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立
[摘? ? ? ? ? ?要]?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我國與其他各國之間的交往愈來愈密切與頻繁,英語已成為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但是,在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少數民族學生既不能開口說、又聽不懂英語的現象普遍存在。通過對31名中職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現狀進行問卷調查與研究,期望找到切實提高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可行方法,以此推動少數民族地區英語口語教學的改革。
[關? ? 鍵? ?詞]? 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口語;啟示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0-0052-02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我國與其他各國之間的交往愈來愈密切與頻繁。英語已成為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盡快掌握所學語言,擴展文化視野,促進認知發展,有利于學生建立對外國語言、文化和其他國家人民的積極態度。所謂掌握就是指學生能夠成功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但是,在我國云南省文山州這樣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少數民族學生既不能開口說,又聽不懂英語的現象普遍存在,更不要談用英語進行口語會話或者交際。
一、影響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因素
為此,筆者對31名中職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并且對20位英語教師進行訪談,通過問卷調查研究與訪談發現,影響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心理因素、語言知識因素、教師因素。
(一)心理因素
1.學習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一種喜好,興趣是人們探索知識,認識事物的意識傾向。”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樂學”,在學習時專注投入,能自覺及時地總結學習的心得體會,學習效率高,學習效果好。相反,喪失學習興趣的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苦學”,學習消極被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差。據調查統計,僅有10%的學生表示對英語口語學習非常感興趣,67%的學生表示對英語口語學習興趣一般,其余23%的學生表示對英語口語學習不感興趣。正因為大多數學生對英語口語缺乏學習熱情,導致他們學習消極被動,從而造成學習效果不佳的后果。
2.十分明確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引起、維持和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以實現學習目標的內部驅動力。明確的學習動機能夠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它是學習英語獲得成功的關鍵。但是調查顯示僅有6%的學生有非常明確的學習目標。因此,對學生整體英語口語水平低下的事實,也就不足為奇。
3.自信心
據調查統計,分別有35%、29%的學生經常、偶爾因為擔心被教師、同學取笑而不敢說英語。調查還發現這些學生大多性格內向。這種現象的本質是學生因為缺乏自信心而引起的緊張、焦慮的情緒使本來性格內向的他們在未開口說英語前心理就產生恐懼、羞怯,以致半天也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英語,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他們也漸漸失去信心,最終放棄對英語口語的學習。由此可見,自信心是影響英語口語水平的重要心理因素。
4.持之以恒的毅力
學習生活是漫長而艱苦的,沒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作為支撐,學生的潛能將永遠無法發揮。調查顯示,僅有19%的學生愿意為學習英語口語付出長期的努力,所以,懶惰的學習情緒嚴重影響、制約著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
(二)語言知識因素
口語要求學生通過讀和聽汲取知識、獲取信息,在原有知識及語言的基礎上對所獲得的內容和語言進行加工和重組,賦予新的內容,從而完成交際的全過程。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掌握一定量的英語詞匯、短語、常用的句型結構和語法知識。通過多讀、多聽,掌握足夠的用以加工、重組的原材料,才能保質保量地輸出,從而完成交際的全過程。然而現實卻是74%的學生認為所掌握的詞匯量不能滿足交際需求,多達94%的學生認為所掌握的語法知識和句型結構不能滿足交際需求,此外,調查還顯示沒有任何一個學生經常借助音像資料來提高英語聽力與口語水平,多達42%的學生表示從不會借助音像資料提高英語聽力與口語水平,并且不借助音像資料的原因與家庭經濟因素無關。可見,扎實的語言知識、必要的語言基礎、多聽、多讀是影響英語口語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教師因素
通過對教師的訪談發現:
1.教師自身的英語口語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口語能力,教師口語差,教學效果差。比如學生在課堂上會因為教師的語音、語調、語速不夠準確,表達方法錯誤等受到影響,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自然也不會好。
2.教師鉆研教材的能力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對教材欠缺充分、必要的理解是造成學生口語水平普遍偏低的重要原因。
3.教學方法陳舊導致教學效果低下。很多教師仍然采用“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這無疑讓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久而久之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的思想就像套了枷鎖,無法真正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造成口語水平低下的嚴重后果。
二、啟示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不論是什么民族的學生、不管是什么社會階層的孩子,外語課時的投入越多,再加上輕松、愉快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氣氛的有效銜接,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越好。也就是說,外語學習與學生的家庭背景、民族和總體智力沒有太大關系。通過調查研究,不斷地思考與探索,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一)教師因素與母語的使用問題
