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摘? ? ? ? ? ?要]? 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進入了提速階段,但是,學校德育工作仍然十分被動;德育教材和評價機制亟待革新,對學生道德執行力的培養,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支撐,也是德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
[關? ? 鍵? ?詞]? 德育;改革;教材;評價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214-02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該方案的出臺是新時代、新階段、新形勢下對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隨后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將轉入快車道的提速階段。
一、德育工作改革的緊迫性
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就是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所以職業教育改革要實現校企合作、產教深度融合,就必須關注市場變化,弄清企業的用人需求,并從學校自身改起。
近幾年,全社會的目光都在關注學生就業難問題,卻很少關注企業的招工難及企業真實的生產管理經營狀況。如果單純從企業用人的基本理念來說,就是“企業不養閑人”;崗位角色不同,用人標準也不同,對員工的工作能力、思想品質、工作經驗、綜合素質等指標都有具體的考量,但是終極的標準只有一條,就是員工能否在崗位上做出成績。對于現代企業來說,創造成績靠什么?靠的就是執行力。在多數情況下,一名稱職員工的本職工作就是落實責任。企業里表現好的員工可能不是能力最強的,但是執行力一定是最強的。
職業教育要“更加注重以德為先,更加注重全面發展,更加注重終身學習,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發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首先需要解決辦學方向的偏差問題,其次要解決教育質量不高的問題。目前,中職學校辦學的最大困擾在于招生難、管理難。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學生問題是:(1)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動力不足;(2)思想、心理問題亟須解決;(3)良好的學習和做事習慣亟待培養。以上幾個問題的核心元素是如何提高學生的道德執行能力的關鍵。
二、學校德育工作現狀
職業學校辦學一貫秉承“德育為先、能力為要”的主導思想,但具體到工作實際,卻基本延續了普通教育“德育序列化”的工作管理模式。目前中職學校的德育整體工作運行,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部分。
1.德育教學工作:由德育課教師承擔課堂具體教學
基于傳統道德教育的慣性思維,目前中職學校教學基本都使用統一的教材,編寫思路也基本沿用了培養研究型人才的模板套路。以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材部分內容為例:禮儀模塊主要包括個人禮儀、交往禮儀和職業禮儀三個部分;道德模塊主要包括個人道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三個部分。很明顯,兩個模塊知識的落腳點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禮儀的基本要求歸納為愛崗敬業、盡職盡責、誠實守信、優質服務、儀容端莊、語言文明;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歸納為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如果單從內容要求上講并沒有問題,但是空泛重復則是明顯的。對于多數學生來說,學習德育課就是弄明白字面含義,考試時能完整寫出來而已。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體會,多數學生總是在考試中寫不完整或者記混。為什么?就是德育教學仍然突出以知識的掌握為主基調。雖然教材也灌輸“知行統一”思想,卻缺少學生的動手體驗環節,德育活動設計幾乎為零;德育成績評價只有卷面考試一種手段,最終結果仍然“知”大于“行”。
雖然教材內容也包含一定數量的企業元素,但主要是圍繞比較籠統的概念、意義和功用,穿插了一定數量的教學案例、圖片。這些事跡雖然真實,卻很難令學生感動、僅適合頂禮膜拜而難于成功復制;學生在羨慕一個個企業家和員工的成績卓然時,卻不懂得一個企業、單位并不能簡單地標簽為馬云、史玉柱、鄧建軍、王順友等一串閃爍的名字,在個人成功的身后都有一個默默無聞、勤奮工作的團隊群體作為支撐。如果教材只是止步于對個人努力打拼事跡的宣傳,教師又該如何有效勸阻學生去追捧影視明星、網紅達人?
