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娟,梅 媛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技能型、實踐型的綜合性人才。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為了培養更多的綜合性人才,積極發展應用教育,提高教學的實踐性,不斷進行教學改革,突出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應用相結合的能力,同時加大力度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作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重要延伸行業,國際貨運代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漸增多,各大高校也針對該專業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為社會培養綜合性人才,以促進我國的經濟全球化發展。
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作為物流管理專業課程之一,其是一門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以及實踐性的課程,課程涉及了國際貿易、運輸、法律以及商務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對工作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貨運代理知識及其實際業務操作能力。
該課程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較為全面的認識到國際貨運方式,課程通過對國際貨運崗位的分析確定教學目標,按照職業崗位需求進行工作能力和任務的分析,確定工作任務和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貨運代理中涉及的訂艙、制單、審單以及裝配、報檢報關、結算、提單等相關業務的具體操作,同時對國際海運、空運以及多式聯運等運輸方式有所了解,具備基本的國際貨運代理工作操作能力。
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相關的業務崗位很多,業務流程也相對復雜,很多工作涉及的內容也比較雜,但是在學校教學中,教師和課本也只是單純的將該課程劃分成運輸管理、報關等內容,教學內容不夠具體,教學目標也不夠明確,學生無法通過學校學習認識到國際貨運代理的實質工作。
現階段,大多數學校仍然使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國際貨源代理課程的教學,教師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缺乏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學,學生只是了解的相關知識但是對相關的崗位實際業務操作不清楚,使得學生在畢業后的實際工作中無法滿足企業的代理工作需求,不熟悉相關的貨運方式、報關報檢工作流程等業務,與企業的實際人才要求不相符[2]。
當前,很多學校對于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的考核評價方法仍然是筆試考試,重視最終的考核結果,而對于平時考核不夠重視,學生為了應對考試也不重視平時學習,只是在最終考核前臨時突擊學習,這就導致最終成績無法顯示出學生實際的知識水平和業務素養[3]。
國際貨運代理實務屬于專業課程,一般高校會把課程安排在大三專業課教學學期,學生在此時已經有一些專業素養。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要基于崗位需求來進行教學,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將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實際工作流程作為教學內容來劃分知識模塊。
教學內容的設計具體如下所示:(1)學生要了解國際貨運代理基本情況,該教學中需要向學生介紹國際貨運代理概念、掌握代理與承運人之間的差別。而學生需要具有掌握相關法律責任、業務流程以及區分貨運代理和承運人等能力。(2)對于企業銷售崗位而言,其主要涉及的知識是貨代營銷和報價的工作,學生在課程中要理解貨代營銷理念、了解貨代攬貨程序抑菌劑掌握貨代運費等內容,最終目的就是需要學生具備貨運價格計算能力和相關報價單的填制處理能力[5]。(3)對于企業操作崗位而言,其主要涉及的知識是貨代托運排載和訂艙工作,學生在課堂中要了解訂艙知識、業務流程以及單證填制等內容,最終目的就是需要學生丠貨代空運和海運訂艙流程以及相關托運單證填制的能力。(4)對于企業單證崗位而言,其主要涉及的知識是貨代海運提單和空運單填制工作,學生在課程中要掌握貨代海運提單和空運單知識,最終目的就是需要學生具有填制海運提單和空運單的能力。(5)對于企業報關崗位而言,其主要涉及的知識是貨運報檢報關工作,在課程中學生需要了解貨代報關報檢知識,最終目的就是需要學生具有報關報檢單證填制及操作的能力。(6)對于企業客服崗位而言,其主要涉及的知識就是貨代客服工作,學生在課程中需要了解客服職責和技能要求,最終目的就是需要學生掌握貨代客服處理事故和安撫客戶的能力。(7)對于企業其他崗位而言,如鐵路聯運、多式聯運、保稅物流、風險控制等崗位,需要學生了解基本的聯運知識、保稅物流知識以及風險特征等相關知識,學生要具有聯運業務處理、運費核算、風險處理和防范等能力[6]。
