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君芳 陳昌貴 李自明 吳岳光

[摘要] 醫療廢物在交接、轉運、處置等過程中采用手工操作登記方法為主,缺乏有效的醫廢監管方式。針對這一難點,我院積極探討運用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系統以實現全過程閉環管理,規范了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貯存、運送、交接、處置等多環節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療廢物流失及對環境的污染,認為通過借助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形成完整規范的醫療廢物管理體系。
[關鍵詞] 醫療廢物;信息系統;設計應用;閉環管理
[中圖分類號] R197.32 ? ? ? ? ?[文獻標識碼] C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32-0134-04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edical was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our hospital
XUAN Junfang1 ? CHEN Changgui1 ? LI Ziming2 ? WU Yueguang3
1.Hangzhou Women's Hospital, Hangzhou ?310008, China; 2.Hangzhou Yunb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 310002, China; 3.Hangzhou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 310002, China
[Abstract] The manual operation registration method is mainly us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erring, transporting and disposing medical waste and effective medical waste supervision method is lacking. Aiming at the above difficulty, our hospital actively explores the use of medical was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achieve closed-loop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which has standardized the classification, collection, storage,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disposal and other aspects of medical waste, and has effectively prevented and controlled medical waste loss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form a complete and standardized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Medical waste;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application; Closed-loop management
醫療廢物是醫療衛生機構在預防、保健、醫療和其他活動中產生有直接或間接毒性、感染性或其他有危害性的物質[1-2],可通過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破損皮膚進入人體,造成疾病傳播和健康危害[3]。隨著人們對衛生保健的需求和醫療服務業的迅猛發展,醫療廢物產量迅速增長,然而醫療廢物屬于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具有較大危害的危險廢物,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環境安全。健全和完善規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工作體系,確保各項工作能夠落到實處,實現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4]。我國醫療廢物監管起步較晚、基礎較差,所采用的技術手段也相對落后[5]。目前,我國各地區各級醫院的醫療廢物管理模式各異,各級醫院均在著力探索適宜的管理方式,需要科學嚴格的管理技術與管理體制來預防醫療廢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6]。從政府監管方面、社會監督方面及醫療機構自身管理方面出發,提出既簡便又規范,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醫療廢物的管理模式[7]。在人類快步邁入信息時代的今天,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等對醫療廢物全過程進行實時管理和監督,將逐步取代純手工操作和傳統管理方式[8]。我院利用信息化技術及其設備,運用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醫療廢物的閉環管理。
