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亞
(中國計量大學,浙江杭州 310018)
團體標準是我國全面推進標準化建設的創新表現,也是市場經濟環境下,推進提質增效、實現產業發展的重要標準。根據最新修訂的標準化法律法規,團體被納入整個標準化法律體系之中,賦予了團體標準應有的法律地位,因此,從多層次視角出發,對團體標準制定的主體和特征進行分析,并且對如何最大程度發揮團體標準的資源功效予以研究,極具現實價值。
從團體標準制定的流程、程序和時間上看,其不僅制定周期較短,同時也有著暢通、高效的信息反饋機制,因此,團體標準的出臺與實施,對目前標準化戰略的貫徹與推廣有著極強的“補充”作用。從法律效力和使用范圍看,團體標準是一種“私標準”,其制定機制相對靈活,程序相對簡單,同時使用范圍也極為明確。
與國家標準相比,團體標準在應用過程中,能夠根據具體反饋的問題進行標準調整和優化,從而更好發揮其具體應用價值。與普通的企業標準相比,團體標準也有獨特優勢。從應用效果看,其受眾群體明顯多于企業標準,因此,有著良好的市場適應效果。與企業標準完全不同,團體標準所針對的是由多個企業、市場主體參與的“團體”,是在團體內各成員充分認可、共同協商之后所形成一致性標準。正是遵循“普遍征求”、“廣泛協商”等原則,因此,團體標準的適用范圍就從單一主體擴大到團體內所有成員。
整體上看,團體標準是目前我國標準化戰略中的重要一環,該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既有效補充了政府主導標準和企業標準的不足,也彌補了部分新型領域缺乏國家標準的現實問題。根據目前我國團體標準的應用經驗看,在部分新型領域,團體標準的制定與出臺,有效彌補了政府主導標準的“缺失”,因此,在標準化戰略進程中,團體標準的應用價值至關重要。
對于我國而言,團體標準建設起步的時間相對較短,主要在2015年以后才開始系統化實施。盡管我國團體標準建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但是其實施過程中,依舊存在一定問題,影響了團體標準建設的應用效果。具體來看:
首先,團體標準技術水平有待提升,尤其在專業領域亟待提升。就團體標準的設置狀況看,想要完成該標準的規范化制定與科學化應用,就需要從事標準制定的技術人員具有專業知識,并且對整個團體標準制定的整個過程和應用理論進行全面、深層次的了解。然而,就我國團體標準制定領域實際看,尚未能形成完善、專業的人才隊伍,在專業技術方面存在缺失。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團體標準制定隊伍的技術水平和專業性,就需要破解人才“缺失”短板,積極引入專業技術人才,充實研究力量,全面提升團體標準的制定水平。
其次,團體標準知識產權保護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實際上,團體標準仍然是一種“私標準”,因此,制定團體標準的主體對該標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因此,只有廣泛實施該標準,才能發揮團體標準的最大價值。但是從該標準實施現實看,如何在保護該標準知識產權的基礎上,發揮該標準的最大效能,就成為團體標準的現實難題。由于我國大眾對知識產權的足夠重視和充分關注,限制了團體標準的實施影響力與效果。
客觀上看,在當前應用團體標準時,其與社會管理,尤其是法律方面存在沖突,想要更好應用這一標準,就需要對其使用范圍予以明確,但是在當前“互聯網”環境下,出現了諸多“空白”的標準領域,主要有團體標準在發揮相關作用。但是該標準并不具有公共約束力和法律規范,很容易滋生應用矛盾和沖突。因此,如何以一種靈活的處理規則來解決團體標準在應用過程中與現行法律、社會管理機制的“沖突”問題,就成為推進標準戰略化的重要要求。
團體標準是一種基于市場所自主制定的標準,與政府所主導制定的標準不同,無論是制定的程序,還是具體應用,都有根本性不同。在當前標準化改革進程中,只有立足我國基本情況,并且堅持市場驅動理念,參考歐美國家團體標準制定程序和管理方式,在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原則下,推進團體標準合理、有序發展。
美國是世界上團體標準制定與實施較為成熟的國家。美國實施的是有非政府組織——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主導,以自愿使用團體標準為主的國家。通過行業內各類成員積極參與標準化制定活動,在形成公共意見之后,形成統一遵守,面向成員的規范化標準。在美國團體標準管理與發展過程中,基本上是以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各項團體標準,并且推行民間團體標準為先的“標準化政策”,積極鼓勵社會大眾參與其中,有效調動了參與標準化建設的各項元素,形成了多元集體參與的團體標準制定機制。同時,美國政府更是賦予自愿性標準的“法律強制性”。
以英國為首的歐盟各國是世界上最早推進標準化建設的國家。在國家層面,英國成立了BSI標準化協會,作為國家標準化建設組織,主要負責國家標準化的認證、管理等活動,同時也形成了完善的標準化制度。此外,英國通過實施“自愿性標準”,使標準具有系統化的法律效率,并且使其成為與法律法規、契約合同一樣的“法律文本”。此外,英國政府也建立了政府標準與民間標準的“協調”機制,有效降低了兩者之間的沖突與矛盾。
雖然我國在團體標準實施領域起步較晚,但是,在信息化和制度化推進下,團體標準建設取得了一定成就。研究團體標準相關問題,極具現實意義,尤其是在標準化戰略推進背景下,探究實施團體標準的具體方法,極為重要。
團體標準是由團體依據團隊確立的標準程序來自主制定標準,并且由社會資源使用。通常情況下,制定團體標準的主體是有一定能力的學會或者協會等等。從目前法律體系看,由政府主導所制定的標準是由政府發布的標準,因此,該標準有極強的權威性和規范性。尤其是在標準規范的層級上,是一種需要公共遵守的標準。而基于市場應用所制定的標準,則是以提升市場競爭力為目標,有效彌補政府標準在部分領域的“缺失”問題。
通過充分發揮團體標準的應用價值,從而提升加入團體標準的各個成員在產品、標準和服務等多個領域的競爭優勢。而想要真正提升該標準的社會影響力和應用價值,就需要從法律效力方面予以突出,通過以法律的形式來確定該標準的法律地位,進而形成“最大合力”,推動團體標準的廣泛普及和市場化。
注重設置專業化、系統化的團體標準管理機構,充實團體標準認知與管理力量,維護整個團體標準運行體系的穩定性。團體標準是我國標準化戰略發展的重要內容,而標準就意味著規范化、約束力。結合歐美各國發展經驗看,專門的標準化管理機構,能夠有效指導整個標準工作的實施,及時消除標準化建設方面的問題,因此,在扎實推進團體標準建設時,要注重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通過與國際標準化建設相對接,并且主導團體標準建設。對于團體標準制定方本身來說,要注重強化內部約束和規范化管理,提升該標準的應用效力。
從我國標準化建設實際看,團體標準相對屬于一項新事物。但是自我國推進標準化管理建設以來,此項工作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并且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尤其是結合信息化建設環境,推動形成了面向全國的“團體標準信息平臺”。在推進過程中,鼓勵在部分市場化發展水平高,且技術創新的領域先行開展“團體標準”試點工作,并且倡導將專利建設納入到整個標準工作之中。