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麗
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山東 濟南 250101
“開展農村和城市社區基層干部專科學歷教育實施素質提升工程”(下文簡稱“素質提升工程”)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山東省委組織部和教育廳等五部門共同組織實施,由山東廣播電視大學承擔辦學培養任務,面向農村“兩委”成員試行單獨招生考試的成人高等專科學歷教育。自2015年8月開始招生,目前開設農業經濟管理、農村行政管理和社會工作三個專業,在全省17市設置教學點122個,在籍學員1.5萬余人。
“素質提升工程”學歷教育的授課對象是來自全省17地市農村兩委的基層干部。他們年齡在45歲以下,學歷水平以高中、中專為主,大部分學員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專業教育,在知識結構和儲備方面參差不齊。從2017年農村兩委招生錄取情況來看,其中濰坊昌樂農業經濟管理錄取分數線為219分,濱州、青島的錄取分數線為124分。從筆者參與招生考試閱卷掌握的情況來看,個別考生對農村、農業的基本政策、知識掌握不足,對開展基層工作的方法、流程不熟悉。此外,部分地區的個別學員在思想上對接受繼續教育不夠重視,在行動上缺乏主動性。
農村基層干部的日常工作涵蓋了農村社區的經濟發展、計生醫療、治安維穩、養老保險、土地承包、社情民意統計、鄰里矛盾等方方面面,還要搞好家庭的生產種植養家糊口。大量繁瑣的日常工作占用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只能利用工作間隙的碎片化的時間來完成繼續教育。協調好學習與工作的矛盾要求學員具備較強自我管理約束能力和對科學文化知識較強的求知欲。
“素質提升工程”初期招生面向山東省委組織部選派第一書記的菏澤、臨沂等8個地市進行,隨后又在全省17地市全面展開。基于全省各市人口基數及行政區劃設置存在差異,各市教學點數量不同,各市教學點學員人數分布不均。據2017年招生錄取資料顯示,從整體來看,農村行政管理專業錄取人數最多的是濰坊直屬班168人,最少的是菏澤定陶區為9人;農業經濟管理專業錄取人數最多的是濰坊安丘為91人,最少的青島膠州市為9人。從單個城市來看,其中臨沂市的教學點多達10個,農村行政管理專業錄取人數最多的教學點是直屬班106人,最少的是蘭陵縣教學點32人;農業經濟管理專業錄取人數最多的是臨沭縣為52人,最少的是莒南縣為22人。地市之間和地市內部教學點學員人數的差異,使得各地在教學管理、教學活動開展及面授導師選聘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對教學方式改革創新也提出了挑戰。
目前,“素質提升工程”學歷教育以縣級教學點為主體進行教學管理和開展教學活動。部分基層教學點專業課師資力量不足,能力欠缺。一方面是教師專業理論水平有限、教學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缺少一支了解鄉村基層實際情況、熱愛農村、農業,會說百姓話、講農家事,能夠與基層干部無隔閡地溝通交流的教師隊伍。
目前社會上專門面向農村基層干部學歷教育的教學資源較少。基于農村基層干部學員年齡較大、文化素質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足以及學習時間碎片化等現實情況,在教學中不能直接將普通高職高專的教材拿來使用。“素質提升工程”迫切需要一套從課程框架結構到教學內容更通俗易懂、更形象生動、更貼近農村農業現實的針對性強的教材。在文本教材的基礎上,逐步開發電子教學資源供學員在線自主學習使用。
由于全省各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布局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各地學員對農村、農業經濟各領域發展的關注度不同。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既要遵循一般的學習規律,又要兼顧學員個體差異;既要切實有效完成專業教學計劃,又能滿足各地學員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傳統的集中式課堂講授形式單一,內容枯燥,難以適應基層干部的學習需求,學員容易陷入“聽不懂”到“我不聽”的不良循環,從而失去學習興趣,預期教學效果難以實現。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既要考慮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又要兼顧文化基礎和思想意識水平參差不齊的學員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多嘗試案例教學、體驗式教學、參與式教學等形式多樣的開放式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農村基層干部學歷教育教學工作沒有先例可循,挑戰性強。“素質提升工程”教學工作要依托山東電大系統辦學優勢,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素質提升工程”課程教學以“省、市、縣”三級師資組建的教學團隊為主體。省校教師主要承擔教學管理工作,為市縣教學點教師提供指導與協助;市縣教學點教師承擔一線面授教學工作。鼓勵教師多深入農村基層,多與農村干部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想,熟悉農村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更貼近學員的需求。為提高教學點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提高教學團隊的協作能力,省校積極組織師資培訓、集體備課等活動,目前已召開了9次全省師資培訓,累計培訓2 000人次。
此外,廣泛選聘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專家教授親自為學員講課,并將農村土生土長的“土專家”、“田秀才”和致富帶頭人請上課堂,逐步建立開放共享的師資專家庫,讓學員開拓眼界、發現差距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素質提升工程”教材的編寫既要符合相關專業、課程基本的教學目標,又要兼顧學員的實際水平。教材的編寫應聘請有關領域的專家擔任主編,由主編統籌安排教材框架結構和內容。教材編寫中需要注意遣詞造句要符合學員的認知水平,盡量少用理論性強、晦澀難懂的名詞與術語。教材編寫要追求品質,打磨細節,精益求精,力求打造農村基層干部學歷教育高質量教材品牌。目前,已編寫了《理想與信念》《農業經濟管理》等30部教材。
為便于學員在線自學,省校開發了基層干部學歷教育網,制作網絡課程26門,內容包括教師精講視頻和在線測試。教師視頻講授以核心知識點為主,力求簡潔明了,時長以不超過10分鐘為宜。為滿足學員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開發手機客戶端在線學習APP及微信公眾號是當前比較緊迫的工作。
針對學員學習時間碎片化、學員分布分散、學習自學能力不足的現實情況,經過三年多的探索,“素質提升工程”目前已基本形成“六環節”教學模式,即日常自學、在線輔導、集中面授、送教下鄉、實踐教學和平時測試。這六個環節由學員、市縣教學點及省校協同完成,可以優勢互補,兼顧學員學習的各個環節,提升學員的自我管理、組織協調、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與水平。
目前,“素質提升工程”正積極探索集中到市級教學點進行短期脫產學習的面授輔導工作,由此可以實現師資共享,也有利于學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效率。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素質提升工程”開展現場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的前提和基礎。目前“素質提升工程”已建設市、縣級基層黨建、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農村電商等各類實踐教學基地411個。
現場教學是“眼見為實”的教學形式,它的“真人真事”的現實場景比課堂教學更形象生動,更能觸動學員的心靈。通過現場教學,學員親身體驗、體悟來的知識更有價值,更具啟發性,對他們的實際工作更具指導意義。現場教學實踐基地的選擇、教學動員及現場教學環節的安排直接影響現場教學效果。首先,要優選針對性強、典型示范性強的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現場教學;其次,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教師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流程,并提前做好學員的動員工作;最后,協調現場教學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