1 我院醫療廢物管理需求剖析
在上線信息化管理系統之前,我院采用全部純人工操作進行交接、轉運、登記等環節的管理,傳統的交接登記形式通常未能有效顯示醫療廢物的種類、重量、數量、交接時間、交接人等信息[9],無法達到現代化醫院管理要求,也不利于管理人員及時掌握醫療廢物收集處置信息。若人員操作不規范,則難以追溯責任人,一旦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更難以追溯源頭[10]。具體表現為:①包裝:標簽隨意無條碼,容器不密閉。②重量:每個科室均需配備一個彈簧秤,稱重重量誤差大。③記錄:在紙質表單上手工記錄,記錄不全、字跡不清、紙質保存難。④追溯:手工記錄數據統計分析繁瑣且維度少,追溯困難。⑤人員:醫廢收集存放操作基本由外包物業員工承擔,規范化操作依靠工人自覺性,醫院管理部門較難監管。
2 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2.1系統設計
目前我院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系統采用先進的電子感應等物聯網相關技術,通過系統設備配置、全面布局及流程設計,進行醫療廢物處置各個環節中的對象狀態和信息的實時采集控管,并通過系統平臺數據統計分析及與醫廢處置公司的數據無縫對接,實現了醫療廢物從產生到消毒毀形全過程追溯閉環管理。
2.2 系統設備
①手持終端:又稱為移動數據終端,用于收集工人收集交接時掃碼,內含一維條碼讀頭、RFID模塊及天線、通用分組無線服務技術(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模塊、藍牙模塊;②無線數據臺稱(足利傳感器,儀表XK315,304不銹鋼秤臺):用于醫廢稱重及實時信息采集傳輸;③RFID人員卡:用于收集工人交接時身份核對;④RFID地點標簽:是每個產生醫療廢物科室的身份確定;⑤一維條碼:張貼在醫療廢物轉運箱上的唯一性條碼;⑥PC(電腦)端:用于安裝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軟件進行遠程監管查看;⑦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軟件:系統設備產生的各類數據均實時傳輸到管理軟件。
2.3 系統布局
①產廢點身份卡(RFID地點標簽):每個產生醫療廢物科室的廢物存放間,張貼站點身份認證RFID卡;②收集員身份卡(RFID人員卡):醫院總暫存間收集工人2名,分別配備唯一性收集身份認證RFID卡;③交接審核身份卡(RFID人員卡):每個產廢點配備2張交接身份認證RFID卡,一張為科室物業工人身份,另一張為科室醫務人員身份;④包裝容器身份(一維條碼):每只轉運包裝箱張貼一維條碼。產廢科室交接審核工人保管分類顏色扎帶(紅、黃、綠等顏色代表不同類別廢物);⑤手持終端:總暫存間收集員2名各隨身配置攜帶一個手持機,同時在醫院管理科室總務科備用2個手持機用于臨時應急;⑥無線數據臺秤:醫院總暫存間出入口地面鋪設無線數據地秤1臺;定制帶無線數據臺秤的移動式收集車2輛,2名收集員分別使用一輛收集車下科室收集;⑦PC(電腦)端:醫院醫療廢物專職管理員及物業公司管理員分別在各自辦公區域配備PC,安裝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軟件進行遠程監管查看;⑧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軟件:功能包括對產廢點、人員、處置等進行修改管理及醫廢收集處置等數據報表統計分析,所有數據與醫廢回收處置公司實時同步共享。
2.4系統收集轉運流程
①分類投放包裝:醫務人員按醫療廢物五大分類準確投放,產廢點工人分類放入轉運箱,用規定顏色的扎帶封箱;②產廢點刷卡:收集護工到達產廢點。然后開啟手持終端,進入手持系統,選擇“收集管理”,接著用手持終端觸摸設置在產廢點的標牌;③分類收集記錄:收集護工把轉運箱放入稱重轉運車上,選擇正確的醫療廢物類別,進行稱重掃描;④包裝箱發放:返回主界面,選擇發放管理,然后選擇正確的包裝容器,輸入數字,點擊鍵盤上的綠色鍵確認;⑤交接審核:產廢點工人及醫務人員擔任交接審核員,對照手持終端進行交接審核,確認準備無誤后,用手持終端刷身份卡,收集交接審核確認完成;⑥院內轉送:收集員按規定路線轉送至醫院總暫存間,在入口地秤稱重,與暫存間管理員在手持機上確認信息后交接確認;⑦處置公司轉接:合法的處置公司至醫院總暫存間再次掃描所有轉運箱,與暫存間管理員核對信息后確認簽字;⑧處置公司銷毀:轉運至處置公司掃描入庫后消毒毀形。
2.5 系統的應用特點
2.5.1 建立產廢點制度 ?產廢點是醫療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的起點,把醫院內部各個存放醫療廢物的區域網格化成產廢點。產廢點可以是一個科室或病區,也可以是幾個產廢量小的科室合并為一個產廢點,將醫療廢物周轉箱放置到每個產廢點,從產廢點開始分類封箱內部轉運到暫存間。產廢點標識牌上面有智能卡,里面寫入了每個產廢點的位置信息和科室信息,只要掃描即可讀取,方便快捷。
2.5.2 建立醫療廢物識別號制度 ?將醫療廢物周轉箱或包裝袋建立統一的唯一識別號,就像我們的身份證號碼一樣,可以精準查詢、追溯。
