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
[摘? ? ? ? ? ?要]? 進入中專計算機專業學習的新生,在時間管理、學習方法和習慣等方面需要學校和教師幫助其轉換角色。首先分析了新生學習壓力的形成原因,隨后結合中專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特點,就引導學生進入計算機專業領域學習進行了探索,提出結合FYE開展互動式引導教育、優化“計算機導論”課程、優化學習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實踐等建議,幫助新生更快、更好地進入計算機專業的學習狀態中。
[關? ? 鍵? ?詞]? 計算機專業;新生;專業學習;引導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0-0096-02
學生由中學進入中專后,要經歷人生的重要轉折期,這是他們學會自主學習的關鍵時期,面臨著許多學習、生活的改變,如學習的自主性增強、課程內容和課余時間的增多、教師講課速度的加快等。從中學到中專的轉變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包括養成學習習慣、明確專業方向、適應大班小班切換的學習方式、合理安排課余時間等。對此,本文以天津市印刷裝潢技術學校為載體,就如何引導計算機專業新生進入專業學習開展研究,探索學校和教師如何更好地為初入學校的新生提供引導教育,幫助其更快、更好地進入計算機專業的學習狀態中。
一、新生專業學習壓力的形成
初入新學校的很多學生,從心理和學習、生活方式上,沒有意識到學習模式的變化。如果還簡單地沿用中學學習方式,很可能只是完成了學業的基礎要求,但學習能力并沒有得到顯著提高。計算機專業的知識內容更新很快、學分要求較多,這些都給學生帶來了壓力。面對這些壓力,許多學生感到無所適從,計算機專業就成為比較“難學”的專業之一。而新生選擇計算機專業的標準,或以個人興趣為前提,或以名校和熱門專業為基礎,并沒有很深刻地理解專業內涵。對計算機專業的興趣也往往來自精彩的網絡游戲、動畫設計等表面感觀沖擊較強的內容,對計算機專業的本質、研究方向和內容并不清楚。
開始專業學習后,一年級繁重的理論基礎課、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又讓學生對計算機專業有了若即若離的感覺,與當初入校時的設想有很大不同,心理難免會產生失落感。而基礎沒打好,又影響了高年級的專業課學習。
這時,就會有一部分新生學習動機的強度減弱甚至消失,失去對專業的興趣,導致學習不努力或厭學。其實這時學生對專業的不感興趣,也往往是主觀臆斷,憑自己的感覺就將一些課程劃分為有用課或無用課。其結果是經過三年的學習后還是沒有建立起計算機專業的有效概念,對專業的理解也是停留在各門“獨立”的課程上。
分析以上情況,新生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的減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對計算機專業的了解不夠深入,對專業的學習內容、課程設置與就業情況并不清楚。因此,在中專的計算機教學中,尤其是一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中,如果能培養和激發新生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習熱情,深刻理解專業的內涵,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引導新生根據其各自特點完成本專業方向的學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能給初入中專的新生更好的專業幫助。
二、結合FYE開展互動式引導教育
學生初入學校,從以前的全科學習變為專業方向優先,其轉變過程需要學校、教師的幫助和引導。除了要有合適的入學教育“內容”之外,引導教育的“形式”也不容忽視。傳統的“我講你聽”式講座報告缺少互動,已不能完全適應這些“00后”的學習要求。
為幫助高校新生制訂學習和生活的綜合性規劃,美國高校首先提出FYE(the First-Year Experience,新生頭年計劃)。新生通過FYE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可以更好地完成從高中到大學的轉型,更快地融入大學生活中。
本文結合天津市印刷裝潢技術學校的特點,將FYE內涵融入其中,聯合學校、教師和學生輔導員共同努力,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入學計算機專業教育。
(一)采取“點、線、面”結合的互動式引導教育方式
新時代下,采取“點、線、面”結合的互動式引導教育方式會更加貼近學生的心理期望,滿足他們對學校、計算機專業的好奇和憧憬。其中,“面”是指由學校和系部統籌安排,主要以計算機專業概論課程、前言技術報告或講座等形式開展。“線”是指由學生班級、社團、學生會等開展計算機相關的各種興趣活動,如編程學習小組、無人機飛行組、AI社團等,起到補充和深化的作用。而“點”是指關注每個學生個體情況,針對其具體需求量身定制學習計劃,為學生開展互動式引導教育。
(二)及時的計算機專業整體介紹
新生在入校時,對中專生活和專業都有比較高的期望值,期待著專業學習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畢業后從事的專業工作也能出類拔萃。這時,要及時通過各種方式(如講座、座談會等),使剛入學的學生盡早進入計算機的專業角色,接觸專業實際。
由于中專的課程設置體制與初中截然不同,計算機專業介紹時要充分講解課程設置的內容和根據,明確專業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而理論基礎課、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設置理由、課時安排尤其是介紹的重點,讓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聲、光、影像的表面精彩上,要溯其根源,究其內涵。使學生明確先期“枯燥”的基礎課學習正是打下了今后計算機精彩世界的地基。
(三)開設新生研討課程
