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淵
甘肅省臨澤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臨澤 734200
近年來,臨澤縣以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契機,按照“政策扶持、示范引導、科技支撐、突出特色”的思路,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生產、高科技組裝、高效益運營,把發展蔬菜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以拱棚蔬菜、高原夏菜和日光溫室互為補充、共同發展的發展格局,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了強大活力。
堅持把基地建設作為促進蔬菜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著力在示范點建設和蔬菜專業村打造上出招發力。2018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9.01萬畝,其中設施蔬菜2.3萬畝(日光溫室0.75萬畝,鋼架大棚1.55萬畝)。建成蓼泉鎮灣子村、沙河鎮華音村、平川鎮五里墩村等千畝示范村10個,新華鎮勝利村、倪家營鎮汪家墩村等200畝以上示范點8個,蓼泉鎮雙泉村等100畝以上示范點15個,培育蓼泉鎮灣子村、唐灣村、平川鎮三二村、新華鎮勝利村、倪家營鎮汪家墩村等蔬菜專業村34個。在抓好規模擴展的同時,著力打造設施果蔬標準園,建成蓼泉鎮灣子村、平川鎮五里墩村等500畝以上的設施果蔬標準園5個,有力帶動了全縣蔬菜產業規模擴展。
積極創新發展方式,促進蔬菜產業區域布局優化升級。蔬菜生產由傳統的土質栽培向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轉變,由零星種植向連片標準化規模生產轉變,由農戶分散經營向綠色有機品牌化經營轉變;栽培模式向周年生產、立體栽培等方向發展,設施農業由耕地向戈壁荒灘邁進,全縣蔬菜產業呈現出了日光溫室、大拱棚果蔬共同發展,設施果蔬、露地蔬菜優勢互補的良性發展局面。初步形成了蓼泉、沙河高原夏菜、鴨暖、平川加工蔬菜、板橋特色瓜果的特色生產布局,高原夏菜、反季節蔬菜、加工蔬菜已成為全縣蔬菜產業的發展重點。
以高產優質、適銷對路為目標,加大蔬菜新品種的示范推廣力度。在蓼泉鎮灣子村、平川鎮平川村等地建立新品種示范點15個,示范推廣蔬菜新品種114個,其中,推廣碾豐8號、碾豐9號等西瓜新品種6個,豐收、吉達瑞、長雜218、園茄471、隴椒系列等反季節蔬菜36個,春月黃、文圖拉、耐寒優秀、中甘15等高原夏菜新品種42個。在蓼泉鎮寨子村、新添村等地建立高原夏菜提質增效示范點10個,推廣實用技術15項(次),在全縣重點推廣輕簡化設施農業建造、肥水一體化耦合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農業新技術,為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通過招商引資,不斷提升龍頭帶動能力。全縣引進和培育絲路綠洲有機農業有限公司、新合作百惠物流公司等蔬菜加工與營銷龍頭企業4家,扶持從事蔬菜直銷配送專業合作社12家,建成年培育種苗500萬株以上的種苗繁育中心2個。絲路綠洲有機農業有限公司、新合作百惠物流公司、天潤匯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及臨澤鑫河脫水蔬菜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帶動效應強、經濟效益好的龍頭企業已成為帶動蔬菜產業發展的有效載體,在蔬菜產、供、銷一體化中發揮了生力軍作用。
健全縣、鎮、村三級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為廣大菜農獲取市場信息、接受技術指導和科技培訓打造服務平臺。通過加強院地合作、外引內培等方式,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養蔬菜產業技術服務專業人才隊伍,解決技術難題,為促進全縣蔬菜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通過常抓不懈,該縣蔬菜基地規模不斷擴展,效益不斷提升,蔬菜產業已成為全縣發展潛力最大的優勢產業。但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目前該縣發展蔬菜產業的加工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加工能力不足、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連接機制還不完善,市場拓展的功能還不強,企業的帶動能力不足。
盡管縣上投資建設了蔬菜批發市場,各鎮投資建設了農貿市場及恒溫冷庫,但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和運銷大戶沒有在外地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訂單面積比例不高,以銷定產的發展機制還不完善,流通渠道不暢,露地蔬菜集中上市時銷售跟不上。
農業品牌多數量少,市場占有率低,示范引領作用發揮不夠。
按照打造全產業鏈的模式,不斷完善利益鏈、提升價值鏈,使產業呈現前延后伸態勢。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資金實力強、市場信譽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該縣落戶建廠。
認真抓好種苗和良種選育,推廣先進技術,瞄準國內外市場需求和蔬菜發展動態,積極進行蔬菜新品種的研究和試驗推廣工作,推廣一批適銷對路名優蔬菜品種,使全縣的蔬菜種植由特色產品向優質產品、品牌產品轉變。同時加大新技術的配套,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著力推廣肥水一體化、輕簡化拱棚建造、綠色防控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產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提升蔬菜產量、質量和檔次。
立足產業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堅持“分類培訓、服務產業、創新機制、注重實效”的原則,全面整合農業教育資源,切實加強科技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發展蔬菜產業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蔬菜產業效益。采取聘請縣外專家進來教、選送技術人員出去學、引進外地能手幫、培育本地示范農戶帶、組織村社干部看、組織廣大農戶干等措施,不斷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科技增收的能力和水平。通過培訓,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在蔬菜標準化應用、新技術、新品種推廣等領域掌握一技之長,用科技武裝農民,著力培養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能創業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提科技支撐。
堅持把政策扶持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引擎和抓手,切實發揮財政投入“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積極探索促進蔬菜發展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各類資源和要素優化配置的利益最大化。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扶持力度,鼓勵和扶持農民采取轉包、互換、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促進土地向種菜能手和專業大戶集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集約化水平。依托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加快農村各類資源要素的確權頒證,為破解產業發展融資瓶頸提供信貸支持。搶抓國家大力扶持現代農業發展的機遇,整合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蔬菜標準園、專業合作社扶持項目等涉農項目資金,加大對蔬菜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