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松

【摘 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護理中應用系統(tǒng)化運動護理的效果。方法:將我院90例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分成常規(guī)組和探究組各50例,前組施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后組施予患者系統(tǒng)化運動護理。結果:護理后探究組患者的FBG(5.2±0.3)mmol/L、FVC(1.7±0.5)V/L均更優(yōu)于常規(guī)組的(7.4±1.0)mmol/L、(1.3±0.2)V/L,P<0.05。結論: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護理中應用系統(tǒng)化運動護理,可有效對其血糖進行控制并提高肺功能,建議采納推廣。
【關鍵詞】糖尿病合并慢阻肺;系統(tǒng)化運動護理;護理效果
糖尿病和慢阻肺均是全球患病率均較高的疾病,二者之間相互影響,但目前二者的相關性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對慢阻肺患者的血壓、血脂、血糖等代謝情況實施持續(xù)監(jiān)測應納為慢阻肺患者長期管理的一個分支,糖尿病合并慢阻肺的患者應對其血糖進行合理控制,延緩糖尿病相關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尤其是肺功能進一步損傷[1]。良好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否減少慢阻肺的發(fā)生、控制慢阻肺患者的炎癥能否延緩糖尿病的進展,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旨在研究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的護理中應用系統(tǒng)化運動護理方案進行護理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研究對象為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共90例,將其信息錄入電腦后歸入常規(guī)組(n=45)和探究組(n=45),同時將嚴重精神疾病者、研究依從性差者排除在外。其中常規(guī)組(男25+女20=45)患者年齡56-77歲,年齡中值(61.4±3.8)歲;探究組(男26+女19=45)患者年齡55-78歲,年齡中值(61.5±3.9)歲。研究細則告知組內患者和家屬后均自愿簽署同意書參加,二者基線資料比較,存在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已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糖尿病參照WHO(1999年)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予以診斷、慢阻肺參照2007年修訂版《慢阻肺疾病診斷指南》進行診斷。
1.2 方法
施予探究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系統(tǒng)化運動護理:
(1)常規(guī)護理:入院宣教(糖尿病和慢阻肺的發(fā)病機制,治療的目的、效果,注意事項的規(guī)避及配合要點等內容告知)、指導用藥(藥物的功效、使用時間及頻次、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嚴格遵醫(yī)囑)、家庭支持和飲食干預[2]。
(2)系統(tǒng)化運動護理:①組建“1醫(yī)師+1護士長+3護士”式的系統(tǒng)護理小組,詳盡收集患者的病歷資料,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和其主述,制定靈活性的系統(tǒng)化運動護理方案。②在患者進行相關運動訓練前先對其運動功能和心肺功能全面評估,為后期的運動安排和調整做好鋪墊,確保達到最佳的促進效果[3]。③指導患者以騎自行車、跳健美操、打乒乓球、練太極拳、打門球、爬樓梯、慢跑和步行等多種運動項目展開運動,按照由弱到強(輕微→適中→較強)的運動原則進行活動。初始運動時間可控制在25min-30min/次,待身體慢慢適應強度后可將時間調整為30min-45min/次,若患者運動可承受度較強,可再適量提升運動時間,但總時長應在<60min范圍內,3-5次/w頻次為宜,上午7:00-9:00時段為最佳運動時間[4-6]。
施予常規(guī)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方法與探究組完全一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FBG[空腹血糖]、FVC[用力肺活量]等血糖和肺功能指標。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展開借助SPSS20.0版本的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并進行加強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進行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比較分別以t和X2來檢驗,P<0.05為統(tǒng)計學意義構成。
2 結果
護理前,探究組和常規(guī)組患者的FBG、FVC組間差異微小P>0.05;護理后探究組和常規(guī)組患者的FBG、FVC對比探究組改善更優(yōu)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合并慢阻肺受諸多因素影響,但認為吸煙是糖尿病和慢阻肺吸的共同危險因素[7-9]。由于吸煙可以通過炎性反應和氧化應激使血管內皮功能失調,產生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受體和胰島細胞的敏感性會被尼古丁直接損害,血糖控制受影響,導致糖尿病形成;此外吸煙還可影響體脂分布,引起腹部肥胖(糖尿病形成的重要因素),形成糖尿病。纖毛運動會因吸煙發(fā)生障礙,降低肺泡吞噬細胞的吞噬效果,產生支氣管痙攣,從而刺激小氣道感覺神經釋放速激肽,使得黏蛋白基因和黏液分泌增加導致氣道阻力增加。另外還能損傷肺血管壁內皮細胞,使肺細動脈壁硬化增厚,肺交換功能下降[10-11]。可見施予患者相關的運動護理干預非常關鍵。
系統(tǒng)化護理的核心關鍵在于,能夠通過學習的理論知識、結合臨床護理經驗和判斷,制定出合理、科學的護理方案,滿足患者實際需求,在不斷推升的護理質量中使患者的病情得以更好的改善。本研究中給予45例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系統(tǒng)化運動護理,另外45例患者單純施予常規(guī)護理,得出數據:①護理后探究組患者的FBG由(9.6±2.1)mmol/L降低至(5.2±0.3)mmol/L,常規(guī)組則由(9.5±2.2)mmol/L降至(7.4±1.0)mmol/L,探究組效果更佳P<0.05。提示:有計劃地展開活動和鍛煉,可在通氣換氣功能良好的條件下對血糖水平有效控制,促進患者機體的新陳代謝,使心血管系統(tǒng)得以有效改善。(提醒:由于尿病患者易并發(fā)視網膜病,運動可誘發(fā)眼底出血加劇對眼睛的傷害,因此糖尿病患者運動前須行眼底檢查,確定是否存在視網膜病變。)②護理后探究組患者的FVC由(1.1±0.4)V/L提高至(1.7±0.5)V/L,而常規(guī)組由(1.2±0.3)V/L提高到(1.3±0.2)V/L,探究組更優(yōu)P<0.05。提示:慢阻肺患者經過計劃性的有氧訓練,可增加其通氣量并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緩解患者缺氧情況,改善慢阻肺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