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新華
【摘 要】在我國現代教育體系不斷得到完善的背景下,對高校聲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很多高校都加入了聲樂教學改革的隊伍。高校聲樂教學的目標已經不再僅僅集中于提高學生的聲樂技能或者向學生傳授樂理知識,而是將其作為一種傳統音樂文化傳承的載體。將傳統音樂文化實際滲透進聲樂教學當中已經成為了高校教育發展的一個方向,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深度。本文就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滲透路徑展開一系列淺談。
【關鍵詞】傳統音樂文化;高校;聲樂教學;滲透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2-0154-02
當前,素質教育理念逐漸在高校教育領域中得到滲透,為高校聲樂教學規劃了更加清晰的方向,但是也伴隨著一些挑戰。我國高校的聲樂教學體系中,無論是傳授樂理知識,還是演唱教學,都大量借鑒了西方的音樂內容和模式,使得學生對我國傳統的音樂文化知之甚少。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將傳統音樂文化實際融入到高校聲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和意義。這就需要高校聲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通過合適的路徑向學生滲透傳統音樂文化,使學生能從文化的角度對聲樂形成更加深入的認識。
一、傳統音樂文化的特征
首先,形態方面。在相關的資料中可以查閱到,我國傳統的音樂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三律,即純律、平均律、三分損益律。這種音樂形態在我國的歷史上應用的年代較為久遠。我國的傳統音樂音階和節拍都與西方國家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另外,我國音樂體系的形態特征體現在多元化的基礎法方面,不同于西方音樂的五線譜與簡譜。其次,藝術方面。從我國傳統音樂的審美標準角度來看,字正腔圓占據著主要的地位。我國的語言體系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只有清晰表達歌詞的內容,才能使聽眾理解歌曲的內涵,從而得到情緒方面的感受。音色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一大特色,體現了傳統音樂對個性化的強調性。
二、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滲透意義
(一)作為傳統音樂文化的主要傳承渠道
音樂可以作為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傳統的音樂文化中不僅包含審美觀念,還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特點。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經歷了悠久的發展歷程,這就使得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具有多元化和豐富性的特征,是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很多傳統音樂文化的內容對現代聲樂教學仍然具有較強的指導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有利于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證我國文化體系的延續性。
(二)突出高校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特點
從我國高校聲樂教學的發展歷程來看,大多以歐洲古典音樂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借鑒國外的聲樂教學模式。這就使得音樂文化的滲透模式具有單一性,無法滿足現代聲樂教學的需求。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源遠流長,經過了悠長歲月的洗禮,具有深厚的底蘊。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能使學生接觸到更多樣的音樂文化,提高其聲樂知識體系的完善程度。傳統音樂文化可以被當成一種教育資源,使得高校聲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
(三)促進高校培養綜合型聲樂人才
在社會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對高校聲樂專業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聲樂知識背景和演唱技能,還要求其得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素質和藝術素養。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統音樂文化能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1]。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經過了歷史的沉淀,已經成為了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凝聚了傳統藝術的精髓。高校聲樂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文化觀念。
三、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一)重視聲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從綜合性的角度分析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以及藝術形式,能發現一個比較鮮明的特點,也就是傳統音樂文化體系中包含很多情感元素,重在情感的抒發和表達,尤其是在音樂中融入情感元素。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從文化、風俗、信仰等方面來看,不同的民族在這些方面也存在較多明顯的差異之處。不同的民族在繁衍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和作品,充分體現了民族情感。要想實現傳統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教學有機結合的目標,使學生能對傳統音樂文化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聲樂教師應該重視在聲樂教學活動中滲透情感教育,將引導學生感受傳統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元素作為教學著手點,從而逐漸向學生傳遞傳統音樂文化,帶給學生更加深刻的感受。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
(二)巧妙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
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是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不僅應該從教學模式方面實施改革,也應該從教學方法的創新性方面進行優化,特別是將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切實應用于高校聲樂教學當中。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主要途徑是為學生講解傳統音樂文化知識、介紹作品、傳授聲樂技巧等。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這些教學環節的效率得到提高,能為聲樂教學的質量提供保證[2]。教師可以在海量的網絡音樂資源中查找具有原汁原味傳統風格的音樂作品,帶領學生進行欣賞和傾聽,并感受其中所含有的傳統音樂文化。教師可以搭配相應的視頻資料,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將學生帶入到傳統音樂作品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傳統的音樂特色。
(三)提高聲樂教師的綜合素養
盡管高校聲樂教學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引導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過程中,應該提高聲樂教師的綜合素養[3]。首先,教師應該通過積累的過程不斷完善自身的傳統音樂文化知識體系,強化自身對聲樂聲腔以及旋律特色的理解和把握,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化的聲樂教育。其次,教師應該不斷鉆研傳統聲樂演唱技巧,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對于一些比較經典的民族音樂作品,教師應該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和解讀,這樣才能使學生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最后,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應該建立對聲樂教師的規范化考核體系,制定明確的獎懲機制。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聲樂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發揮教師的力量推動高校聲樂教育的發展。
(四)培養學生對聲樂的感知能力
要想使學生能真正感受到傳統音樂中所蘊含的美感,使學生能從更加深層的角度對傳統音樂文化形成認知和感悟,保證傳統音樂文化與現代高校聲樂教學之間實現有機結合,教師應該將教學重心放在激發學生內在音樂感知能力方面,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將其作為依據,采用合適的方式向學生滲透傳統音樂文化。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符合大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于提高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滲透效果[4]。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針對傳統音樂文化展開討論和探究,使學生能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發揮自身的感知能力,真正掌握傳統音樂文化以及聲樂技巧,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底蘊,并能將其融入到自身的聲樂表演當中。
綜上所述,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高校聲樂教學當中已經成為了一種教育發展趨勢,對提高高校聲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高校聲樂教師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對傳統音樂文化形成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重視聲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巧妙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提高聲樂教師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對聲樂的感知能力。通過本文對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滲透路徑展開的一系列淺談,希望能為促進我國高校聲樂教學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磊.論傳統音樂引入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價值與途徑——以贛南采茶戲為例[J].福建茶葉,2018,40(11):181.
[2]廖猜猜.簡析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北方音樂,2018,38(18):175.
[3]辛雅靖.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融入策略[J].藝術評鑒,2018(17):67-68.
[4]許霽.談如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J].北方音樂,2018,38(1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