2.德育活動序列:由教務處、政教處、團支部牽頭組織、班主任具體負責
活動開展。相關組織對活動表現逐級進行量化考核,壓力傳導的末端是班主任,學生對此情況基本都心知肚明。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承受的壓力和風險也最大,與學生發生正面沖突的概率也更高。中職學校開展德育活動的內容與普通學校也是幾多雷同。諸如國旗下演講、班級晨會、主題班會、禁毒、反邪教宣傳、安全教育、法律知識講座、詩文朗誦、文藝活動之類。凡是具有一定安全風險的戶外活動,包括體育課部分項目、季節性運動會、夏令營和冬令營活動、外出參觀、實習等項目都要盡量縮減。那么,面對學生諸如性格上的靦腆、膽怯、缺乏擔當;習慣方法上的被動交往、做事拖沓、粗心大意、不愿分享;情感認識上的孤獨、虛榮、自私;人格心理上的暴戾、抑郁等問題,又該如何矯治?優秀內在品質該如何鍛煉塑造?恐怕僅靠單純心理咨詢輔導是難以解決的。
在反思德育效果時我們就不難發現,教師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所做的許多努力都是“播下了龍種,收獲了跳蚤”。如果只是一味突出對個人品德和工作能力的褒獎,卻忽視現代企業對執行力和團隊合作意識的要求,那么學生在獲得道德知識的同時,卻可能喪失了道德判斷能力;在感受個人英雄模范的同時,卻可能喪失了家國情懷。如果一切德育活動開展都基于安全考慮變得四平八穩毫無挑戰,我們所培養的學生在性格上一定是有致命缺陷的。一個缺乏責任擔當意識、喪失冒險的精神、不敢追求卓越,創新精神消亡的人注定會庸碌一生。
基于我國正處于社會大變革,經濟大轉型的時代。德育工作創新必須能夠緊扣時代脈搏,回應時代要求,真正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色。
三、對德育工作的改革構想
對于“90后”中職生來說,要改變做人做事的習慣,首先就是要改變觀念,教師要通過精心設計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體驗,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對知識觀念的理解。其次,要通過提升老師的課堂教學執行力,提升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形成“愿意學”的積極性和持久力,構建起有生命力的課堂。
中職德育教學改革首先必須從教材改革作為突破口。教材使用應當多元化,倡導活頁教案,擴大教師的教育主導權,適當增加執行力拓展訓練內容;其次要創新學生德育評價機制。推進教學多元化評價機制,突破單一課堂教學評價限制,把學生參與德育理論課、德育實踐課、專業實訓課、執行力拓展活動課和頂崗實習活動中的表現一并納入考核體系,按照考核內容,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具體指導。二者聯系的紐帶就是企業的用人標準。學校要積極貫徹“引教入企”和“引企入教”相結合的思想,通過“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方式,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打破目前德育教學死氣沉沉的局面。
四、學生道德執行力培養的意義
什么是執行力?執行力是指有效利用各方面資源,達成預設目標的能力。
人生的價值是通過努力創造出來的,執行力的強弱決定人生價值的高低。觀念決定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做事的結果。道德修養必須經過磨煉,執行力要強于一切說辭;困難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往往會被人們的恐懼所放大,戰勝自己,就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一個人的成功,5%在戰略,95%在執行力。
通過對學生個人執行力的訓練,磨煉個人意志、形成良好品質、養成“慎獨”習慣、提升行動能力,進而潛移默化,糾正不良嗜好,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找到實現歸屬感和自我價值的正確途徑。
教師要嚴密設計、組織引導、加強考核,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讓學生從溝通、分享、協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團隊的力量是巨大的,成功屬于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如果沒有團隊成員的互相協作,共同努力,很多事情是難以完成的,從而形成團隊意識,為融入社會、干事創業奠定工作方法和基本能力。
五、道德執行力的培養目標和方法
1.個人執行力要求:敬業意識、目標意識、責任意識、學習意識、創新意識。
2.團隊執行力要求:協作意識、關愛意識、感恩意識,溝通意識、分享意識。
3.考核項目:個人執行力表現(包括出勤考核、遵紀守法、個人衛生、個人誠信、溝通能力、學業表現、專業技能展示、個人執行力拓展項目等);團隊執行力表現(包括集體活動、班級宿舍衛生、社會實踐、團隊執行力拓展項目等)。
4.考核評價:由教務處、實訓處、政教處、學生會、班主任、任課教師、實訓實習指導教師按照賦分比例分類,進行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計入學生德育課總成績。
六、結語
德育工作以培養合格的人才為目的,是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的素質教育,道德執行力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支撐,德育的本質是啟蒙,是喚醒。對于學生不必求全責備,教師只需指出前進的方向和路徑。
參考文獻:
杜乾浩.淺談執行力的重要性[J].中外企業家,2009(2).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