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晶



摘要:本文基于中國家庭收入調查2013年中的城鎮住戶調查數據和農村住戶調查數據,分析了各相關因素對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作用,并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研究了各因素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程度。研究表明,城市居民的教育回報率高于農村居民,女性收入水平明顯低于男性且這種差異在農村更為嚴重。教育是造成城鄉收入差距最嚴重的因素,對城鄉收入差距的貢獻程度達到了50.51%,提高農村女性勞動者的參與比例和改善農村地區的健康狀況具有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
關鍵詞:收入差距;影響因素;Oaxaca-Blinder分解
一、引言
中國居民收入差距過大是中國在經濟轉型期的一個重要特征。既有研究揭示了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長期處于較高水平,并且是導致全國總體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面臨的緊要問題。要解決總體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首先要從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入手。本文分析了各相關因素對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作用,并通過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分析了各相關因素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程度。
二、數據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分析各相關因素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程度?;谌肆Y本收入方程來估計居民的收入:
其中,w代表個人年收入,X代表個人特征的向量,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年限、黨員、婚姻狀況和健康狀況,[μ]代表誤差項。
根據式(1),城市居民收入方程為:
農村居民收入方程為:
上標u和上標r分別表示城市和農村,[ln(w)]表示個人收入對數的均值,[X]表 示 解釋變量的均值向量,[β]表示估計的回歸系數向量。
將城鄉居民收入均值差距分解為:
(4)式表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可以被分解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等式右邊第一項由個人基本特征縮帶來的收入差距(可解釋部分,也稱為稟賦效應),另一部分是等式右邊第二項因回歸系數而帶來的收入差距(不可解釋部分,也稱為系數效應)。
(二)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CHIP)2013年中的城鎮住戶調查數據和農村住戶調查數據。本文保留了20-60歲的男性、20-55歲的女性,收入大于0,且主要變量無缺失值的個體作為研究對象。最后保留了9592個城市樣本和14769個農村樣本。表1提供了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2013年,城鄉收入比約為1.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處于較高水平;農村居民的平均年齡低于城市居民;城市勞動者中男性與女性的比例大體均衡,但是在農村勞動者當中女性所占比例與男性差距較大;城市居民中黨員的比例明顯高于農村;城鄉居民之間婚姻狀況和健康狀況差距并不明顯。
三、實證分析
表2列出了(1)式的回歸結果。年齡對城市居民的收入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是對農村居民卻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女性與男性收入的差異在城市和農村都存在,并且這種差異在農村更大;城市居民的教育回報率高于農村居民;健康狀況對農村居民收入的正向影響高于城市居民,這可能與農村居民從事較多體力勞動有關。
在了解了各影響因素對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作用以后,進一步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研究各因素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程度。表3提供了分解的結果。
受教育年限對城鄉收入差距的貢獻程度為50.51%,是造成城鄉收入差距最重要的因素。值得關注的是,性別因素和健康狀況對城鄉收入差距的貢獻為負值,這說明提高農村女性的勞動參與比例和改善農村居民的健康狀況有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結論
本文使用CHIP2013 中的數據,通過Oaxaca-Blinder分解法分析了各相關因素對城鄉收入差距的貢獻程度,發現城市居民的教育回報率高于農村居民,受教育年限成為影響城鄉收入差距最重要的因素。此外,提高農村居民當中女性的比例和改善農村居民的健康狀況可以對城鄉收入差距起到縮小作用。
參考文獻:
[1]Blinder A S.WAGE DISCRIMINATION:REDUCED FORM AND STRUCTURAL ESTIMATES[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73,8(4):436-455.
[2]Oaxaca R L.Male-Female Wage Differentials in Urban Labor Market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73,14(3):693-709.
[3]羅楚亮.城鄉收入差距的變化及其對全國收入差距的影響[J].勞動經濟研究,2017(01):22-48.
[4]陳斌開,張鵬飛,楊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資本投資與中國城鄉收入差距 [J].管理世界,2010(01):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