教學目標的差異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以便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實際操作能力,可以在教學中飲入案例法、項目法和情景法等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1)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貨運代理教學中,可以就其中涉及的參與人法律地位、事故糾紛處理以及風險管控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案例教學,教師根據本地區或鄰近地區的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實際情況,在不同授課內容基礎上來搜索相關的案例,將其作為引導案例,再將學生進行分組后收集相關資料,之后在課堂上進行討[1、7]。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不僅僅能夠加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對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有所了解。
(2)項目法:國際貨運代理工作業務內容比較多,在實際的教學中,每個崗位都是以其工作項目作為指導,在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將工作項目與課堂教學聯系起來。首先,教師要負責導入項目,設置具體項目及其目標;其次,導入理論知識,課堂前20分鐘向學生介紹本次項目可能會用到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根據要求查找資料完成工作任務;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評價,針對學生實際完成情況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分析總結,了解其中的問題并提出措施,豐富學生的項目工作經驗,提高學生的項目處理能力。
(3)情景教學法: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貨代操作流程及相關的技能,提高學生的行業從業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Sim-Forwarder貨代實訓軟件進行教學,對貨代工作環境進行模擬。教師在講授完理論知識后進行實操訓練,通過模擬平臺設置工作任務和相關數據,學生利用教學軟件來操作相關的貨代業務[8]。例如對于銷售人員來講,教師設置客戶開發和報價任務,學生就需要以銷售員角度來為開發客戶、為客戶提供海運和空運的價格。
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具有較強的實操性,在教學中要重視實操水平的考核,學校可以通過多維評價方式進行考核,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結合起來,尤其是過程評價,全面考核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案例分析、作業完成、項目處理、實驗完成等內容,提高學生的平時成績考核比重,降低期末成績的考核比重[9]。
教師發布任務,學生作為員工完成貨物出運工作。以某企業選擇班輪運輸貨代業務為例,學生要完成運費報價、報檢報關、單證填制、事故處理、風險控制以及最終貨物到達等一系列的工作。
(1)答復貨主問價。這一流程需要學生了解貨代操作員在收到貨主問價時需要了解的信息,其需要對貨物進行分辨,判斷貨物類型,能否承運,承運方式不同價格,同時提前與客戶溝通辦理報關報檢單證等手續。
(2)貨代問價和報價。貨代操作員要根據貨物情況對船代進行問價工作,可以通過訂艙網站問價,船代會將價格給業務員,業務員會將價格報給客戶,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一般的船代企業英文縮寫、簡稱、主要航線等內容。
(3)接受客戶的貨代委托。接到訂艙和業務單后聯系船代進行訂艙工作,將訂艙信息、船期等相關信息錄入到貨代企業操作系統中,便于后續查詢。
(4)訂艙。貨代企業會代客戶向船代訂艙,這一流程需要掌握訂艙單的填制。
(5)告知入貨時間。操作員要掌握本次貨物航班截單和結關的具體時間,之后同客戶聯系確定裝箱方式,明確備貨狀況,若是進行產裝就需要明確時間、地點,提前傳給車隊調箱單和產裝信息,若是進行堆場裝箱就需要提前給裝箱堆場提箱單和相關委托,同時發給客戶送貨通知。此外,操作員要將裝箱方式、時間、地點以及送貨地點、時間都錄入到企業系統中。這一流程需要學生掌握截單和結關工作內容,做好貨主、堆場以及車隊之間的溝通。
(6)裝箱工作。在空箱到達客戶預定的地方之前就要聯系客戶及時裝箱,若是在堆場裝箱要隨時與客戶、車隊聯系,確認送貨、到貨時間,貨物送達后要聯系堆場及時將貨物裝箱。
(7)注意提單格式,查詢艙單信息。這一流程需要學生了解提單類型、內部數據含義等。
(8)發送貨物到達通知。貨物到達堆場后進行核實工作,并發送達到信息。
(9)報檢報關手續的辦理。查詢并確認查詢艙單和送達信息,信息確認準確后到報檢報關機構進行報檢報關工作。這一流程要求學生掌握報檢報關流程及單證的填寫。
(10)裝船,相關手續辦理完成后進行貨物的裝船。
(11)結算,貨物到達后進行集裝箱班輪運輸所涉及的費用結算工作。
實行過程考核方式,教師對學生操作過程評價打分,包括學生的崗位履行、工作內容、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結合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將教、學、做與考核四方面融為一體進行考核評價。
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教學改革工作是需要持續完善的,最終的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實用型的人才,以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實踐以及考核評價這三方面對當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增加專業技術教學內容,重視實踐教學模式,創新考核評價方式,使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得以調動,進而提高學生的專業實操能力。在未來的教學中,高校可以與企業建立合作,為企業提供人才,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為國際貨運代理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