2.5.3 智能數據終端 ?可以感應識別產廢點智能卡信息,也可以掃描周轉箱條碼信息,這是整個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的必備工具,收集人員人手一臺,日常收集就直接用智能終端掃描,替代手工登記,掃描自動上傳系統。
2.5.4 智能稱重收集 ?暫存間地秤及定制收集車集合裝載、運輸、稱重、數據自動上傳等多項功能,將重量數據實時上傳系統,替代人工稱重登記。
2.5.5 電子交接卡 ?替代原有手工簽名,收集人員、審核人員、交接人員使用,用電子交接卡刷卡進入系統。
2.5.6實時數據監控 ?可以在系統平臺實時查看每日、每周、每月醫療廢物的收集統計量,以及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等五大類廢物的明細收集量,收集人員、收集時間、收集科室、入庫數據、出庫數據等各類數據信息。
3 系統的實踐成效
我院從2016年10月開始上線使用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系統,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成效,包括以下各個方面。
3.1提高醫療廢物收集交接時間效率并節約人工成本
原手工模式在每個產廢點收集交接登記平均需12 min,全院60個產廢點每天收集2次,耗時1440 min,配備3名收集工人。系統應用后每個點收集時間降到8 min,1天能減少240 min收集時間,收集工人減少1名,節約人工成本4000元/月。
3.2增加醫療廢物收費透明度
計費可直接采用行業管理數據,既客觀權威,又不增加操作成本[11]。以系統數據為依據核算處置費用,避免了醫療機構與處置公司之間對重量或數量上的不一致性。
3.3提高醫療廢物分類辨識度
以前在標簽貼紙上寫廢物種類,辨識度較低容易發生存放及登記錯誤。使用多顏色扎帶后,根據廢棄物類型,紅色扎帶代表損傷性廢物,黃色扎帶代表感染性廢物[12]等,收集人員根據顏色明確廢物類型,可以快速在智能終端上選擇錄入種類信息,避免了存放登記錯誤,每天清點廢物暫存間各類別數量與系統數據吻合率達100%。強化標識化管理,使醫務人員處理臨床醫療廢物更方便、醫療廢物分類更規范[13]。
3.4 節省醫院空間及管理員人力
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14]。醫院保存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同時也占用了醫院檔案室較多的存放空間,信息化系統應用后減少了各類紙質登記,節省醫院檔案室空間10 m2,同時也減少檔案管理員工作量。
3.5 實現可追溯閉環監管
通過系統設備自動獲取精確數據,數據實時上傳,詳細記錄數據信息并細化精確到每一袋(盒),時間、地點、操作人員、狀態、種類、重量一目了然,自動產生電子報表,醫院管理人員在PC端可實時監控查看,并與集中處置機構(我院合作的處置機構為杭州大地維康醫療環保有限公司)實時共享數據,多方監管可追溯,實現了從收集、轉運、處理直至最終處置“從搖籃到墳墓”的管理[15]。
4 討論
2年來,我院在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中累積了大量的數據及管理成效,但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繼續探討。
4.1科學質量改進工具的運用
如通過FMEA(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PDCA(戴明環)等改進工具,對醫療廢物管理系統進行持續質量改進,分析評估管理應用過程中各環節的潛在風險因素,并進行針對性制訂措施與風險控制,更有效地提升醫療廢物系統管理成效。
4.2提升完善醫院無線網絡信號的全覆蓋及穩定性
大型醫院建筑樓宇多、面積大,此外醫院中還有很多大型醫療設備間,導致在部署無線網絡時,容易出現信號盲區[16]。目前在醫廢智能終端掃碼上傳數據過程中,會發生因無線網絡信號不穩定或存在盲區,導致數據信息延后影響監管核對。為了確保醫院業務無線網絡的正常使用,醫院需要一種能夠同時承載醫院內網、外網及運營商網絡的無線網絡多業務平臺,以便合理、有效地分配頻譜并加強頻譜利用率,從根本上解決干擾影響的問題[17]。
4.3 RFID或藍牙等技術在醫療廢物定位跟蹤過程中的拓展應用
在固定通道安裝遠距離RFID讀寫設備,當廢物運輸車按照規定路徑通過RFID讀寫設備附近時,廢物運輸車上的 RFID標簽會被自動識別,運輸人員、車輛的信息和通過時間也會一并記錄至數據庫系統 ,以此實現對醫療廢物的實時定位跟蹤管理[18]。目前的管理系統監測以醫療機構上傳數據作為起點,如果收集時發生操作員工將醫療廢物丟棄或嫌麻煩而沒有稱重等責任性問題,暫時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技術手段及時預警,我院也尚未在轉運全路線及轉運車上布控定位裝置,今后在系統功能提升中,應在RFID地點標簽及身份標簽應用的基礎上完善轉運全過程的跟蹤定位,以達到更精確的追蹤管理。
4.4非固定醫療場所的醫療廢物規范處置的探討
在固定醫療機構如醫院內,基本具備較規范的處置流程、專職收集人員以及配套完善的垃圾暫存空間、醫療垃圾桶、利器盒等設施,醫務人員執行遵從性均較佳。但隨著“互聯網+護理服務”模式的逐漸開展,對于上門護理服務中產生的醫療廢物處置未形成有效管理,因上門護理服務的工作地點為非固定醫療場所,原有的工作流程并不適用,需要建立一套合適的管理流程及相應的收集容器,首先對已注冊的網約護士每年進行醫療廢物處置培訓及考核,提高對醫療廢物處置重要性的認識。另外,可以設計一些便攜式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容器,方便醫療廢物能及時轉送至有協作關系的固定醫療場所進行集中處置。不論是固定醫療機構,還是非固定場所的醫療行為,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對醫療廢物處理進行有效規范,不但能夠促使醫療廢物得到有效科學管理,防止病病傳播蔓延,還能避免當地醫療廢物對環境及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19]。
