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浩
(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湖南長沙 410116)
在傳統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育過程中,更多注重“課堂教育”,忽略了“實踐教學”的現實訴求,尤其是未能從酒店服務行業的基本情況出發,教學缺乏文化內涵,教學素材未能融入學生實踐特性,影響了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結果。因此,從學生核心素養出發,創新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育模式,就成為該教學活動全面實施的關鍵。
根據當前學生培養的相關理論看,學生核心素養主要關系以下方面,其一,主要表現在文化基礎方面。文化內涵與科學精神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也是學生展現自身所學知識的關鍵前提,對于任何階段、任何專業的學生來說,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文化素養和科學精神,才能更好的將個人知識、實踐技能予以發揮。通過培養學生學習相關文化知識,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文沉淀和精神情懷,以及合理的審美思維。科學精神,則主要指的是需要學生形成敢于評判和質疑的正確思維方式。
其二,核心素養還表現在學生的成長發展方面。學生要有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自主發展的能力,從應對復雜的學習環境,選擇有品質、有意義的成長方式,到善于思考的學習意識,以及積極正確的身心態度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培養過程中,必須要形成的意識理念。特別是從目前學生成長現狀看,復雜的學習任務和多變的成長環境,都需要學生會學習、會生活。學生只有形成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自我思考的能力,才能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個人思考和理解。最后,核心素養還體現在學生需要具有積極參與社會的責任心和態度,以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目前學生培養要求來說,學生必須融入時代環境,形成必要的實踐意識和創新思維,尤其要注重考慮時代環境對學生培養的綜合影響。同時,學生個人也要強化自身信念擔當。在形成必要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同時,學生應該注重履行社會責任與價值使命感。
此外,在目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培養時,要注重做好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通過構建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匹配的“教學機制”,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結果,進而使酒店管理專業教育從傳統教育模式向“實踐型教育”、“應用型教育”轉型升級。特別是該專業教學的最大特點在于“職業性”,因此,在當前該專業實踐教學時,要立足學生實際特點,注重搭建實踐應用與教學相匹配的教學平臺,通過構建“文化型課堂”、“發展型課堂”和“實踐型課堂”,從而滿足當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要。
當前大眾生活品質化不斷提升,加上文化旅游消費熱點不斷增加,酒店住宿逐漸成為大眾生活中“常態化”元素。面對迅猛發展的酒店行業,需要一大批具備扎實技能、提供優質服務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結合目前酒店管理活動中,人才培養活動的實際需要看,在構建該實踐教學體系時,需要注重滿足以下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從事酒店管理專業所需要的職業素養和個性理念。酒店管理活動復雜多變且類型多樣,學生需要更好參與未來工作之中,學生既需要形成積極勤奮的個人品格,同時也需要學生有積極外向的性格,尤其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處事、溝通能力。在學生從事未來酒店管理工作時,必須形成強大的個人素養,無論是個人自我品格,還是對外溝通,都需要在實踐教學中予以培養與塑造。
其次,要結合酒店行業實際需要,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語言溝通與表達能力,甚至要掌握部分常用的外語。良好的語言溝通與表達能力,既是為賓客提供人性化服務的基礎,更是精準把握賓客實際需要的內在要求。傳統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過多強調技能與技巧的培養,相對忽略了學生語言能力與溝通表達技巧的引導與培養,影響了學生在未來就業過程中的表現和適應性。
最后,實際上,目前多數酒店在選聘人才時,具體意向更多在于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員工,缺乏對應屆畢業學生的必要認可。一方面,這是酒店管理實際工作的要求,只有酒店為賓客提供優質的服務,才能有效提升顧客的滿意度。而另一方面,酒店行業實際運行中,消費者存在多層次、多類型需要,只有員工具備了扎實的技能和良好的應對能力,從能以最佳狀態應對復雜多變的就業環境。當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境與學生具體就業環境之間有一定聯系,但是存在本質上不同。尤其是缺乏酒店環境的復雜性,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應對能力,就需要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視角出發,通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內在素養,進而滿足酒店服務過程中的實際需要。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再塑造”是從高職教育實際和酒店管理活動實際等多種現狀基礎上出發的全新要求,尤其結合當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選擇和融入合理的文化知識,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尤其要結合目前大眾消費層次不斷提升的社會環境,打造“文化性課堂”。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看,當前該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過程中,需要從以下視角出發:
結合酒店管理活動實際需要看,為了有效提升學生適應市場競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尤其是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目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要打破傳統的“框架式”教學模式,通過塑造“市場主導”、“社會主導”的教學模式,推進酒店管理人才需要、高職院校與學生之間的深度融合。同時,要注重為學生提供參與酒店管理實踐的機會,通過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造、提煉和總結,加深學生對酒店管理活動的實際理解與認知,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時,要以學生文化教育為基礎和前提,尤其是結合目前酒店管理行業發展趨勢看,文化內涵與審美詮釋已經發展成為大眾參與旅游酒店消費時的重要內容。因此,注重文化融合,選擇合適的文化素材教育學生,打造極具“內涵性”的實踐教學體系,既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積淀,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職業成長與素養培養。當然,結合目前“工匠精神”的內涵與價值意義,在該專業實踐教學時,要注重融入“工匠精神”的價值內涵,打造極具內涵的教學課堂。
在傳統的高職酒店專業學生培養時,在評價反饋方面,更多注重的是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學習成績的考核與反饋,在實踐教學方面,則缺乏科學合理的反饋機制,很多學生的具體實踐狀況并未得到真實“再現”,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也缺乏有效理解,影響了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效果。在核心素養指引下,應該注重學生的創造性與發展性培養,特別是要結合學生的評價與反饋狀況,及時傾聽學生的學習意見與要求,通過打造“互動性”實踐教學體系,及時在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體系的實用價值。
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理念指引下,創新高職酒店管理實踐教學機制時,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合適的文化素材,通過對酒店管理實踐現狀進行分析,將現實需要融入到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育之中,通過對傳統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方式進行“內涵化”改造,使實踐教育更加符合未來就業,在培養學生形成核心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在實踐學習中,養成扎實技巧和良好的溝通能力,真正適應酒店管理專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