新生研討課程是專門為新生打造的計算機專業引入課程,在介紹計算機專業的學習方法和課程設置整體情況的同時,強調引領學生開始逐步涉足專業研究領域。通過分組研討、興趣方向團隊、模擬實戰等方式,由專業教師擔當Team Leader,完成仿真企業項目,讓學生首先從感性認識上了解計算機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提升專業興趣。在項目進展過程中,學生和專業教師的深入交流也增加了相互了解,結合導師制,可以為高年級的深入學習做好準備。
在中專新生的計算機專業教育中借鑒FYE方式,并結合本校的人才培養特點,重新定義專業引導教學的實質內涵,采取短期集中和長期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提高新生入學專業教育的專業化水平,為其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專業指導和服務,構建人員組成多樣化、工作內容全面化的入學專業教育體系。
三、優化“計算機導論”課程
目前我校計算機專業已開設了“計算機導論”課程,是為計算機專業新生開設的一門入門級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計算機專業和計算機學科整體框架。但目前的“計算機導論”課程在教學中尚有一些現象和問題值得關注。一方面在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往往是泛泛介紹今后將學習的各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研究方向。另一方面是該任課教師由于研究領域的限制,教學中沒有全面、前瞻性地分析課程之間的關系,教學中會不自覺地將課程引入自己的研究方向中去。這樣,不同教師講授的“計算機導論”課程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針對以上情況,本文提出一些優化“計算機導論”課程的教學思路:
1.課程首先由高水平教師利用4~8個課時,全面解讀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專業教學計劃安排、核心課程、相關學科及學科發展方向等內容。使學生對計算機專業有總體上的把握,明確專業特色和意義。
2.讓不同專業方向的骨干教師或學科帶頭人分別利用2~4課時,就各自的研究方向做講座式介紹,讓學生在整體專業布局下了解其各個分支方向的研究重點和內容。介紹時應結合應用實例,讓學生從感性認識逐步進入專業角色中。
3.由本專業和其他專業的教師共同介紹跨專業交融的研究,明確在整個社會化生產下各專業的配合,讓學生了解專業的前景。
四、優化學習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當代學生非常注重專業的實用價值,追求知識的實用性,學習到某一課程的時候,往往會首先追問該課程學習有什么用處。教學中既要適應專業發展的需要和知識的連貫性,又要滿足學生的需要。當這兩種價值標準都得到滿足時,便找到了教學內容選擇的最佳統一點。
計算機專業課程大致可分為理論類課程和應用類課程,理論類課程內容原理性較強,而應用類課程包括“網頁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需要大量實踐操作的課程。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思路。對理論講授內容較多的課程,可以在教學中穿插相應章節的驗證性實驗,單個實驗的時間不要很長,最好控制在2個學時之內。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課程內容有直觀的印象,這樣既有助于課堂內容的理解,也對將來的實踐打下了基礎。而實踐操作較多的課程,不妨更多地采用“以練代講”的方式。為了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指導入門后,更多的知識細節讓學生通過練習和實驗來學習。而此類課程的考試形式也可以多樣化,既有一定比例的理論內容試卷,也要求有上機操作能力的測試,全面提高教學效果。
五、指導學生實踐
計算機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安排相關參觀和實踐,可以強化和穩定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校要創造條件,使學生有機會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從實踐中認識知識的作用和力量,進而認識到知識的不足。
在各門課程的學習結束階段,設立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等環節,通過一些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對課程的內容做整體把握,讓學生把學習的眼光放在俯瞰此課程的角度,既增加了學生的動手機會,也明確了課程的作用和地位。
另外,可以通過“學生科技周(月)”、仿真課題招投標等形式,讓學生接觸到更加具體、要求更加明確的項目或仿真課題中來,參與開發的全過程,去親身體會軟件開發的各個階段,其實踐的效果會更顯著。
中專學生的計算機專業入學教育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和體會,結合FYE開展互動式引導教育,通過對“計算機導論”課程內容的優化設置、優化學習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實踐,幫助學生圓滿地完成專業學習,培養出優秀的計算機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敏,蔡穎雯.大學新生入學“引航”教育模式的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4):150,152.
[2]劉曉東.中職新生入學的組織工作與教育策略[J].青海教育,2018(5):23.
[3]李翊君,孟龍龍,王曼茹,等.專業認同對學習投入的影響:一個多重中介模型[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7,5(9):536-541.
[4]李樹文,李明睿.基于FYE計劃的新生轉型教育體系的構建[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4):33-35.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