教學中,教師的口語能力與學生的口語能力成正比。教師口語好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好,所以,要不斷地對教師口語能力進行培訓考級。其次要對教師進行關于學生學習特點和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在日常的教學中采用母語組織教學,對學生學習外語有負面作用。盡量使用目的語進行教學,對外語學習時間本來就十分有限的學生來說,能夠保證供給學生有意義的目的語輸入是至關重要的。
(二)教學方法問題
筆者這幾年在教學中發現:
1.有意義的故事性錄像教學方式要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通過采用互動合作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沒有刻意學習和記憶語言知識的教學情況下可以通過完整、精致、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輕松地運用英語表演英文電影中指定片段,這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的學生所做不到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人際溝通能力。此外,角色扮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注重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2.對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情景創設的教學方法頗為有效
布魯姆曾經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的語言材料。”在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巧妙、生動的語境設置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真實可信、生動形象的語境中操練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實現學以致用。因此,在設計口語課時,教師需要選好話題,話題選擇成功與否直接影響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選好話題則需要教師平時多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對什么樣的話題感興趣。選擇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他們便有千言萬語要傾訴,學習熱情就容易被激發。巧妙、合理地運用情境創設法能讓學生在生動形象、充滿趣味的語言情境中進行英語口語交際,讓學生實現由不敢說、不會說、一說英語就錯到輕松用英語完成語言交際的飛躍性轉變。
3.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力量,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學習英語的消極現狀,平時就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一旦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愿意花時間去學習、探索,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為教師教學研究的主要任務之一。筆者認為英文歌曲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果運用得當,它能夠化知識學習的枯燥乏味為生動有趣,學生在演唱時,可以將感情帶入歌曲的特定情境中,感情與歌詞的內容產生共鳴,學生獲得情感的愉悅,自然就對英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進行英文歌曲教學時,應注重英文歌曲的選擇,歌曲的難度應等同或略高于學生現有的水平,不宜過難,對中職生而言,《鈴兒響叮當》《雪絨花》這類的英文歌曲非常適合作為教學內容,并且經過教學實踐,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它操作性強,效果顯著,能夠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掌握知識,所以,筆者認為英文歌曲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教學問題
外語教學的成敗關鍵還在于課堂教學。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教師、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此外,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設計者,應當注重教學環節,明確各個環節的設計意圖,在遵循認知規律的前提下,注重各個環節的銜接,使之過渡自然,盡力做到緊密相扣,重難點突出。口語課堂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形成具有最直接的作用。教師的因素就成為最關鍵的因素,教師的語言、教育觀念、課堂活動設計都對學生興趣、動機和認識水平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師的培訓就顯得至關重要。培訓要包括英語語言能力、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外語教學的技能與技巧、外語教學的評價改革與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等有機地將外語的學習與其他的學科知識相結合,促進學科間的融合與滲透。
(四)教學科研問題
要加大對外語教學的科研支持力度,有組織、有計劃地指導和開展外語教育的科學研究,避免單純地經驗總結,重視第一手資料數據的收集。除了采用問卷和測試的方式外,應該更多地開展案例研究。通過觀察筆記、比較、訪談、調查等方式開展更加深入和嚴謹的科學研究工作,使筆者的研究成果能夠對教學產生積極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本文通過對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找到了切實提高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具體、可行方法,期望該調查研究能推動少數民族地區英語口語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馮建領.淺議中專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考試周刊,2011(40).
[2]唐慕維.淺談當前中專英語教學現狀及對策[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3).
[3]左菊.新課標環境下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立體化培養實踐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26(10):22-25.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