4.5持續探索全域性系統管理支持
醫療廢棄物處置,應按照社會公益性質的公共事業進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并制定、落實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20]。各醫療機構運送到外部的醫療垃圾必須及時處理,實現終端的管理,因此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地區級管理體系[21]。我院正在積極與上級衛生行政監督管理部門共同探索研發更完善的處置體系,并在全域性范圍內推廣應用,全面提升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有效防范環境風險。
[參考文獻]
[1] 方宇泉,沈小芳. 區屬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現狀[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12):1212-1213.
[2] 孫英. 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監管中存在的問題[J]. 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9):290-291.
[3] 黃偉棟,徐文,王紹鑫,等. 基于信息化的醫療廢物收運安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初探[J]. 山西醫藥雜志,2018, 47(24):3009-3013.
[4] 溫波. 醫院醫療廢物分類管理現狀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2017,14(8):143-144.
[5] 倪川明,陸雯瑋,蔡平,等. 在線追溯管理系統在醫療廢物監督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8, 25(2):138-143.
[6] 邢通.完善我國醫療廢物管理法律制度的思考[J]. 法制博覽,2019,15:1-3,10.
[7] 范崇勝. 溫州市醫療廢物管理研究[D]. 福建農林大學,2018.
[8] 秦婉婉,王紹鑫,林建海,等. 移動互聯技術在醫療廢物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7,24(6):556-560.
[9] 伍子英,鄧華紅,李廣波,等. 醫療廢物的收集暫存管理[J].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2(3):55-59.
[10] 周勤,俞明,封佳莉. 醫療廢物處置智能化管理的便捷性[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0):196-197.
[11] 宋曉宇. 完善醫療廢物處置收費政策研究[J]. 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10):45-48.
[12] 武漢:醫療垃圾實現大數據智能管理[J]. 吉林醫學信息,2017,33(10):29.
[13] 杜淑賢. 標識化管理在臨床醫療廢物管理中的應用[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35):185,188.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J].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03,21:5-10.
[15] 馬婷婷,趙慧宏,陶華旸. 醫療廢物處置全過程電子信息化跟蹤管理系統研究[J]. 甘肅科技,2017,33(15):21-22,56.
[16] 楊勇,蘇韶生. 大型醫院無線網絡設計難點與對策[J]. 中國數字醫學,2014,9(6):90-92.
[17] 吳亞杰. 醫院業務無線網和公共無線網絡的共存問題探討及對策[J]. 中國數字醫學,2015,10(6):90-92.
[18] 楊春梅,海玲,褚貴洋,等. 基于HIS系統的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設計分析[J]. 中國數字醫學,2014,9(2):88-89.
[19] 張媛媛,朱春荷.“互聯網+護理服務”背景下醫療廢物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護理管理,2019,(7):972-974.
[20] 李世杰,劉杰偉,付韜. 醫療廢物三階段四級全過程管理模式的建立[J]. 河南預防醫志,2018,29(1):79-81.
[21] 張伊娜. 杭州市醫療垃圾現狀及處理與管理體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7.
(收稿日期:201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