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寶雞文理學院美術學院,陜西寶雞 721013)
鑒于視覺傳達專業的插畫設計課程是一種新式的圖形創作方法,創作出來的圖形主要是為了在其他設計門類中使用,讓插畫成為招貼、包裝、VI、動畫和游戲角色原型等方向的圖形來源。因此,在插畫設計課程中解決從0到1,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是教學的重點。在此過程中,如何讓學生在面對主題、理解主題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分析;面對素材時學會揀選和揚棄;面對畫面組織規律時,學會選擇符合時代要求的審美特征和自己能駕馭的方法,是插畫設計課程應該教給學生的基礎能力要求。我們以文化類主題和非遺圖像素材為例,來分析插畫設計課程的從0到1創作畫面的教學過程。
理解主題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找表達主題的方向和為尋找素材理清思路。在插畫設計課程中,要符合設計專業的整體特征之一,就是主題先行,保證主題清晰明確、獨特、有差異的被表現出來。其次,在初次上插畫設計課程的過程中,我們不主張從商業主題開始。商業主題是以符合市場需求的方式要求去組織畫面,有其自身的視覺特點和畫面要求。對沒有學過插畫的學生來說,從商業主題開始,容易陷入某種視覺表現的固定模式,對打開插畫設計認識和廣泛的表現方法是不利的,也容易形成只有、只會商業插畫的狀態。我們強調在一開始的學習中,讓學生看到開闊、全面的插畫概念和表現方式,因此建議從文化主題開始,著重培養學生自主組織畫面的能力。
面對“中華元素新主張”這個主題,首先讓學生學會分析有哪些元素是“中華元素”,這時就要先分類,將中華元素從可使用的角度,分成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傳統建筑、中國民間文化等幾個大類。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適合初學插畫表現的大概有傳統二十四節氣、中國傳統節日、山海經圖說、十二時辰等具有畫面感的主題。在中國傳統建筑中,主要有與城市結合的主題、與旅游結合的主題,還有與文化IP結合的主題等等,傳統建筑表現出來明顯的地域特點,也非常容易與地方文化、地域飲食等結合起來。這些都是在初學階段容易操作的主題,對于初學的學生來說,是容易分析、容易應用和容易操作的方向。在民間文化中,從選取素材方便的角度,我們選擇視覺圖像特征明確的非遺種類,比如剪紙、刺繡、木版年畫、社火臉譜等種類。在此次課程中,我們立足當地文化的發掘和應用,選擇寶雞地區的非遺圖像進行插畫創作。
面對寶雞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選擇視覺圖像豐富的種類進行應用,主要是鳳翔木板年畫、寶雞剪紙和千陽刺繡。我們知道,插畫畫面內容豐富,所有的畫面元素都不是無中生有的,都需要有出處。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插畫畫面中豐富的元素也需要充足的的素材可供選擇。非遺圖像有非常多的素材細節,在組織畫面時非常有利于填充的選擇,也有利于根據需求進行形的改造,形成趣味性的小細節。但是,素材只是畫面的原料,一定要經過揀選、改造、創造性的改變應用,才能成為畫面的一部分。如何進行素材的揀選呢?我們分成一下幾個部分。
第一,以自己確定的主題方向來選擇素材。對于以角色造型為主要主題方向的插畫創作來說,選擇木板年畫是一種表達方式,選擇刺繡素材就會是另一種表達方式,會形成完全不同的畫面效果。例如圖1、圖2兩張學生作業,圖1是以木板年畫為素材的人物造型塑造,選擇將傳統素材中的細節簡化,將人物造型幾何化,這樣審美的時代性就表現出來了。圖2選擇千陽刺繡作為素材的主要來源,以千陽刺繡中的五毒形象為原型,將動物形象擬人化,變成現代人的身體和改造后的五毒面部的結合,是一種非常有想象力和表現力的畫面感受。

