴重斷裂。因為沒有形成規模種植,銷售上一直不占優勢。這樣長期下去,客戶容易逐漸流失。于是張吉晶給農戶培訓,講市場與種植的關系。但這樣下去也有弊病,價格不穩定,收入上不去。價格好時,菜農上城里的市場了,價格下跌了,菜農纏住你不放要你收購,小農意識和市場經濟發生了沖突。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形成規模、形成優勢,沒有“一村一品”的戰略思想,就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思來想去,只有靠土地流轉,才能破解這一難題。2015年他成立了家庭農場,流轉本村土地80萬m2開展蔬菜集約化生產,種植品種在原有菜花、甘藍的基礎上擴展到現在的筍子、娃娃菜、茄子、辣椒、西葫蘆、西紅柿等10多個。開展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方式,在促進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供就業等方面產生了良性連鎖反應,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甘州區張吉晶家庭農場的經營形式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通過集約化經營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場成立之初,就堅持以服務農民為宗旨,圍繞“發展蔬菜生產、增加群眾收入”這一目標,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積極為鄉親辦實事,進而實現農場發展壯大。于是統購農資,節約生產成本。每年開春,農場根據種植面積測定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生產物資的用量,與生產廠家、經銷商簽訂訂購合同,無論從價格還是從運費上都降低了成本,比一家一戶采購節省大量支出,保證了生產物資的質量,也保證了農場的利益。為拓展銷售渠道、提高產品價格,農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生產綠色無公害蔬菜來開拓市場,占領市場,向品質要效益,提高了產品市場競爭力。目前已成功注冊了“綠晶霖”牌蔬菜商標,農場對內開展生產服務,對外開展銷售服務,采取與外地蔬菜銷售商簽訂供貨合同,充分發揮農場聯結市場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了種植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農場蔬菜銷往新疆、陜西、青海、寧夏等30多個市場。
農場自成立以來,以“滿足顧客需求,經營誠實守信”為宗旨,做到退化品種不下播,藥殘超標不上市,菜品綠色環保無公害的標準。依據農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采用新碳素有機生產模式種植的果品、蔬菜,安全環保有放心,上市后得到了廣大客戶和群眾的高度認可。種植的果品、蔬菜收益達到40多萬元。目前,每逢周末到農場鄉村踏青郊游和進園采摘成的市民高達100多人,鄉村旅游發展已成為農場增收的的新亮點。
張吉晶家庭農場占地面積23.3萬m2,計劃投資2 000多萬元,流轉土地面積20.6萬m2,修建冷藏保鮮庫一座、二代改良日光溫室、露天拱棚250座(個),項目建成投入運行后,將形成規?;卟恕⒐饭亍?/p>
張吉晶家庭農場在現在20萬m2綠色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水果櫻桃柿、水果小黃瓜、巧克力草莓、人參果、脆甜瓜、京欣西瓜等稀特果蔬新品種6個;投入日光溫室標準化生產種植33棚(折合標準棚60座),年新增稀特優質果蔬200t,年新增銷售收入達到80萬元,果蔬產品優質率達到90%以上。
促進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為農民傳遞最近的種植信息,引導和帶領村民發展現代設施農業,逐步形成區域特色,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
家庭農場按照《綠色蔬菜生產技術規范》的要求和標準執行,嚴格執行標準化生產的具體技術規程,在實施過程中使用低殘留藥物、采取生物防治、綠色防控等措施,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減少了污染,起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