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福州工商學院,福建福州 350117)
農村創新經濟是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的建立基礎上開展共同勞動和共享成果的模式。農村創新經濟能夠加強農村經濟體系的發展,其是加強農業與富村的重點方法,并且其在解決三農問題上具有重要的輔助形式。當前,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雖然農村創新經濟得到了全面提升,但是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問題。相關人員必須要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利于三農問題以及鄉村振興問題的有效解決。
資源在農村創新經濟發展過程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但資源占有先天不足和資源整合不夠且利用率低限制了農村創新經濟的發展。首先就是資源占有先天不足。當下農村集體占有資源較為有限,因為在上世紀我國的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度的實行,很多屬于集體資產的山林和土地等都承包給了個人,進而導致農村缺少集體資產[3]。另外,就是自身擁有資源十分匱乏。例如人力資源缺少,因為城鄉發展水平的差距,制約了人才的引進,導致農村缺少懂技術和懂管理且容易接受新知識的人才。其次就是資源整合不夠且利用率較低。其主要因素就是農村土地資源利用率較低,改革的滯后,導致諸多農村資產無法盤活,很多土地都沒有實現科學流轉,分散現象十分嚴重,阻礙了農業生產規模擴大和產業化的發展進程。另外,因為缺少先進且科學的創新思維,導致農村創新經濟發展中的交通和人力資源十分欠缺,生產和銷售也沒有形成鏈條,很多區域都出現了優質產品滯銷問題,供需搭配問題嚴重[1]。從調研角度分析,資金整合力度較差,因為農村創新經濟資金來源較為單一,主要都是依靠政府補貼,但這些資金很多時候都是財政的一次性投入,并且投入方式較為零散,難以支撐農村創新經濟的健康發展。
農村創新經濟能否在市場經濟中站穩腳跟,與實現農村增收和農村健康發展有著極大的聯系。但當下很多提升農村創新經濟的項目選擇中,存在盲目跟風的問題。沒有考慮到當地實際情況,如地理位置和交通情況等[2]。另外,農村創新經濟組織自身能力較差,缺少發展眼光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經濟難以做出正確且合理的選擇,盲目跟風生產就會導致產量過剩,難以消化,進而難以實現農村增收與可持續發展。
發展出現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就是區域和政策傾斜。因為區域因素的存在,針對于城鎮對資源的聚焦效應和溢出效應的影響,區域位置較好的農村有著較大的發展優勢,但是由于政策傾斜影響了其發展。所以,需要從頂層設計上進行完善和健全。其一應加強組織領導,這樣能夠為農村創新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另外,在過程中需要更加明確農業主管部門的職能,使其成為農村創新經濟管理建設的基礎部門,重點負責農村創新經濟發展的組織和指導。主管部門應該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組織專家研究探討工作,從而有效助力農村創新經濟的發展以及推廣;其二,有效做好壓實責任,加強完善聯動機制。首先需先確定一名主要負責管理人員,讓其管理農村創新經濟發展工作,接著將其納入目標考核當中去,從而有效全面地將農村創新經濟責任壓實,以形成聯動機制;其三需要平衡政策資源分配,做到普惠于民。當下,脫貧攻堅戰正在快速發展,諸多貧困鄉鎮和農村都已經脫貧,但是還有一些偏僻農村還未實現,例如在福建地區,各個地州市發展出現嚴重不均衡問題,導致農村創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所以,需要及時調整政策體系,使政策可以做到均衡發展,為鄉鎮振興提供幫助。
其一需要充分考慮目前大體農村創新經濟組織模式,在先進縣和鄉來拓展農村創新經濟體系,有效的借鑒方法是設立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村集體具體來說是農村創新經濟的組織,應該根據農村的實際發展狀況做進一步的推廣,在條件較好且具備專業管理人員的農村開展集體公司的組織模式。其二需要進一步完善農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的管理方式,根據民主管理和決策原則來規范農村股份合作聯合社,出臺相關文件來明確合作聯合社管理人員的地位。同時,農村創新經濟組織所經營性項目類型,應減少相關稅費,減少農村經濟發展負擔。農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的管理人員選擇合理公開選舉,配備黨員指導,以此來加強基層組織對農村創新經濟發展的指導。職能和賬目需要與村兩委劃分清楚,防止村干部參與其中,出現貪污的問題[1]。加強會計管理,落實民主理財和農民監督,維護農村集體成員的監督和管理權利。其三應發揮出人才對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帶頭作用,在選擇經營管理人員的過程中,需要將返鄉創業農民和大學生創業等人才納入其中,積極對管理人員進行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以及工商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培訓,進而提升其管理能力。針對增收突出的農村創新經濟組織需要給予獎勵,可以依照增收比例來對其發放資金獎勵。
農村創新經濟建設應符合服務群眾的公共利益,以加強農民利益為根本目標,使供給主導轉變成為需求主導,同時轉變以往傳統政策人員對政策的壟斷,合理解決決策權利配置問題,構建自上而下的需求信息傳遞機制和的民主集中決策體系,在供給信息收集與決策時,讓農民參與其中,給予其一定參與權利,這樣能夠有效反映出農民的真實需求,還可以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鼓勵其參與決策過程[3]。農村參與決策的過程中,可以收集政策利益主體的多種需求信息,這樣能夠使政策制定更能體現出農民需求,還可以使政策制定更加公開化和透明化,進一步保障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形成一種政府和農民共同決策的模式。
結合全文,農村創新經濟是農村經濟體系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讓農民參與到農村經濟建設中是農村創新經濟發展的重點問題,同時也是政府相關部門在振興鄉村方面的根本指示。所以,探索和分析農村創新經濟的有效發展形式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在此過程中需要不斷融合區域實際發展情況來完善和健全城鄉統籌供給體制,并積極鼓勵主體參與到農村創新經濟建設中,去轉變決策機制,使決策指導轉變成為需求主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