圖1 以木板年畫為素材的學生作業

圖2 以千陽刺繡為素材的學生作業
第二,以自己的畫面需求來改造素材。素材是我們能拿到的未經加工的原始材料,不是我們需要的最終畫面。將素材改造成我們想要的畫面的一部分,是對素材進行的第一步改造,有了改造之后的原型,就可以深入的改變,變成自己的完整畫面。圖3是一幅學生對寶雞剪紙素材的初步改造,形成一個個自己需要的原型,在組成新的畫面之前,已經從原始素材脫離了,形成了有自己特點的元素。這是一步非常重要的變化,是消化素材的過程,是將素材轉變為自己元素的過程,也是形成最終畫面前的重要一步。

圖3 改造后的剪紙圖形
第三,重組素材形成新畫面。將改造后元素根據自己主題方向的要求,組織成新的畫面,是形成完整畫面的最后一步,也是素材華麗變身的一步。圖4、圖5都是以千陽刺繡為素材的插畫設計,在素材改造階段的差別,最終讓兩副畫面都有良好的畫面效果。圖4將素材中的植物紋樣提取,然后簡化和幾何化,形成具有裝飾性的畫面風格,圖5將素材中的動物紋樣提取出來,然后與現代的玩偶造型設計相結合,形成有出處的新式畫面審美。

圖4 二十四節氣——清明

圖5 夢魘系列——傀儡師
在插畫畫面的組織規律中,我們強調畫面要有三個度。一個是遠看有明確的趨勢、動態、或者大結構的構圖,是形成畫面影響力的主要來源。第二個是近看有造型,明確、獨特的造型,這是插畫畫面給人驚喜的方向,是吸引力的主要來源。第三個強調,在仔細看、長時間觀看的時候有細節,并且這些細節要對前兩個維度有幫助,并且要有造型,是有造型的細節,而不是簡單的填充。尤其強調第三個維度的塑造,這是插畫魅力的主要來源,在每一個細節都讓視覺覺得有趣、可看的情況下,人們會形成對畫面高度的審美愉悅。怎樣實現這樣的畫面呢?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選擇與主題和素材相匹配的畫面組織法。現代審美傾向于大對比、強刺激的畫面感受,因此在畫面組織中,需要從構圖中解決大動態、大結構的問題,是畫面塑造主要矛盾的前提。一開始,初學的學生不具備組織畫面的能力,需要從成功的插畫案例中吸取經驗。從成功的插畫中選擇自己需要的畫面組織規律,把這種組織規律模仿到自己的畫面中,同時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改造,形成符合自己畫面需求的組織方法。
第二,主體造型是畫面吸引力的主要來源。主體造型在插畫畫面中是傳達信息的主要途徑,是對主體畫面規律起到支撐作用的橋梁,也是畫面主體的形成和塑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光要和組織規律完美契合,也要和色彩、文字編排等環節緊密配合。在填色過程中,也要明確以造型為主體,不能在填完色之后降低了主體的畫面感受力。要清楚畫面是一個整體,所有的方法和環節都要以突出主體和契合主題為目標。
第三,畫面細節是插畫的獨特特點。不同于視覺傳達專業的其他專業課,插畫不追求畫面的極度簡潔,允許適度的復雜以形成畫面的趣味性和耐看性,讓觀眾有欣賞藝術品的深入感,因此,適度的細節塑造成為插畫的一大特點。插畫中的細節既可以像繪畫中以材質和技法取勝,也可以像圖案中填充方式的使用方法,但是,在細節中以造型為主的填充最具有吸引力。這里所說的“造型”,是指在畫面用來填充的元素是有完整形態的,是一個個清楚的小物件,而不僅僅是非具象的某種圖案。這些具象的小物件形成了畫面的趣味性和深入觀看的可讀性。
雖然在畫面的組織中將步驟分成了三步,但是在具體的畫面制作中卻不是可以清楚分開的。為了分析和理解起來比較方便,我們將畫面中存在的這三方面問題分開來討論,主要是強調這三塊內容的重要性。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需要多次往返,多次訂正和檢查,才能形成符合要求的畫面。
在插畫設計的教學中,強調讓學生學會從無到有創造出來第一張符合插畫畫面要求的作品,是培養學生插畫思維和插畫畫面表達的基礎能力。有了這些基礎能力,學生再進行插畫創作的時候,就能舉一反三,自主創作,這也就是我們強調畫出來第一張插畫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