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繼先
(南昌工學院,江西南昌 330108)
由于少數民族存在一些特殊的信仰,在學生思想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上很多老師都是小心翼翼,以避免不要的民族矛盾,因此沒有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以及學習與就業的內在關系,導致絕大少數名族學生面對畢業求職、職業前景、職業規劃沒有任何概念。由此可見,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的融合存在問題,要想讓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融洽并得到發展,就必須解決相應的問題。
在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上就缺乏科學性,思想教育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礎保障。然而在少數民族的思想教育中不能和多數民族教育一樣,要情況而定,要根據相對應的信仰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一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需要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實踐起來是不一樣的。然而在學校在給少數民族學生課程是多數民族的課程,沒有做相對用的改變,導致很多少數民族學了不能應用。另一方面,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貫穿大學生活。目前,由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設較晚,沒沒有相對成熟的體系,“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導致沒有全面的認識到職業,而失去教育的指導作用。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時代性,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老師各方面綜合素質要求極高。在少數民族的教育中不僅僅要跨過語言障礙,還要求老師能根據民族的政策、人文、地理位置等情況有較熟悉從而根據相關的科學知識輔導學生。但單單在少數民族的語言上能夠懂的老師就很少,加上各個地區的情況,宗教信仰都是不一樣的,能夠懂的老師就更加鳳毛麟角了。然而學生教師隊伍成員參差不齊,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能力是十分有限,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
思想教育能夠突出一個學校教育品質,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能夠讓學生有明確的方向感。由于少數民族學生語言存在一定差異,在思想教育上有一定的難度,學校沒有把思想教育課程放在必修課程中來,很多學生沒有選修思想教育導致思想政策課流于形式的存在。職業生涯規劃本是給學生指引學生工作的一門課程,老師要對其相對應的職業進行詳細的分析,然而是很多老師能力有限,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只是照本宣科的把課程宣讀完。沒有根據特殊性做一個分析、講解。導致學生對課程不在乎,在畢業的時候迷茫。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科學,一個好的教育體系才能讓教學起到它應有的作用。在新時代前提下對于少數民族的教育,不能像多數民族一樣。一方面,針對不民族根據需求開設班級。如果少數民族和我們多數民族存在很大差異的時候,應該另外開設班級,根據民族不同進行教育,以確保教學質量。另一方方面,把職業生涯課程和學生實習進行結合,讓學生更加清楚之后的職涯生活模式,從而更好的規劃自己的職涯生活。
在新的時代教學方式也應該隨著發生改變。職業有多種,涉及的面可能老師自己的不知道。要讓老師去分析、講解本事就是一個難題。要解決這一難題,學校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一方面,在現代化科技下可以隨意轉換相對的語言,解決了語言上的難題。另一方面,老師教的不再是具體的某一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職業生涯的規劃的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生活區域的不同可以查看不同的職業,從而對職業生涯更好的規劃。最后,做到利用現代化科技,解決職業規劃教育專業人才匱乏的問題。
思想教育和職業生涯課程不能因為有困難而放棄其教育。首先,學校要認識到思想政策教和職業生涯的重要性。一個好的思想教育會給學校帶來的好的影響,一個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會更容易讓學生在一個行業上取得成功,從而幫學校宣傳。其次,要積極面對少數民族學生產生的問題,老師應該看到在解決問題的之后的能力提升。最后,少數民族學生自己應該認識到思想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對自己的意義。從而熱愛教育,積極向老師的請教相關問題,從而讓思想教育與職業生涯更好的融合,更好的幫助少數民族職業生活。
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的融合與發展是新時代課題,不僅僅是依靠學校和老師的努力,更要學生自己認識全面。老師利用好現代化科技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學生自已也根據自己的特殊情況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讓學習真正的服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